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燕乐二十八调与苏祗婆五旦七声的关系

    作者:李玫 刊期:2007年第03期

    印度南部发现的Kudumiyamalai碑铭,其中四个调名与苏祗婆“五旦七声”中的四个调名相合,而燕乐二十八调中有三个调名的形成与“五旦七声”有关。所以,自林谦三发表专著《隋唐燕乐调研究》,表达隋唐之俗乐“不外乎龟兹乐调之苗裔”,甚至认为“唐俗乐二十八调,可以说是以龟兹为中介而传入了中国。而稍稍华化了的印度乐调”这样的观点以来,这种观点...

  • 民间乐器作坊中的传统制笙工艺

    作者:庄晓庆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中国有着许多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深深根植于民族民间的、成就巨大的传统工艺,这些古老的传统工艺往往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散落民间。笙是传统吹管类乐器中唯一一种能够同时吹奏出四度、五度、八度和音的乐器,同时,也是不受人为演奏技法影响的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它的传统制作工艺以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方式流传、保存在民间。本文...

  • 乡村礼俗与官方语境——内乡县宛梆剧团的生存空间及其恩主

    作者:赵倩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以河南内乡县宛梆剧团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基层国营剧团在当下进行戏曲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所依托的乡村礼俗和官方语境两种生存空间及其历史沿革,并进一步讨论了社会个体和政府作为剧团的“恩主”对剧团生存的重要意义。

  • 书记

    刊期:2007年第03期

  • 遂昌木偶戏的音乐及社会功能研究

    作者:方莹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运用音乐社会学及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对遂昌木偶戏所用三种唱腔(小徽、乱弹、松阳高腔)进行分析;从审美愉悦、情绪感染、心灵慰藉、教育感化、社会组织、社会认识六个方面对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

  • 试论《八段景》之源流

    作者:耿玉琴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主要从音乐文献资料及当下流传的歌曲之比较入手,论述了两淮及西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歌《八段景》与明清俗曲《粉红莲》的渊源关系,以及《八段景》在不同地区的流传和演变情况,由此也印证了中国民间音乐由简入繁的发展脉络及一曲多用的变化特点。

  • 闽台地区闽南方言民歌特色

    作者:王丹丹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就闽台地区的闽南方言民歌旋律特征进行分析,侧重民歌本体的语言特殊性、旋律色彩地域性、音乐兼容性等,通过对闽台地区的闽南方言民歌音乐特征的探究,认识这一地区的文化特色。

  • 河洛大鼓艺人社会行为的初步分析

    作者:马春莲; 林达 刊期:2007年第03期

    河洛大鼓是流行于河南省洛阳和偃师一带的说唱形式。大鼓艺人在社会群体中具有专业化身份,通过表演获得收入,发展出一套市场运作体制。在传统等级制度的影响下,他们处于“高重要性,低社会地位”的尴尬境地。艺人们将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通过宗亲制和师徒制两种体系传承,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音乐产品。

  • 弦管表演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下)——闽南民间祭祖仪式与弦管表演的实地考查与研究

    作者:周显宝 刊期:2007年第03期

    弦管音乐的发展历史,不仅载于正史、文人笔记和民间野史之中,而且还有多种类别和不同版本的口述流传。尽管这些传说的产生很难在量化(quantity)和质性(quality)方面加以界线分明的定位,但其文献记载和口述史中的基本母题和主要情节则是在一个相对确定的特定历史阶段,即唐末、五代十国,直到宋元之交。

  • 从《韶舞九成乐补》的数理运演看古代音乐思想的范式特征

    作者:罗艺峰 刊期:2007年第03期

    作为动态系统的中国音乐可以视作是生灭流转的宇宙、分合协行的社会和外铄内敛的人心之乐象化表达,中国音乐思想是整体的表现着外宇宙与内宇宙关系的一种独特道体。中国音乐思想范式中的“普遍联系”、“整体思维”,不是一个理论的预设,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必然产物,体现了中国音乐哲学的基本要义,反映了中国人音乐观念的事实。同时,它暗示了中国...

  • 史前礼乐制度雏形探源

    作者:王清雷 刊期:2007年第03期

    礼乐制度,一般认为是西周初期产生的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专称,它对其后近三千年的中国社会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先秦文献中,周礼、殷礼、夏礼以及夏前的虞礼等名词频繁出现。那么礼乐制度是否在史前时期就已萌芽了呢?笔者试图以目前考古发现的史前礼乐器为基础,结合文献史料,从音乐考古学角度对史前时期的礼乐制度作初步考察。

  • 历代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研究现状述评

    作者:康瑞军 刊期:2007年第03期

    学界对古代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的研究,以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乐制篇》为肇端,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形成了以断代研究为分界的课题链。主要成绩在于初步清理了历代音乐机构的组织形式、机构建制及依附王朝更替而形成的变迁脉络,这对把握各代宫廷音乐活动开展的制度背景与文化生成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参照。在此...

  • 管平湖古琴打谱艺术探窥

    作者:章华英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从个性、流派、演奏三方面着手,以探寻管平湖打谱艺术的特征。从管氏琴乐的个性风格而言,本文认为他一生独特的经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对其琴乐风格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就流派风格而言,管氏兼具九嶷、川、武夷三家之长,并有所发展,从而形成近现代琴坛有着广泛影响的“管派”;管氏打谱的琴曲节奏稳健、指法坚劲、运指灵活,注重吟猱与音韵的...

  • 手风琴艺术现状考量

    作者:单建鑫; 任志宏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至今已经被社会边缘化,其原因是我国手风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了其所依托的文化土壤。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需要作曲家加强中国手风琴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力度,需要演奏者掌握双重表演能力并合理应用。

  • 多元交融 中西合璧——朱践耳《第六交响曲》艺术特色

    作者:钦丽丽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朱践耳《第六交响曲》用西方现代音乐的作曲理念,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某些原型音响交织为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情图。作曲家将天然与人工合一、音乐与语义融合、内容与形式统一,其多元交融、中西合璧的音乐构思以及具有音乐自身形式美的种种作曲技法,使本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