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

中国音乐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Musicology in China

杂志简介:《中国音乐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16/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著作推介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0042
国内刊号:11-1316/J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5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953
总被引量:8465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9.8182
立即指数:0.1282
期刊他引率:0.9361
平均引文率:15.1667
  •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为适应非常时期之需要拟办集团唱歌指挥养成班及军乐队长养成班理由及办法

    作者:萧友梅 刊期:2006年第02期

    文章提出在国难当头的非常时期,应转变音乐教育方针,建设中国战时音乐;从物质与精神的辨证关系上,提出“精神国防”说,力主非常时期的实用音乐——为抗日战争服务的音乐,能够鼓舞抗战意志的音乐等,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音乐。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提出15条建议,并举办相应的训练班,以培养军乐队队长、集团唱歌指挥人才的具体措施。

  • 中国现代音乐史研究的重要新发现——尘封69年、出自萧友梅手笔的珍贵文献面世

    作者:黄旭东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考证了被尘封69年之久、未被人知的一份办学报告为萧友梅所撰写。这一史料,的被发现,可以澄清长期以来有关所谓“学院派”的问题,以及过去强加在国立音专和萧友梅身上的一些不实之词,还历史以真面目。

  • 事实胜于雄辩——新见萧友梅珍贵历史文献读后

    作者:戴鹏海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是读了尘封了半个多世纪不得一见的珍贵史料显露真容后,深受鼓舞而作的读后感。

  • 萧友梅“精神国防”说解读——兼评贬抑“学院派”成说之历史谬误

    作者:居其宏 刊期:2006年第02期

    新近发现的萧友梅《理由及办法》一文,在音乐本质和功能问题上提出 “精神国防”之说,为使战时音乐教育适应抗日救亡紧急之需,在国立音专办学中推出一系列应对之策。从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长期故意贬抑“学院派”的某些成说,乃是一种历史谬误。

  • 郑律成在亚洲作曲家中的位置——为2005年11月“第一届光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而写

    作者:梁茂春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郑律成在中国作曲家中的位置;二、郑律成在亚洲作曲家中的位置;三、郑律成在世界作曲家中的位置。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背景上,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歌咏运动汹涌澎湃的宽阔背景上,我们听到了一位东方作曲家——郑律成的带有鲜明的东方风格的抗战歌曲,它们完全可以和世界反法西斯的优秀歌...

  • 修身治世——近代音乐教育思想的文化特质

    作者:姬群 刊期:2006年第02期

    近代音乐教育思想以鲜明的“修身治世”色彩而引人注目。这一特质的形成,既是风雨如磐的近代史所使然,又自然而然地远承着儒家诗教思想的传统。近代音乐教育思想论者,或在儒家诗教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或直接化用、援引儒家经典论述其教育理念,清晰地显示了与儒家诗教思想传统内在的学理联系。

  • 民俗学“双窗口阐释法”在民族音乐学田野报告中的应用——以“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摆会活动田野报告”为例

    作者:李莘 刊期:2006年第02期

    在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中,与研究对象文化保持距离,给我文化与研究对象文化以各自的定位,是田野研究者必须遵循的准则。要想维系这些准则,在田野报告的表述形式上也可以有所借鉴。民俗学田野现场记录中使用的“双窗口阐释法”,正是田野报告可以效仿的一种比较科学的表述方式。民俗学的“双窗口阐释法”是“参与客化”理论在田野实践中的具体...

  • 社会变迁中的汉族民间歌手案例(1)

    作者:臧艺兵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社会变迁的视角,以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以下三个方面描述民间歌手姚启华的生活。第一涉及50年社会政治变迁与姚启华个人经历的关系阐释;第二关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所影响下歌师的经济生活侧面;第三关于现代文化变迁和文化传统相遇中的民歌手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变化。通过对一系列文化现象的描写与分析,揭示了民歌文化以及民间...

  • 音乐文化内应机制(下)——以上海南汇丝竹乐清音的百年传承与变迁为分析对象

    作者:齐琨 刊期:2006年第02期

    3.音乐文化内应机制的分析与阐释 经上篇阐释音乐文化内应机制和描述南汇清音传承历程与乐人分布后,笔者力图在下篇回答本文之核心问题:不同时代中,各类音乐文化内容如何以及为何被填入“清音”这个传统乐种的框架?此问题亦可深化为:在中国现代化社区(南汇),传统乐种(清音)如何以及为何得以传承至今?

  • 湖南常德渔鼓调查报告

    作者:杨杨 刊期:2006年第02期

    常德渔鼓是曲艺中一大门类“渔鼓道情”在南方的主要支脉之一,和常德丝弦一样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但却不如常德丝弦那样被学术界关注。本文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结合收集和掌握的文献资料对其基本概况、艺人的传承以及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其传承和变异、生存与发展。

  • 山西威风锣鼓的节奏构成

    作者:单红龙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山西威风锣鼓节奏的特征,对其基本节拍、节奏、填充、加花变化形式进行归纳,提出“九字节”实例,并总结了这一艺术品种特有的拍值长短、变化对比、混合节拍与节奏中的四种特殊节奏形态。

  • 试论昆曲《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

    作者:刘海燕 刊期:2006年第02期

    本文以昆曲经典《牡丹亭-游园》闺门旦的演唱艺术研究为切入点,结合学习闺门旦唱腔过程中的体会,探索演唱艺术的特点。昆曲作为古老的声乐艺术,有着丰富的理论著述和演唱经验,这对丰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手段,建立民族声乐学派和体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从赫哲族音乐考察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作者:张一凡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此文是黑龙江佳木斯同江县街津口赫哲乡采访报告,文中提出,今日赫哲文化依然保持的传统文化的因素,是恢复它为活态保存的基础。

  • 论声音概念与声乐演唱

    作者:史小玲 刊期:2006年第02期

    声乐演唱中的声音概念是对歌唱声音属性的概念性认识,是歌唱实践中在对声音的各种属性的概括性理解的基础上“概念化”的结果,是对许多具体音乐表象的概括体现和集中反映,具有民族性、习得性、相对性几个主要性征,在歌唱中居于支配地位。

  • 中国东北民歌中的抗战歌曲

    作者:刘雪英 刊期:2006年第02期

    中国东北民歌中保存了大量的抗战歌曲。这些鼓舞过广大人民群众、激励过抗战将士的歌曲已成为历史,但它们仍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试从题材内容、体裁与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