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he Yangtze River Criticism

杂志简介:《扬子江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7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三棱镜、文学史和文学制度、当代散文研究、思潮与现象、作家作品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

主管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9-542X
国内刊号:32-1787/I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7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被引量:1215
H指数:13
  • 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

    作者:余华 刊期:2018年第02期

    我演讲题目叫《广阔的文学》,这是两个月前应主办方的要求提供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当时选择这个题目是基于自己的江湖经验,演讲的题目越大越好,题目大了怎么说都不会跑题。今天上午我准备下午应该说些什么的时候,意识到这个题目出问题了,不应该用这么大的题目,这个题目是唬人的,我阅历有限能力也有限,我说不出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广...

  • 体会当代生活的苦恼与问题——论赫尔岑及其文学精神与文学批评

    作者:李建军 刊期:2018年第02期

    俄罗斯生活像叫人纳闷的斯芬克司,它在沙皇虎视眈眈的监视下,在军用大衣的覆盖下蒙头大睡,恰达耶夫和斯拉夫派同样站在它面前,同样发出了疑问:“今后怎么办?不能这样生活下去:现状的沉闷和荒谬已一目了然,再也无法忍受,但出路在哪里呢?”——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中),第三十章

  • 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的产生

    作者:王秀涛 刊期:2018年第02期

    现有的文学史叙述大多把第一次文代会作为当代文学的开端,原因在于某种意义它意味着文学格局的重组,同时此次会议代表的产生也被视为利益的再分配和作家队伍的重新组织。因此学界提及50年代的文学转折和分化、当代文学的发生及其新质时,也经常以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的产生作为例证。但事实上关于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的产生,目前学界的研究却仍然是...

  • 重构文学“重器”的形质——莫言近期短篇小说综论

    作者:段崇轩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一、从“传奇”到写实2017年岁尾和2018年年头,歇笔五年的莫言以新作重现文坛,陆续发表了一批诗歌、短篇小说和戏曲剧本,而五篇短篇小说是其中的重要实绩。不能说莫言的短篇小说就超越了旧作,但近作依然保持了作家的思想艺术高度,且在某些方面有着突出的探索和新变,启迪我们重新认识和反思当下的小说发展。他已然褪去了那种标志性的魔幻、...

  • “那条漆黑的路走到了头”——读石一枫《借命而生》

    作者:岳雯 刊期:2018年第02期

    石一枫在他的小说《借命而生》中,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位于1988年,这显示出几分不同寻常。石一枫是少数几个对于当代生活有着巴尔扎克式的好奇心的作家。当代生活,于他而言,不止是在素材意义上而存在;准确地说,当代生活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沸腾的当代生活,仿佛一个历史学家专注于某段历史一样,企望目睹一座海市蜃...

  • “保持整理老虎背上斑纹的疯狂”:再读多多

    作者:李章斌 刊期:2018年第02期

    每次要提笔写关于多多的文字时,我总是非常犹豫,这不仅是因为我已经写了多篇关于多多的文章,担心再写会自我重复a,也是因为对于“批评”本身的怀疑。批评,作为一种永远的“迟到者”,“说明性”的文字,究竟能对写作和阅读有什么意义?如果说“理解”诗歌就是“拆解”诗歌,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诗歌感受力的话,那么这种“理解”的意义何在?...

  • 呈现之余的期待——读《江苏百年新诗选》

    作者:叶橹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在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活动中,江苏作协、《扬子江诗刊》不但举行了多达20次的系列研讨活动,还约请了江苏一些知名诗人编选了上下两卷的《江苏百年新诗选》。这两卷厚重之作,广泛地收录了百年新诗发展进程中江苏籍和长期在江苏工作的诗人的代表性诗作,也有一些因与江苏有着某种特殊关联的诗人作品入选,充分地体现了编选者的独到的目光,也...

  • 身体书写、性别隐喻与族裔想象——重读1980年以来的少数民族女性诗歌

    作者:邱婧 刊期:2018年第02期

    少数民族女性诗歌是中国多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事实上,无论是女性诗歌,还是少数民族诗歌,都在当下的文学研究中有着边缘化的处境。然而,1980年代以来的新诗中,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容小觑,先后涌现了不同民族和代际的诗人诗作。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将少数民族女性诗歌书写的“民族性”作为衡量或者批评的尺度,从而将其...

  • 在“纯文学”中发现“主旋律”——铁凝《安德烈的晚上》与“分享艰难”之辨

    作者:郭帅 刊期:2018年第02期

    电影《钢的琴》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开头:低沉淅沥的秋雨中,废旧的东北国营钢铁厂高墙外,一个大款正在为他的母亲举行葬礼。受雇的小乐队正在为之投入地奏唱苏联送葬金曲《三套车》。当披麻戴孝的大款听到“你看这匹可怜的老马……”时,觉得这过于沉重了,应该让母亲加快步伐。这个小乐队由一群钢铁厂下岗职工凑合起来,为了挣到这点钱,他们马...

  • 贾平凹写作的古意与今情

    作者:刘艳 刊期:2018年第02期

    贾平凹可能是当代小说名家中对古代体悟最多最深的一位,有人做过有趣的统计,在贾平凹“序跋文谈”的五本书——《贾平凹文集·散文杂著》《朋友》《关于小说》《关于散文》和《访谈》中,涉古代的内容就有110处之多。贾平凹对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哲学、杂书杂著(天文、地理、古碑、星象、石刻、陶罐、中医、农林、兵法等)和戏曲,涉猎颇多,令...

  • 当下、原乡和想象——论祁智的儿童文学创作

    作者:姚苏平 刊期:2018年第02期

    就从事于儿童文学的文化身份而言,祁智有两点颇为引人注目:其一是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著有长篇校园小说《芝麻开门》、长篇成长小说《小水的除夕》、长篇童话《迈克行动》等体裁、主题、风格各有特色的作品。其二是资深的儿童文学出版人,主持江苏少儿社工作十年,先后推出了曹文轩、黄蓓佳、金波等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系列作品,为江苏乃至全...

  • 以小说方式反思当下教育问题——论余一鸣“教育三部曲”

    作者:张元珂 刊期:2018年第02期

    江苏是“文学大省”,名家众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也多。余一鸣似乎有点“例外”:相比于省内其他作家,他的创作数量实在不多,作品也不是大部头式的,但他在省内外的影响的确是越来越大。而且,他在省内“出名”和省外被广泛关注,则是新世纪以来十多年间才发生的事。比如,我在编选《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0年中篇小说卷》a...

  • 从后殖民文本《海底》解析李彦的反抗策略

    作者:刘慧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一、李彦和后殖民文本《海底》作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一个用双语创作的优秀加拿大华裔作家,李彦自1987年赴加,迄今已在加拿大生活了30年。根据她身份的特殊性,李彦也是华裔离散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包括英文长篇小说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和Lily in the Snow,中文长篇小说《嫁得西风》《红浮萍》《海底》,作品集《羊...

  • 青年批评家如何应对网络文学?

    作者:房伟 刊期:2018年第02期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又不断被人讨论。新世纪之后,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网络文学批评也渐渐地在磨合适应之中,产生了新的生产机制。它也涉及相关话题,如批评的有效性、新媒体文学批评的失语等。不可否认,目前为止,网络文学研究没有形成成熟研究体系,并匮乏过硬的研究成果。尽管,相关研究课题并不少。这种焦虑,对青年批评家来说,尤其严重。...

  • 论网络文学的两副面孔及内在会通

    作者:韩模永 刊期:2018年第02期

    网络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在当下都备受关注,但关于它的概念形态、学理定位甚至命名方式等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甚至说网络文学内部也包含着诸多不同的文学形态,因此,在同一个层面上来对待网络文学将会带来诸多误导性的结论。宏观看来,当下网络文学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网络原创文学”,就是在网络上首发的、原创的、以纯文字为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