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与冲击

振动与冲击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杂志简介:《振动与冲击》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16/TU,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科研简报、工程应用、产品研制、综述、测试技术、振动园地、公司介绍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
国际刊号:1000-3835
国内刊号:31-1316/TU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35
复合影响因子:1.11
总发文量:10212
总被引量:70842
H指数:55
引用半衰期:5.7704
立即指数:0.0551
期刊他引率:0.8191
平均引文率:13.7747
  • 起伏振动状态下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研究

    作者:周云龙; 常赫; 赵盘 刊期:2019年第20期

    通过将振动装置与两相流实验回路结合的方法,对起伏振动状态下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基于FLUENT平台,结合动网格模型及UDF编程手段,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一步扩展了研究内容:重点考察了振动工况及流体性质对压降和流型转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工况下气液两相流动形式不同于稳态工况,主要流型有珠状流、泡弹流、沸腾...

  • 内装电磁滑环式主动平衡系统的研究

    作者:潘鑫; 何啸天; 吴海琦; 高金吉; 江志农 刊期:2019年第20期

    质量不平衡超标是导致机床主轴功能失效的一种典型故障,而主动平衡系统由于可在线自动降低主轴因刀具或砂轮不均匀磨损等因素造成的不平衡振动,是智能机床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介绍了一种可集成安装于主轴中空转子中的内装电磁滑环式平衡执行器,并通过磁场驱动两个配重盘的步进旋转来在线补偿主轴转子的初始不平衡量。在详细介绍该执行器的...

  • 针对机器人柔性负载振动控制的输入整形技术实现方法

    作者:李琳; 胡锡钦; 邹焱飚 刊期:2019年第20期

    在机器人应用中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机器人抓持柔性部件运动时,柔性部件自由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振动,尤其当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方向与柔性负载的变形方向相同时,振动更加严重。针对此问题,采用输入整形技术来抑制柔性负载自由端的残余振动,从而实现高速高精度的点到点运动。为设计合理有效的输入整形器,采用基于傅里叶频谱...

  • 基于双树复小波的遥测振动信号多尺度噪声调节随机共振分析

    作者:刘学; 孙翱; 李冬 刊期:2019年第20期

    遥测振动信号包含大量反映飞行器试验过程中的状态特征信息,具有非线性、非平稳性、强噪声等特点,如何提取反映系统运行状态的微弱非线性特征直接关系到飞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数复小波的多尺度噪声调节随机共振分析方法,充分考虑多尺度带限噪声对非线性随机共振的影响,利用多尺度噪声调节和樽海鞘群算法优...

  • 基于非接触转子振动测试的转子行波分析

    作者:张岩松; 张东明; 邱大明; 李成刚; 刘洋 刊期:2019年第20期

    在非接触转子振动测试系统中,以离散化傅里叶变换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对航空发动机整级转子叶片振动频率的分析方法,得到整级转子叶片在静坐标系下的振动频率,结合相同试验条件下应变计对转子叶片动态频率的测试结果,实现了航空发动机转子的行波振动分析。在某压气机试验中,整级转子叶片在转速12 343 r/min时,静坐标系下的振动频率为1 752.7 Hz,转...

  • 互补集合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及其应用

    作者:陈君航; 彭延峰; 李学军; 韩清凯; 李鸿光 刊期:2019年第20期

    自适应最稀疏窄带分解(Adaptive Sparsest Narrow-band Decomposition,ASNBD)是在包含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的过完备字典库中搜索信号的最稀疏解,将信号分解转化为优化问题,但在强噪声干扰时计算精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在结合了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算法,得到...

  • 弹性高超声速飞行器输入饱和抑制backstepping控制

    作者:路遥; 孙友; 路坤锋 刊期:2019年第20期

    针对一类无鸭翼弹性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短周期系统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ackstepping的输入饱和抑制非线性控制方法。考虑升降舵偏转量对升力的影响,引入新的虚拟控制量精准控制攻角状态。将机体的弹性模态影响视作一类干扰项,设计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并在控制器中予以补偿。引入非线性增益函数提高系统控制输入量的饱...

  • 超声电机在冲击环境中的性能研究

    作者:孙栋; 唐玉娟; 王炅; 王新杰 刊期:2019年第20期

    研究了冲击载荷对旋转型超声电机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冲击环境下超声电机的动态响应过程,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材料选取了更接近工程实际的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通过实验方法对电机进行冲击测试,分析了冲击环境对电机机械性能与定子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的变形分为转子中心的下沉与转子边缘的扭曲两种状态;除了冲击幅值,...

  • 基于小波多尺度变换的储气库井管柱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

    作者:闫行; 闫怡飞; 闫相祯 刊期:2019年第20期

    为探究储气库井注采过程管柱非线性振动特性,获得储气库井管柱在井筒内的动力特性和频域特征。根据储气库井筒结构特点建立储气库井管柱非线性振动分析方法,通过数值求解得到管柱非线性的数学方程;根据振动模型建立ANSYS仿真模型,模拟分析管柱的固有特性并与数学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储气库井管柱进行瞬态动力学响应分析,得到管柱振动效果变...

  • 非线性黏滞阻尼器性能试验

    作者:苏何先; 潘文; 兰香; 杨晓东; 白羽; 张兴仙 刊期:2019年第20期

    非线性黏滞阻尼器性能试验是控制其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非线性黏滞阻尼器性能测试标准的部分技术规定尚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针对性能参数C、α确定、滞回曲线面积评定及慢速试验实施等争议较多的问题,分别从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两方面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工程常用非线性黏滞阻尼器开展性能试验,明确了性能参数C、α的数据处理方案,统一了地震疲...

  • 基于混合动态罚函数改进协同优化算法的船舶结构静动力学优化设计

    作者:郭天奇; 夏益美; 王福花; 王德禹 刊期:2019年第20期

    基于标准协同优化算法,针对已有改进协同优化算法的松弛因子法和罚函数法的缺陷,引入松弛因子构造混合动态罚函数改进协同优化算法,在Isight优化软件中采用了同时具备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优点的混合算法优化系统级。将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应用到船舶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中,对船舶机舱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进行优化,得到...

  • 典型汽轮发电机可倾瓦径向轴承冲击刚度研究

    作者:李佳; 张博; 丁炜; 周相荣 刊期:2019年第20期

    采用仿真结合试验的方法开展汽轮发电机径向可倾瓦滑动轴承的冲击刚度参数研究。基于不同的轴承冲击试验工况,采用黑箱法通过数值模拟识别了轴承冲击刚度参数。研究表明,径向可倾瓦滑动轴承的冲击刚度可采用等值的非交叉刚度模拟,且轴承刚度冲动比与冲击速度之间存在线性比例关系。该方法可为同类型径向可倾瓦滑动轴承的冲击刚度模拟提供参考。

  • 伺服阀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结构设计及输出位移建模

    作者:郑佳伟; 何忠波; 周景涛; 薛光明; 荣策; 柏果 刊期:2019年第20期

    针对传统永磁偏置式超磁致伸缩致动器轴向偏置磁场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分布式永磁体偏置结构的阀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限定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结构尺寸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超磁致伸缩棒的段数,对致动器偏置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确定了最佳分布结构;基于磁阻理论、J-A模型、二次畴转模型及振动理论知识建立了阀用超磁...

  • 基于分时段规范变量残差分析的高速自动机动态特性监测

    作者:王宝祥; 潘宏侠 刊期:2019年第20期

    针对高速自动机运动形态的多行程特点,提出一种分时段规范变量残差分析(Phase-partitioned Canonical Variate Dissimilarity Analysis,PCVDA)方法用于高速自动机的动态特性监测。通过建立整个行程与短时瞬态冲击信号的对应关系,将冲击信号划分为多个时段;采用正弦波辅助经验模态分解(Sinusoid-assiste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SEMD)将每...

  • 菱形颗粒冲击延性材料的运动行为及凹坑形态研究

    作者:杜明超; 李增亮; 董祥伟; 孙召成; 范春永; 车家琪 刊期:2019年第20期

    针对菱形颗粒的冲蚀磨损过程建立了基于拉格朗日法的耦合数值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不同冲击速度v i、冲击角αi和方位角θi下菱形颗粒冲击延性材料的运动学行为和凹坑轮廓形态。结果表明:冲击角和方位角是决定颗粒旋转的关键因素,但会受冲击速度的影响发生变化。冲击速度对前旋颗粒的旋转方向和运动行为影响较小,产生的凹坑轮廓基本不变;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