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刊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杂志简介:《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60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热点问题研究、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治理研究、课程与教学、德育研究、中小学教科研、教育微论、广告图...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国际刊号:1002-4808
国内刊号:11-2606/G4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25
复合影响因子:1.44
总发文量:5598
总被引量:36712
H指数:76
引用半衰期:4.4274
立即指数:0.0345
期刊他引率:0.9691
平均引文率:3.0424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王定华 刊期:2007年第11期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已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基础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都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研究,把握大局,因地制宜,艰苦奋斗,为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发展--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学术年会开幕式讲话

    作者:顾明远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学术年会今天在党的十七大圆满闭幕以后不久召开了。党的十七大为我们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在修改后的党章里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会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素质教育背景下人的发展与培养--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作者:张爽 刊期:2007年第11期

    在党的十七大圆满闭幕之际,为在教育领域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配合教育部当前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探讨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培养模式的变革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于2007年10月27—28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国教育学会第20次全国学术年会”。

  • “教育就是教育”的现象学阐释

    作者:刘徐湘 刊期:2007年第11期

    “教育就是教育”并非一个无意义的命题,它所表达的现象学意义在于:我们考察教育时应“悬置”一切已有的经验与理论,直接面对教育实事本身,在教育生活中体验教育的本源,以“本质直观”的方式探究教育问题。

  •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作者:江芳; 周兴国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从理论上明晰“人本”的教育理念及取向是“以人为本”教育实践展开的重要前提。“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人的具体性、差异性为出发点,淡化教育的标准化、符号化和理想化,从划一性教育走向差异性教育、从符号化教育走向...

  • 让教育均衡之花在文化沃土中绽放——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马成永 刊期:2007年第11期

    如何将促进教育公平从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落实到具体实践层面,绍兴市越城区进行了比较有效的探索,他们的基本策略是:以“集聚、集约”的方式推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以“统筹、统配”的方式激活教育智慧的柔性流动;以“创优、创特”的方式加强教育内涵的拓展提升。

  • 中小学以价值为本的教师领导方式

    作者:傅树京 刊期:2007年第11期

    目前,一些中小学在充满价值问题的教师工作领域制订了量化的规定以实施领导,结果引起了教师的不满。就此问题来说,实施以价值为本的领导方式是有意义的尝试,即学校领导者通过对教师实施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使其具有强烈认同并能坚定共享。双方在此基础上共同实现学校组织目标。实施这种领导方式的构想是:传递、认同、强化、体现学校教育价值...

  • 学校制度文化的现时缺失与建设取向

    作者:史根林 刊期:2007年第11期

    学校制度文化折射出学校的价值观念、管理理念。正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现存不足进而确立起科学的建设取向,有助于人本思想在制度管理实践中的落实,推动学校从“刚性管理”“刚柔并济的管理”向“柔性管理”方式的转变。

  • 构建与社会规范类型相适应的教育——基于儿童对不同类型社会规范理解的视角

    作者:裘指挥; 张丽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从学理层面对社会规范系统的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由此考察了120名儿童对不同类型社会规范的理解和反应。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基本上能对道德规范、制度、契约性规范等不同类规范进行区分。其启示是:要根据不同类型社会规范的属性、功能和规范范围开展相应的教育。

  • 以情育德 以情感人

    作者:潘华莉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情育德”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并强化感情的感染力,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驱力。爱是“以情育德”的前提;平等是“以情育德”的基础;以情感人是“以情育德”的基本方式;创设情境是“以情育德”的重要手段。以情育德、以情感人、以情激情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 冲突与整合:学分制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合理性透视

    作者:盛海萍; 张茂聪 刊期:2007年第11期

    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对于改革传统的固定、划一的课程管理模式有着积极意义,但学业水平考试也同时出台,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学分制与学业水平考试孰是孰非的讨论。学业水平考试背离了课程改革精神,自身存在着局限性,因而遭到很多人反对。而学分制作为舶来品,除了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外,在我国的实施也存在“水土...

  • 欢迎订阅2008年《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刊期:2007年第11期

  • 学校课程管理成功经验的主体意蕴

    作者:张相学 刊期:2007年第11期

    学校课程管理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赋予中小学校的主体权责。从“外控管理”到“内控管理”、从“教学管理”到“课程管理”、从“任其发生”到“使其发生”、从“奖惩性评价”到“发展性评价”,是既有学校课程管理典型案例研究中的主体意蕴。它们不仅是这些“名校”迈向课程管理新境界的成功经验,而且对当前其他学校的课程管理...

  • 有效教学: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

    作者:吴玲; 郭孝文 刊期:2007年第11期

    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性。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不能偏废。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不应当忽视课前的精心预设;预设和生成需要兼容兼顾、互动共生。

  • 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发展论坛在贵阳举行

    作者:李云虹 刊期:2007年第11期

    由中国教育学会和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2007年中小学地方课程发展论坛暨优秀地方(校本)课程资源展示推荐活动”于10月14—15日在贵阳举办。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副会长宋乃庆,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副厅长王碧海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近30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