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碳源视角下中国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 【正文】

碳源视角下中国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

作者:刘华军; 石印; 雷名雨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二氧化碳排放   地区差距   dagum基尼系数   结构分解  

摘要:厘清碳排放地区差距的来源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碳排放的地区差距特征,也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碳减排政策。本文基于CEADs的1997—2016年中国省级表观碳排放清单,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方差分解方法,从碳源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来源。研究发现:①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天然气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最大,而水泥生产碳排放的地区差距程度最小。②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空间结构,无论是总体碳排放还是原煤消费、天然气消费、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其地区差距的主要空间来源均为地区间差距,而原油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超变密度。③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要素结构,原煤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对总体碳排放地区差距的贡献率最高,而水泥生产碳排放的地区差距贡献率最小。④关于总体及碳源碳排放的空间-要素结构,原煤消费、原油消费、天然气消费以及水泥生产碳排放的整体、地区间以及地区内差距能够较好地解释总体碳排放的地区差距,但上述四种碳源的超变密度对总体碳排放的超变密度解释能力较低。本文从空间结构、要素结构以及空间-要素结构等三重维度,考察了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结构分解问题,为差异化地制定碳减排和碳源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加速形成区域减排路径和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决策参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