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

中国农学通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杂志简介:《中国农学通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84/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农学·农业基础科学、资源·环境·生态·土壤·气象、生物科学、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农药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
国际刊号:1000-6850
国内刊号:11-1984/S
全年订价:¥ 984.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7
复合影响因子:0.92
总发文量:17613
总被引量:162592
H指数:77
引用半衰期:5.6091
立即指数:0.0542
期刊他引率:0.8757
平均引文率:11.8119
  • 乳酸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作者:杨霞 陈陆 常洪涛 刘红英 杨影影 符峰 王川庆 刊期:2009年第10期

    分离鉴定一株疑似乳酸粪肠球菌。通过对表型特性包括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等鉴定,同时结合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株革兰氏阳性菌能在10℃和45℃生长,接触酶阴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可生长于6.5%NaCl和pH9.6的环境等,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与粪肠球菌有最高同源性。结论表明分离株为乳酸粪肠球菌。

  •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天蚕抗菌肽B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

    作者:王铁东 逄大欣 欧阳红生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为了研究天蚕抗菌肽在奶牛乳腺组织长期表达的可行性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将天蚕抗菌肽B(cecropin B,CB)的基因序列以哺乳动物偏爱的密码子优化后,合成了四条相互重叠的DN段,通过重叠延伸PCR法获得了天蚕抗菌肽B的基因,将其亚克隆至T载体,测序正确后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bCP-cecB,经过包装细胞的包装,获得含有天蚕抗菌肽B表达框的逆...

  •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制和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金合 邓代君 王居强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为研究和推广绿色肉牛规模化饲养技术,研制了绿色促生长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了其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离和筛选三株有益菌研制微生态制剂,选用条件一致的架子牛,对其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和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符合安全标准,肉牛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三个关键指标(FT3、FT4、TSH),...

  • 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引起巴氏杆菌的内源性感染

    作者:孙瑞芹 何宏轩 高云英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为研究低致病性禽流感H9N2病毒感染鸡群的变化,用10^7.4EID50/0.1mlH9N2病毒,0.5ml/只,接种1月龄SPF鸡。结果5日后引起鸡群发病,并引起一些个体发生死亡,剖检发现喉头充血、肺淤血,气囊膜增厚,皮下胶样浸润、出血,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出血。肝、脾、肾、肺常见有灰黄色坏死灶。无菌取肺组织做细菌培养时发现在血平板上有灰白色露珠状菌落,挑取...

  • 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对草杂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作者:金光明 尹芳芳 周甄宝 丁常宏 刊期:2009年第10期

    研究了中草药提取物“益绿素”对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1日龄健康草杂鸡,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益绿素分别按0和0.2%添加到对照组和试验组鸡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30天,在7、14、21和30日龄早晨空腹称重,每天记录饲料消耗量,试验全期观察试验鸡的健康状况。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鸡的增重较对照组高,试验组鸡体重较对照组在...

  • 基于SSR-PCR标记的不同种群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雷开荣 吴红 林清 陈旭 杨华 邱正高 刊期:2009年第10期

    利用SSR-PCR分子标记对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爆裂型、甜质型、糯质型6个种群共72份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57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计检测出222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平均3.89个。试验材料间Nei’S遗传距离变幅为0.0793~0.6637;爆裂型、甜质型、糯质型3个特用玉米种群内材料间平均遗传距离明显小...

  • 河北省4个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作者:李红岩 高宝嘉 南宫自艳 刊期:2009年第10期

    利用AFLP技术对黄顶菊(F. bidentis (L.) Kuntze)的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研究,并调查了4个地区与黄顶菊种群有关的信息。结果表明4个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分析表明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随着入侵时间的延长和扩展尺度的增大而迅速地提高,与其原产地纬度相似的黄顶菊种群遗传多...

  • 广西茶树新品种品系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特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覃秀菊 李凤英 何建栋 廖少卯 邓慧群 罗晓梅 彭有兵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为探索茶树育种早期鉴定,并为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广西选育成的桂绿1号等10个新品种品系通过石蜡切片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探索叶片解剖结构中的叶片、角质层、表皮细胞、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等厚度及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栅栏组织层数、细胞长度等与产量、适制性、抗逆性之间的相关性。鉴定结果表明:产量...

  • AFLP技术及其在干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白瑞霞 彭建营 张媛 李莉 刊期:2009年第10期

    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不需要预知基因组的序列特征,可适用于任何来源和各种复杂度的DNA,兼具RFLP技术的可靠性和RAPD技术的方便性。近年来,AFLP技术已在干果遗传育种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对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反应程序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其在干果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

  • 油料作物种子维生素E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作者:范兴福 宋淑敏 田保明 李旭娇 师恭耀 裴振强 王伯楠 高树广 刊期:2009年第10期

    通过对维生素E代谢深入研究,人们已经基本弄清维生素E的合成途径。在植物不同组织维生素E的含量和组成各异。维生素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人类和动物维持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E因其抗氧化性能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而与预防多种疾病以及抗衰老有关;维生素E还能抑制油脂的自动氧化和酸败,延长食用植物油贮存期。维...

  • 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鑫 许为钢 刊期:2009年第10期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优异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其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是开展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育种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已命名了分布于16条染色体上的39个位点共55个白粉病抗病基因,其中30个已开发出分子标记,另外还发现数个与成株期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综述了国内外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的定位、...

  • SSR标记分析小麦品种Flinor和铭贤169的遗传差异

    作者:左丽玲 冯晶 蔺瑞明 章振羽 曹远银 徐世昌 刊期:2009年第10期

    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技术,对小麦品种Flinor与铭贤169染色体组进行SSR引物多态性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在1243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到多态性引物383对,多态性频率为31.10℅;127对条带差异不清晰;无遗传多态性共有733对,占总筛选引物数的59.35%。其中BARC,GWM,CFA的多态性较高,多态性频率分别为34.98%,34.72%,36.49%;CWEM多态性较差,多态性频率仅为...

  • 朱砂根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作者:邓素芳 杨旸 赖钟雄 刊期:2009年第10期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朱砂根3种类型的15份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个对15份供试朱砂根资源均能产生多态性谱带的引物。在这17个引物所检测的247个位点中,229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高达92.7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朱砂根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而且根据RAPD标记进行的朱砂根类...

  • 冬小麦遗传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研究

    作者:张彬 贾栋 张玉萍 高志强 马建军 刊期:2009年第10期

    以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生,并进行农杆菌转化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消毒后用解剖刀挑取幼胚,盾片朝上接种于MS+2,4-D2mg/L+肌醇100mg/L+MES400mg/L+CH100mg/L+40g/L麦芽糖+8g/L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每2周继代一次,将诱导出的淡黄色、颗粒状Ⅱ型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分化培养基(MS+ZT1mg/L+IAA1mg/L...

  • 非洲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作者:李高燕 王海云 牛佳佳 何松林 刊期:2009年第10期

    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非洲菊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诱导分化、组培苗转移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非洲菊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Vc、转基因外植体等对非洲菊组织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