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磁共振测量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早期冠状动脉血流及血流储备的变化 【正文】

磁共振测量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早期冠状动脉血流及血流储备的变化

作者:马晓海; 张兆琪; 周玉杰; 范占明; 史冬梅; 赵轶柯 北京安贞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市100029; 北京安贞医院干部保健科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波谱学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摘要:目的利用无创性磁共振(MR)血流测量技术观察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及术后早期冠状动脉血流及血流储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拟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行MR检查,利用流速编码相位对比(VEPC)技术对右冠脉和左前降支近段血流进行测量,分别测量患者静息状态和双嘧达莫静脉注射后的负荷状态下的血流,进而根据公式计算出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在成功介入治疗后,对其中单支病变患者在术后3—7d内重复进行MR检查,对介入治疗前后冠状动脉血流及血流储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有29例单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成功接受介入治疗,并完成术前及术后的MR检查,其中左前降支病变16例,右冠脉病变13例。静息血流量:术前为(1.05±0.54)ml/8,术后为(1.27±0.57)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状态下的血流量:术前为(1.31±0.64)ml/s,术后为(2.35±1.00)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FR:术前为(1.28±0.27),术后早期为(1.9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CFR明显增高,但是仍低于前期研究中无狭窄或轻度狭窄的CFR均值。结论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利用MR血流测量技术可观察到病变血管的血流状态明显改善,CFR增加,但仍未恢复正常。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