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he Yangtze River Criticism

杂志简介:《扬子江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7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三棱镜、文学史和文学制度、当代散文研究、思潮与现象、作家作品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

主管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9-542X
国内刊号:32-1787/I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7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被引量:1215
H指数:13
  • 李白杜甫之异同(下)

    作者:张炜 刊期:2018年第05期

    盛唐产生的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了顶峰,与其他朝代各种文学品类的综合高度都可以作比,并且仍然会是一个高峰.清代同样时间很长,诗词积累的总量巨大,还有小说《红楼梦》的问世,但是综合而论,我们却很难讲清代的文学高于唐代.当然文学的量化比较也是极为复杂的事情,还不能掷一言而定论.唐诗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而...

  • 有助于善,方成其美——论托尔斯泰的艺术理念与文学批评(上)

    作者:李建军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欧洲,没有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显示出要实现各党派和各种族的联合.我们时代最宽广的心灵就是托尔斯泰的心灵.在他的心中,我们,一切民族和一切阶级的人是彼此相爱的.谁像我们一样,享受过这博大的爱的强烈欢乐,那么,对于欧洲各文艺派别的艺术把人的伟大心灵鸡零狗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不再会感到满足了.——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

  • 文学的乡村:双重主题、知识分子及其叙事焦虑(下)

    作者:南帆 刊期:2018年第05期

    也许,文学之中乡村与城市的痛苦博弈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只不过这种博弈聚焦于知识分子而不是农民.初步描述了一场巨大灾难遗存的精神创伤之后,第一波“伤痕文学”开始退潮,许多作家的视野开始超出家庭范围的恩怨而力图展示某种历史的跨度.不长的时间之内,一批经历相似的作家集结为某种文学方阵:他们多半在五十年代遭受重大的政治挫折...

  • 《钟山》与新时期文学

    作者:程光炜 刊期:2018年第05期

    《钟山》创刊四十年周年,已可以当做一个历史单元来研究.尤其是新时期文学这四十年,已构成百年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特殊段落,在这个单元里做文章,思想和文学的分量已经足够.最近二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兴起过一阵“杂志研究热”,颇热闹了一阵子,当然后来也陷入研究方法上自我重复的困局,有点弄不下去的意思了.当代文学杂志跟现代杂志多少有些不...

  • 郭沫若《蔡文姬》的版本变迁

    作者:王阳 刊期:2018年第05期

    1959年2月3日至2月9日,郭沫若用七天的时间完成了五幕历史喜剧《蔡文姬》初稿,此后该剧有过多次修改①.学界所公认的、最早公开发行的版本是连载于1959年4月8日至4月20日《羊城晚报》“花地”副刊上的《蔡文姬》,即《蔡文姬》初刊本②,但对初刊本以前的剧本却不甚明了.而笔者在上海图书馆新发现的《蔡文姬》铅印本③,正填补了这一空缺④.相比铅...

  • 照亮被遗忘的角落——读张平长篇新作《重新生活》

    作者:吴义勤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直以来,张平被视为“主旋律小说”的突出代表,被打上了“反腐作家”“主旋律作家”等醒目标签.这种符号式的标签对一个作家来说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这种符号式的命名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迅速让作家“暴得大名”并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不幸的是这种符号式的命名一定是粗暴的、简单化的、以偏概全的,并一定内含着种种对作家的...

  •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迟子建《候鸟的勇敢》

    作者:张学昕 刊期:2018年第05期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把迟子建这部《候鸟的勇敢》看做是一部关于生命、命运或者宿命的小说.迟子建将一部小说置于中篇小说的框架内,一口气写到八万字,这是她五十多部中篇之中最长的一部,完全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心力和用情之投入、执着.我想,迟子建之所以如此,一定是文体的容量,明显已经难以承载思想、精神和形象的意蕴及其叙事格局,使后者无...

  • “我会劝他们告别文学旅途”——仿八十年后鲁迅可能的一种回答

    作者:赖彧煌 刊期:2018年第05期

    本来并无需发发牢骚.可是每年的生日和忌日,他们都要搞出那么多文章刷屏.我早就懒得听他们争来吵去了:鲁迅有多少多少副面孔.谁又没有呢?今天帮我刷存在感,明天为某个庆典感动一下,后天再来副政治正确的表情.烦死了.本想写两幅字耍耍,一想到他们为了追索我从《破恶声论》以来不断晃荡的形象,仍颇费踌躇,就有点不忍心了.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我...

  • “纯诗”及物的可能——朱朱近作的一种启示

    作者:李倩冉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在一幅肖像素描的背面,朱朱曾写下这样的句子:“现在你的生活如同一条转过了岬角的河流/航道变阔,裹挟更多的泥沙与船”①.这或可概括朱朱创作的某种转向.在一次新诗集的分享会上,朱朱也自述:“九十年代,我深受马拉美、瓦莱里、里尔克等现代主义大师的影响,作品趋向于幻美、唯美,对于社会性非常隔绝,而到2004年左右写作《野长城》的时候,我意...

  • 译朱朱:生命诗行——《野长城》美国英汉双语出版译者小记

    作者:李栋 刊期:2018年第05期

    新英格兰冬天的一个越洋电话让我第一次听到了朱朱的声音.这次通话持续了一整夜.打电话是因为我想请朱朱授权翻译他的诗.刚开始朱朱的语气有距离感且略显怀疑,随着对话的深入,他的语调慢慢兴奋起来,我们也就此有了相互的信任并觉得这种信任可以扩展到一本书.这就是故事的源头,我们的友谊也建立展开了.收集他作品的时候,我常常想起他低柔坚定的声...

  • 城市文学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屏瑾 刊期:2018年第05期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们对于这些变化的体验,以及试图记录下这些变化的努力,针对城市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重要主题,几乎和每一个人相关.无论是城市本身的自我想象与改造,还是城市化过程给农村及其它地区带来的影响,如青壮年劳动力的抽离和现代教育所带来的知识经济的转移,都表明当代社会与城市的紧...

  • 从“边缘人”到“新穷人”:近年小说中进城青年的身份与危机

    作者:沈杏培 刊期:2018年第05期

    青年进城是中国新文学的一个重要叙事类型.从老舍的《骆驼祥子》、柳青的《创业史》,到路遥的《人生》,再到当下几乎蔚然成风的青年失败的文本,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文学类型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张力.纵观二十世纪的中国,青年的社会命运经历了世纪初期的“少年崇拜”,随后在社会革命和民族危机时期的生力军,再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共产主义乌托...

  • 虚构·非虚构·三重练习

    作者:黄德海 刊期:2018年第05期

    这个变化越来越快,让人感觉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生疏的现实世界,每一天生出的新鲜事物和由此形成的新颖经验,多到无论你用怎样的方式捕捉,仿佛都只能挂一漏万,怎么也打捞不起全部,只能眼睁睁看着语言对着绝尘而去的它们叹息,内心无比焦虑.尼耳斯·玻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曾对量子物理学感到困惑,那他就根本没有理解它.”我们现在几乎可以说,如...

  • 台湾新乡土小说对宗法伦理的悖离与反悖离

    作者:韦黄丹 刊期:2018年第05期

    自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之后,台湾乡土小说开始退潮.直到90年代,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直接刺激下,袁哲生、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高翊峰、杨富闵等新世代作家的推动下,乡土小说逐渐复苏,并于2000年前后蔚然成风.与赖和、钟理和、黄春明等前辈作家相比,如今的创作呈现出怪诞、魔幻、碎片化等新特征,因而被学界称为“新乡土小说”,并且备受争...

  • 论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当代嬗变

    作者:夏豫宁 刊期:2018年第05期

    小说的叙事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叙述修辞学现象,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依照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观点,文学(小说)的结构、叙事模式的转换参与了文化“共同体”的新旧模式交替,并为后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手段”.从此意义层面上看,小说的叙事模式蕴涵着丰富复杂的文学与文化意义,体现着具体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