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新药 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外性质初步研究 【正文】

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体外性质初步研究

作者:陈欣妍; 李歆; 王皓南; 胡俊杰; 郑国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武汉430065; 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65
雷公藤红素   长循环脂质体   薄膜分散法   体外释放   细胞摄取  

摘要: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优化制备处方并筛选合适的冻干保护剂;采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行为;HPLC法测定HepG2细胞的雷公藤红素细胞摄取量;MTT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最优处方为超声强度15%(10 min);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0∶1;药物与脂质质量比1∶30;DSPE-PEG摩尔百分比5. 4%。制得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粒径为(143. 2±2. 4) nm,包封率为(97. 3±1. 4)%,形态较均一且在4℃可稳定放置20 d。蔗糖相比于海藻糖和甘露醇具有更好的冻干保护作用,其与总脂质量比为1∶1时,冻干复溶后雷公藤红素的包封率在90%以上。在37℃、pH 7. 4的释放介质中,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36 h的累积释放率只有30%左右,约为游离雷公藤红素组的一半;与Hep G2细胞孵育4 h后,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组的细胞摄取量为34. 5 ng·μg-1,是游离组的5. 3倍;与HepG2细胞孵育24 h后,测得雷公藤红素长循环脂质体IC50值为0. 83μg·mL-1,降低到游离组的1/3。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稳定、形态均一、分散较好、包封率高的长循环雷公藤红素脂质体,该脂质体在体外可以延缓药物释放,提高细胞摄取量,增强细胞毒性。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