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风皮肤病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

杂志简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348/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麻风图谱、论著、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中医中药、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9-1157
国内刊号:37-1348/R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2
复合影响因子:0.76
总发文量:4525
总被引量:15984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4.8221
立即指数:0.0133
期刊他引率:0.8342
平均引文率:4.9509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作者:李久宏; 李萍; 李波; 刘继峰; 翟宁; 宋方吉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放射性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测定30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为3654±459结合位点/细胞,与正常对照组(4 839±575结合位点...

  • 性传播感染人群和普通人群几种少见支原体的检测

    作者:施美琴; 王荷英; 蒋娟; 王红春; 柏立群; 尤永燕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性传播感染(STI)人群和普通人群中几种少见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用套式PCR(Nested PCR)方法对STI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生殖支原体(Mg)、穿通支原体(Mpe)、梨支原体(Mpi)和发酵支原体(Mf)的检测.结果:STI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Mg 19.32%(17/88)、Mpe 9.09%(8/88)、Mpi 2.27%(2/88)和Mf0(0/88).普通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Mg 0....

  • 梧州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支原体培养与药敏临床研究

    作者:吴竞林; 尹承祥; 左克 刊期: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本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宫颈炎(MPC)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并为治疗提供依据,我科对435例NGU或MPC患者进行了支原体培养,阳性者一并作药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酚糖酯-免疫球蛋白M和鼻分泌物中麻风菌PCR检测在麻风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作者:翁小满; 温艳; 袁联潮; 杨荣德; 龙恒; 卢少峰; 张远文; 洪炳和; 王耀辉; 赵雪松; 郭耀辉; 杨光荣; 李桓英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流行乡村(同烘和南丘)麻风病患者、家内接触者及普通人群麻风菌感染的检测,评估实验流行病学对预测麻风病传播的意义.方法:采用酚糖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GL-ELISA)和检测鼻携带麻风菌的PCR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麻风病家内接触者的酚糖酯-免疫球蛋白M(PGL-IgM)阳性率和PCR检测的麻风菌鼻携带率分别为30.4%和23.1%;但PGL抗...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及其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关系的研究

    作者:徐祖森; 蔡华华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S法检测血浆PAF水平,采用硫化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并以MDA含量代表血浆LPO水平.结果:SLE组血浆PAF水平(270.69±42.68)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85±32.61)ng/mL(P<0.05),活...

  •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43基因的表达

    作者:张莉; 梁再赋; 张士发; 张恩; 李莉; 贾秀坤; 薛红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功能异常与CD43分子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反向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CD43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LE患者与正常人PBMC均检测到CD43基因的表达,且前者的表达水平为0.8662±0.3992,高于后者的0.3451±0.331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109,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PBMC的CD43...

  • 112例生殖器疱疹复发诱因和前驱症状分析

    作者:叶兴东; 林霭; 戴向农; 朱慧兰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GH复发的诱因以及发作前的前驱症状,以便掌握GH的发作规律,更好地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对确诊的GH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做好患者GH复发的诱因和发作前驱表现的记录.结果:共112例复发性GH患者,22.3%GH患者在复发前无明显诱因;18.7%复发与频繁的性接触有关;16.1%与劳累过度有关;13.4%与进食刺激性食物有关;26%在上述因素存在时均...

  • PTEN和Survivin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滕蔚; 史同新; 曲才杰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PTEN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人皮肤中PTEN、Survivin的表达和分布.结果:40例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TEN表达下调(P<0.001),分化越差下调越明显(P<0.001).Survivin表达增高(P<0.001).PTEN和Surviv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P...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4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卉; 杨森; 林达; 范利; 林国书; 张学军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4例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回顾.结果:多种因素可导致脓疱型银屑病发病,感染和滥用糖皮质激素是其主要诱因;发热和血象升高是其主要系统性临床表现;糖皮质激素联合第二代维A酸治疗脓疱型银屑病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治疗效果.结论: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维A酸药物可作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治疗的...

  • 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检测

    作者:林立航; 钱起丰; 张明霞; 吴志华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AD患者外周血DC亚群(DC1/CD11c+和DC2/CD123+),并以31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D患者外周血CD123+DC百分率为1.18%±0.58%,比对照组0.79%±0.25%明显增高(P<0.01),CD11c+DC百分率为2.94%±1.48%,与对照组的2.36%±0.75%相比,差异无显著...

  • 扬州地方株HPV16 E7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高慧; 韩秋萍; 黄正芳; 陈兵; 李厚达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扬州地区HPV16E7基因结构特点.方法:从感染HPV16的宫颈癌组织中提取DNA,用PCR技术获得HPV16E7基因,以pGEM-Teasy为克隆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M-T-E7,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扬州地方株HPV16E7基因与已报道的标准株(德国)仅在核苷酸序列上有一处突变,即199位的T→C,密码子由TTG变为CTG,而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与其他...

  • 麻风畸残程度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作者:吕成志; 史月君; 宋顺鹏; 李晓枫; 吕桂香 刊期: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麻风病畸残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自现场调查登记完整的辽宁省麻风畸残病历,根据畸残程度计算算数指数(ADI)和加权指数(WDI),分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指数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所选入的麻风畸残影响因素是一致的,为年龄、麻风反应、麻风型别、生活水平.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ADI=0.439+0.829(年龄)+0.260(麻风反应)+...

  • 壬二酸乳膏治疗84例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季禾子 刊期:2005年第06期

    我科于2003年9月~2004年8月应用20%的壬二酸乳膏(商品名斗豆,浙江康恩贝集团养颜堂制药公司生产)治疗84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 儿童花斑癣51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亚莹; 曹爱华 刊期:2005年第06期

    花斑癣好发于成年人的胸、背、腋下等部位,儿童少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51例儿童花斑癣,主要发生在面、颈部.曾在外院误诊为白癜风、白色糠疹,现总结如下.

  • 4例二期梅毒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周迎; 李伟; 袁昊; 杨延安 刊期:2005年第06期

    2004年8~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的HIV抗体初筛试验中(方法为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发现了4例患者的血清HIV抗体呈阳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呈阴性,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将血清送山东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4例患者的HIV抗体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