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

中草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杂志简介:《中草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108/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论、化学成分、药剂与工艺、药理与临床、循证医学与临床用药、药材与资源、综述

主管单位:天津药物研究院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天津药物研究院
国际刊号:0253-2670
国内刊号:12-1108/R
全年订价:¥ 1540.00
创刊时间:1970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78
复合影响因子:2.85
总发文量:8518
总被引量:144936
H指数:102
引用半衰期:5.5126
立即指数:0.1108
期刊他引率:0.8747
平均引文率:21.4446
  • 赤芝子实体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晓琦; 殷志琦; 叶文才; 赵守训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波谱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赤芝子实体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酸酯(ergosta-7,22-dien-3β-yl pentadecanoate,Ⅰ)、麦角甾醇棕榈酸酯(ergosteryl palmitate,Ⅱ)、麦角甾-7,22-二烯-3β-醇(ergosta-7,22...

  • 接骨木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及其对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杨序娟; 黄文秀; 王乃利; 陈新滋; 姚新生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中抗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及其对UMR106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为指导活性成分分离的指标,利用各种分离手段追踪分离接骨木茎枝60%乙醇提取物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利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检测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从接骨木中分离得到了7个酚酸类...

  • 三棱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袁涛; 华会明; 裴月湖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结合化学反应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Ⅰ)、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Ⅲ)、6,7,10-三羟基-8-十八烯酸(Ⅳ)、香草酸(Ⅴ)、对羟基苯甲醛(Ⅵ)、α-棕榈...

  • 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冯育林; 徐丽珍; 杨世林; 邹忠梅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蜀葵Althaea rosea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椴苷(tiliroside,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茴香酸(anisic acid,Ⅲ)、肉桂酸(cinnamic acid,Ⅳ)、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Ⅴ)、阿魏酸(ferulic acid,Ⅵ)、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Ⅶ)...

  • 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的化学成分与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

    作者:胡英杰; 赖小平; 刘中秋; 朱宇同; 邓学龙; 刘妮; 陈建南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的从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Isodon 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抗乙型肝炎病毒有效部位及其他相关部位中鉴定有效成分和其他化学成分.方法溶剂萃取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单一成分;利用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用2.2.15细胞与鸭乙肝模型测试提取物和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结果鉴定了7个成分,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线型呋喃香豆素、β-谷甾醇、胡萝卜...

  • 敬告读者

    刊期:2005年第11期

  • 姬松茸菌丝体多糖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及结构初探

    作者:姜荷; 谷文英 刊期:2005年第11期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ill,ABM),又名巴西蘑菇,是近年来在日本、美国和我国各地区掀起栽培热潮的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菌种[1].近些年来,姬松茸作为抗癌剂、免疫调节剂、抗突变剂和抗菌物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内外学者已经证明姬松茸中丰富的多糖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最主要的成分之一[2~4].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多糖的生理活性接近于子...

  • 狭瓣鹰爪花的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作者:陈光英; 朱国元; 韩长日; 李庆洋; 方宏勋; 毕和平 刊期:2005年第11期

    狭瓣鹰爪花Artabotrys hainanensis R.E.Fries为番荔枝科鹰爪花属植物,是海南特有植物.在民间,海南狭瓣鹰爪花作药用植物已有很长历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作治疗疟疾和头颈部淋巴结核.梁晓天等[1,2]从鹰爪花A.uncinatus根中分离得到倍半萜类化合物鹰爪甲素和鹰爪乙素对鼠疟原虫有强抑制作用,Zhang等[3]也从同种植物的根中分离得...

  • 四物汤中多糖部位的分离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

    作者:王玉华; 王伟; 容蓉; 袁久荣 刊期:2005年第11期

    四物汤(SWT)是补血调血的基本方剂,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4味药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血为主药,辅以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和营养肝,川芎活血行滞.四物汤中多糖所占比例较大,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四物汤中多糖主要来自熟地黄和当归[1~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熟地和当归中的多糖具有抗肿瘤、补血活血、增强免疫和抗放射性损伤等作用,预示...

  • 迷迭香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程伟贤; 陈鸿雁; 张义平; 高树鹏; 陶云海; 古昆 刊期:2005年第11期

    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系唇形科迷迭香属植物,是目前公认的具有较高抗氧化作用的一种植物.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先后由德国和日本科学家从迷迭香中分离出具有高效抗氧化能力的成分[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1981年成功地引种了迷迭香,通过CO2超临界萃取法从迷迭香的茎叶中萃取出了芳香油,提取出了食用抗氧化剂(rosemary antioxid...

  • 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阙慧卿; 耿莹莹; 林绥; 李援朝 刊期:2005年第11期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仓、接触性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显著性疗效.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研究雷公藤,本实验将其根皮提取物经溶剂处理,硅胶柱色谱分离,初步得到4种化学成分.

  • 毛脉酸模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作者:王振月; 左月明; 康毅华; 丛艳; 宋新丽 刊期:2005年第11期

    毛脉酸模Rumex gmelini Turcz.为蓼科酸模属植物,民间药用根,对淋病、上呼吸道感染、癣和疮毒有确切疗效[1,2].该植物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及张广才岭东部山区,资源十分丰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根部粉末水浸液(1 mL相当于原药材1 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仅次于土霉素;对乙型链球菌的抑菌效果与土霉素相同.本研究已从毛脉酸模根的甲...

  • 崖藤中生物碱aromoline的结构及NMR研究

    作者:张庆英; 梁鸿; 蔡少青; 刘洪宇 刊期:2005年第11期

    崖藤Albertisia laurifolia Yamamoto为防己科崖藤属植物.本属植物全世界有17种,大部产于非洲,亚洲东南部有5种,我国仅崖藤1种,产于海南中部及南部,广西南部以及云南.崖藤为木质藤本,其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痧症及小便短小黄赤等症.

  • HPLC法测定白芍总苷胶囊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

    作者:王巧; 刘荣霞; 毕开顺; 果德安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HPLC对白芍总苷胶囊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同时定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01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程序为:0 min(8%A),5 min(12%A),20 min(20%A),25 min(20%A);35 min(45%A),40 min(45%A);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结果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

  • HPLC法测定大麦芽中麦黄酮

    作者:凌俊红; 王楠; 任玉珍; 王龙虎; 王金辉; 李铣 刊期:200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用HPLC测定大麦芽中麦黄酮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Spherigel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四氢呋喃-甲酸(26:74:10:1),检测波长350 nm,体积流量1. 0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麦黄酮在0.22~2.15 mg/L(r=0.999 8)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4%,RSD为1.7%(n=9).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麦芽中麦黄酮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