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管平湖年谱

    作者:张婷 刊期:2009年第04期

    古琴家的生命旅程也是学术成就的形成过程,要对其学术成就取得全面、客观的认识,必须了解他各时期的主要生活经历及社会活动。本文以琴家管平湖的家属及弟子为采访对象,以年谱形式叙述管平湖的琴学生涯。

  • 砥柱中流——王震亚先生的音乐世界

    作者:曹艺凡 刊期:2009年第04期

    王震亚是我国优秀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本文通过对其生平和音乐成就的论述,揭示王震亚的学术思想、治学精神以及青木关1947级音乐家对民族音乐的贡献。此研究不仅有利于梳理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脉络,更有利于理解和把握民族音乐理论与创作的关系,深化对民族音乐未来出路的思考。

  • 1949年后郭乃安先生的音乐活动

    作者:吴璨 刊期:2009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20世纪30—50年代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对郭乃安音乐素质的熏陶,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实践对郭乃安民歌创作思想的影响;在国统区创办“山歌社”、出版《山歌壁报》和《中国民歌》为民歌改造和创作开辟田园的先驱之功。

  • 从浙江《抢亲山歌》看原始婚俗之孑遗

    作者:陈克秀 刊期:2009年第04期

    民俗与民间歌谣互为载体,许多早已消逝的民俗事象,往往会留迹于民间歌谣之一隅。浙江省德清县民歌《抢亲山歌》是比历史著作更真实的“抢婚”婚俗描述,从中可以看出,历史上的“抢婚”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封建礼教的默许。从《易·彖》到《抢亲山歌》,从远古到封建社会末期,“抢婚”一直不绝如缕,其存在的深层涵义就在于“生殖”,就在于恩格...

  • 南高洛音乐会乐曲《普庵咒》曲体结构分析

    作者:刘东兴 刊期:2009年第04期

    冀中及京畿地区的音乐会保存了大量传统音乐。其中,河北省涞水县南高洛音乐会以自己独特的形式,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南高洛音乐会传统乐曲《普庵咒》为研究对象,对其曲牌来源、唱词、唱奏形式、音乐风格、曲体结构等进行研究,并对曲体结构中的各部分音乐作详尽分析。

  • 磐安仰头“炼火”仪式音声的考察与研究

    作者:林莉君 刊期:2009年第04期

    “炼火”是一种人们通过在烧红了的火碳上行走以达到祛邪除灾、祈福求平安目的的仪式,至今仍在磐安一带流传,仰头村的“炼火”仪式即为其中之一。该“炼火”仪式由来已久,是一种以“朱相公”信仰为核心,’以“祈福求平安”为目的,融合“游佛”“扭秧歌”“拜佛”“舞狮子”“炼火”等形式,具有地域文化色彩的传统民俗事象。本文基于作者20...

  • 竹笛演奏中的风门大小位置变化规律

    作者:王鹤 刊期:2009年第04期

    风门指竹笛演奏者上下嘴唇之间形成的形似扁平椭圆的吹气小孔。演奏过程中。风门的大小和位置不仅随竹笛的大小不同有所变化,随着音的高低不同也要进行调整。本文从实验入手,结合实践探索风门大小和位置在演奏中的变化规律,认为风门大小选择有相对稳定的范围,横距s约占吹孔横距S的2/3,微调的比值大体在±0.1,将“2/3±0.1”这一风门横距...

  • 桃江民歌“胡呐喊”的艺术特征

    作者:唐海燕 刊期:2009年第04期

    胡呐喊是湖南高腔山歌的一种,其唱词通俗、合辙押韵,旋律高亢流畅又不乏婉转,唱腔旋法多变、音效特殊,融合着丰富的地域风俗和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 打击乐的肢体语言与形体动作

    作者:彭瑜 刊期:2009年第04期

    中国打击乐演奏中,肢体语言和形体动作表演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有相当成熟的表演程式和套路,对音乐内容的表现、内涵的诠释、气氛的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反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民族民俗文化习惯以及表演和欣赏心理构建,具有相当的学术探讨价值。本文从传统美学思想、民族民俗特征、打击乐特点等方面,分析肢体语言和形体动作成为...

  • 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形式美

    作者:杨易禾 刊期:2009年第04期

    新音乐作品能迅速地得到社会认可、实现其审美价值,往往与表演者各方面才能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美的创造能力。本文就构成音乐表演艺术形式美的“感性材料之美”及“结构之美”等方面进行探讨。

  • 傅雪漪古典诗词歌曲演唱探析

    作者:吉颖颖 刊期:2009年第04期

    古典诗词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以昆曲名家傅雪漪先生创作的大量古典诗词歌曲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演唱实践,探求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 论电视剧音乐构成的模式化

    作者:吴爱芳 刊期:2009年第04期

    当前,我国电视剧音乐构成设计“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在分析电视剧音乐各个构成部分的基础上,探讨了“模式化”现象存在的原因,认为电视剧音乐一旦局限于某种模式,必然走入味如嚼蜡的死胡同,在潜移默化中抹杀电视剧音乐的个性。创作者只有摆脱以往窠臼,使电视剧音乐的构成设计趋于多样化,才可能真正提高目前电视剧音乐创作水平。

  • 论中国乐部史上的隋代七部乐

    作者:王小盾 刊期:2009年第04期

    隋唐乐部系统包括七部、九部、二部、太常四部等新兴乐部,以及宫悬、鼓吹、挽歌、清乐等传统乐部。在其草创阶段,实现了传统乐部同新乐部的结合;在其成熟阶段,实现了新乐部的功能转化。隋代七部乐便是这两个阶段的开端。从来源角度看,它是以乐部为单元的音乐运动的结晶,说明中国音乐史可以看作不同乐部形态相嬗替的历史;从流变角度看,它...

  • 西周前期黄河流域甬钟用制分析——兼析西周前期乐悬制度的演进轨迹

    作者:王友华 刊期:2009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出土西周前期甬钟编列和音列的分析,探讨这一时期甬钟的用制,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西周前期乐悬制度的演进轨迹。

  • 论瞿小松《寂#1》中的数列结构

    作者:吴春福 刊期:2009年第04期

    瞿小松创作过一组以“寂”为标题的系列作品,被国际乐坛称为“寂静的大师”。本文重点从“数列结构”运用角度,对其中的第一首《寂#1》进行探讨,展现该作品在创作观念及技术手法上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