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科技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北大期刊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杂志简介:《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017/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战略研究、“双一流”建设、科研管理、评价与发展、科研育人、产学研用、知识产权、转化与服务、书评·广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国际刊号:2095-2333
国内刊号:10-1017/N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1
复合影响因子:1.42
总发文量:4197
总被引量:15819
H指数:32
立即指数:0.018
期刊他引率:1
  • 科技评价与大学发展

    作者:郭广生 刊期:2013年第09期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科研水平和质量以及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这两方面需求都需要以改革现行科技评价制度为先导。促进科教融合是大学科研评价体系建设和改革的首要目的。目前,大学科技评价的改革应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特色发展。

  • 高校科技评价的质量观和贡献观--兼谈民族自治地方高校科技评价新机制建设

    作者:房灵敏 刊期:2013年第09期

    高校科技工作有其独特性,须准确定位,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对高校科技工作进行评价时,应紧紧围绕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贡献”两大主题,切实发挥科技评价的基本功能,大力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民族自治地方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其紧迫性和特殊性,应构建一种基于成果质量和贡献、重在特色、意在导向的科技评价新机制。

  • 专职科研岗位设置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伟 王亮 慕永国 刊期:2013年第09期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量的高水平科研工作,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职科研队伍,为科研工作提供人才与智力保障。哈尔滨工业大学借鉴国外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与需求,在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以任务为导向按需设岗,成本分担、...

  • 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的分析和思考

    作者:陈露君 林晓棠 王维克 刊期:2013年第09期

    我国高校在建设专职科研队伍的起步阶段面临发展速度缓慢、队伍质量不够稳定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在国家层面受制于传统的管理制度,在学校层面缺乏严谨的顶层设计和缺少完整的制度体系。借鉴国外高校的相关经验,建议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国家层面在科研编制和科研经费方面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从“引进、晋升、考核、薪酬、服...

  • 研究型大学专职科研队伍的制度建设——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作者:唐莉 陈庆山 刊期:2013年第09期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职科研队伍是研究型大学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和创新水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高校建设专职科研队伍需从政策框架、人员定位、职称晋升、薪酬体系等方面入手,创新现行制度环境下专职科研人员聘用和管理模式。

  • 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作者:方娟娟 刊期:2013年第09期

    随着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与规范,已成为影响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着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脱节、科研人员人力资本价值界定不清、科研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提高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加强内部管理过程是解决这些...

  • 国防科研保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作者:钟灿涛 刊期:2013年第09期

    随着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制度的实行,相关高校建立了基本的国防科研保密工作体系,但高校国防科研保密管理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科技信息保密与创新之间存在着潜在,中突。建议相关方要密切配合,明确各自定位,在刚性制度中适当增加灵活的机制,让高校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国防科研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张涤非 刊期:2013年第09期

    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以来,为保障国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国防科研质量体系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新的国家军用质量标准的颁布实施,对高校建立国防科研质量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进高校国防科研有效开展,应强化人员质量意识,实施项目分类控制,破解质量体系运行中的“两张皮”问题,制定...

  • 如何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素质

    作者:范宁娟 王波 段敏 刊期:2013年第09期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教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针对当前实验技术人员定位不合理、缺乏工作积极性等问题,高校应通过调整政策、强化管理等方法,努力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 以"驱动创新"思维助推"创新驱动战略"——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作者:周捷 洪林 倪自银 刊期:2013年第09期

    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江苏省盐城市通过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运用“驱动创新”的思维助推“创新驱动”战略,形成了四方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

  • 科研定密工作探讨

    作者:顾香玉 颜培玉 张冰 刊期:2013年第09期

    科研定密工作是做好高校科研特别是国防军工科研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高校科研定密工作存在密级界定不准确、定密程序不规范、定密责任不清等问题,通过规范定密程序、加强监督检查等方式,可促进高校科研定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 高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案例分析

    作者:朱兆斌 刊期:2013年第09期

    高校承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存在课题经费少、专项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研发核心作用,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 推进协同创新 共圆橡胶中国梦

    作者:马连湘 刊期:2013年第09期

    教育部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对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推动地方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青岛科技大学确立了“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发展和行业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

  • 协同创新共同致力"轨道交通安全"——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案例分析

    作者:冯海燕 刊期:2013年第09期

    为落实国家“2011计划”,促进高等教育与行业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轨道交通行业科学发展,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和龙头企业成立“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日前,该中心顺利通过专家认定,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首批“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 高校协同创新的社会结构及流动机制优化

    作者:付少平 朱建春 刊期:2013年第09期

    高校协同创新的基础是合作,其核心是合作收益分配,而合作收益分配是由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机制决定的。通过对高校的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构建新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流动机制,优化合作收益分配,以实现高校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