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诠释学杂志简介
《中国诠释学》自2002年创刊,本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栏目设置及内容节奏经过编排与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作为汉语学界在诠释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创刊以来,便承载着推动中国诠释学研究与发展的历史使命,致力于探索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学科体系。它不仅是一个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更是一个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高端平台,为推动中国诠释学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杂志聚焦于诠释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框架、方法论体系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深度挖掘和阐释,揭示中国诠释学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它鼓励学者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对诠释学进行创新性研究,既包括对经典文本的诠释与解读,也涵盖对现代诠释学理论的批判性反思与重构,力求在继承与创新的交织中,推动中国诠释学的繁荣发展。
“理论前沿”栏目是该杂志的核心,它汇集了国内外诠释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理论创新,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思想、交流观点的高端平台。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诠释学理论相互碰撞,激发出新的学术火花,推动了中国诠释学理论的深化与拓展。“经典诠释”栏目则侧重于对中华经典文本的深度解读,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易经》等古代典籍的诠释,探讨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国诠释学在解读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优势与深厚底蕴。
中国诠释学收录信息
中国诠释学杂志荣誉
中国诠释学杂志特色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真实,文字规范,研究性论文须有统计学处理,数据准确规范。论述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稿的字数(包括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控制在4 000-9 000字。
2、文稿以Word文档形式投稿,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Times New Romas字体。文稿标题及各级小标题加粗,摘要、关键词、各级小标题顶格写,其余正文首空两行。
3、文题 能准确反映文稿主题,突显出文稿的主要内容和独特之处,力求简明、醒目,能够吸引眼球,宜用以名词性词组做中心语的偏正词组,不使用“浅谈、浅析、初探“等词。实用专业词汇,不使用缩略语。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译准确。
4、 标明作者、作者单位(一二级单位)、单位城市、邮编。多作者工作单位的在工作单位前编号,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相应的作者单位序号。作者单位如在省会则省略省份名。
5、注明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如有)的简介,简介包括作者出生年份、性别、学位、职称、通信方式(邮编、邮寄地址和一二级单位名)、E-mail和联系电话。
6、作者姓和名分开,姓在前,名在后。复姓连写,双姓加连字符。姓均为大写字母,名首字母大写,双姓2个首字母大写。
7、 有条理、通顺、简要地对文章内容加以概括,200-400字,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够获得文稿必要信息。研究类文稿摘要,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结构,包括目的(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任务、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理论、技术、材料、方法、设备、算法、结构、工艺等)、结果(试验的结果和具体数据等)、结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和应用,提出的问题、观点、理论,今后的启发,建议,预测等)四部分。综述类文稿摘要,可采用指示性,直接描述研究的内容。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8、英文摘要以“Key words:”标识,内容和中文相符。
9、 关键词4-6个,能指示文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英译准确。
10、引言字数在300-500字。结合研究选题阐述国内外相关现状、研究意义及目的,包括研究的背景、理论意义、应用前景、当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等,引出主题,明确告诉读者为什么要进行研究。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与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所做工作的关系,慎重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采取适当的方式说明在本次研究中的重要发现或贡献。尽量减少科普性描述,直奔主题,语句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