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现代医生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正文】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傅洁婷; 宋彬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浙江金华32100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 四川成都610041
磁共振成像技术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ZPMN)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4例,均为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IPMN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检査显示主胰管型共6例,其中弥漫型4例,位于胰头部的节段型2例,MRI检查以左胰管弥漫性扩张或节段性扩张为主要表现,呈长T1低信号,同时呈长T2高信号;主胰管在MRCP图像上显示扩张呈中-重度,管径〉9 mm0弥漫型病例均有胰腺实质萎缩伴发。分支胰管型18例,共中钩突部和胰头14例,胰体部4例;多房型16例,单房型2例。MRI检查显示为多个或单个囊性病变簇状组成,为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其间有短T2低信号分隔影存在,为线条状,MRCP检查显示主胰管同上述囊性肿瘤相通,其中主胰管伴轻、重度扩张8例。分支胰管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主胰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中,MRI具有较高有效性,并具无创特点,使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