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 多孔钽复合BMP-7修复兔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正文】

多孔钽复合BMP-7修复兔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辉; 王茜; 甘洪全; 史伟; 刘永庆; 张大鹏; 李琪佳; 王志强 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一科; 河北唐山063000; 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 华北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华北理工大学医学实验中心
多孔钽   软骨缺损   软骨下骨   修复   兔  

摘要:目的研究多孔钽与BMP-7复合后对兔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修复的作用,探讨其软骨修复能力及与宿主组织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3组(n=16),制备兔股骨内髁软骨缺损模型,分别于右侧股骨内髁植入复合BMP-7多孔钽材料(A组)、多孔钽材料(B组)及不植入材料(C组)。术后观察动物一般状况,术后4、8、16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6周行Micro-CT观察A、B组组织空隙内软骨及骨长入情况和多孔钽周围成骨情况。结果术后动物存活良好,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大体观察示,随时间延长,A、B组术后缺损区材料表面均出现新生软骨并逐渐覆盖缺损区域,A组术后新生软骨组织出现更早,表面平整光滑,修复程度较B组好;C组术后各时间点缺损区均未修复,表面逐渐被纤维组织填充。除术后4周A、B组软骨缺损修复大体观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术后8、16周A组评分均高于B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随时间延长,A组材料表面新生软骨及成骨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细胞外基质逐渐将材料覆盖,孔隙内长入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A组新生骨组织及细胞外基质分泌明显多于B组。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观察示,术后4、8、16周两组多孔钽界面新生软骨及骨组织逐渐增加,出现新生骨小梁并向材料孔隙内生长,骨组织与多孔钽接触趋于紧密,软骨缺损区域逐渐被新生软骨样组织覆盖,新生软骨组织与多孔钽结合越发紧密;A组新生软骨及骨组织多于B组。Micro-CT观测示,术后16周A组组织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体积分数均高于B组,骨小梁间隙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孔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与BMP-7复合后可与宿主形成稳定的连接与整合,对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修复起良好作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