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1985-2015) 【正文】

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变化(1985-2015)

作者:栾青杉; 康元德; 王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年代际变动   黄海  

摘要:基于黄海1985-2015年的浮游植物网采调查,研究了群落结构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分析了群落组成的差异贡献率。30多年来共记录浮游植物81属202种,硅藻、甲藻是主要的类群。进入2005-2015年,优势属种在北黄海演替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角藻(Tripos)、角毛藻(Chaetoceros)、圆筛藻(Coscinodiscus)、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等,在南黄海演替为角毛藻、圆筛藻、鼻状藻(Probosci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浮游植物总丰度年代际平均为76.2×10^4个/m^3,硅藻丰度比例平均为80.3%,并于2010s下降到67.5%。甲藻丰度在2005-2015年期间有了显著升高,甲硅藻比与1985-2000年相比较平均增加了1.13倍。物种丰富度呈现升高的趋势,在2005-2015年增加了78.9%,暖水种比例上升到平均10.3%,物种多样性北黄海保持稳定,南黄海较1985-2000年增加了28.9%。浮游植物群落的长期演变决定了渔业生物饵料基础的变动,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黄海重要渔业水域关键栖息地饵料水平和结构的改变,及其对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渔业生物早期补充过程的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及参考依据。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