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中国健康心理学 面孔识别的意识加工和自动加工及其发展性 【正文】

面孔识别的意识加工和自动加工及其发展性

作者:刘振华; 庞诗韵; 党彩萍 中国.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32; 广州医科大学
面孔识别   意识加工   自动加工   异族效应   加工分离程序  

摘要:目的:区别面孔识别的意识加工和自动加工,探讨其发展机制.方法:39名儿童和大学生进行东西方面孔识别和面孔再认,应用加工分离程序(PDP)区分再认过程的意识加工和自动加工,记录其正确率和错误率,进行组间和组内效应检验.结果:①在分类正确率上,年龄主效应显著(F=5.744,P〈0.05);②在分类错误率上,本异族面孔差异主效应显著(F=59.117,P〈0.01);本异族面孔差异及年龄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7.167,P〈0.01);③在意识性及自动性提取比例上,年龄主效应达显著水平(F=6.06,P〈0.05),意识性/自动性提取与本异族面孔差异之间交互作用显著(F=7.459,P〈0.05),年龄、本异族面孔及意识性/自动性提取三者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F=4.647,P〈0.05);④儿童被试在加工异族面孔时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呈正相关(r=0.568,P〈0.01).结论:①支持面孔识别的特殊性发展理论;②知觉专家理论更适合解释儿童异族效应机制;③成人在对面孔深加工的前提下,双加工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其异族效应的产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