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he Yangtze River Criticism

杂志简介:《扬子江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7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三棱镜、文学史和文学制度、当代散文研究、思潮与现象、作家作品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

主管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9-542X
国内刊号:32-1787/I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7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被引量:1215
H指数:13
  • 文学地理与国族想象:台湾的鲁迅,南洋的张爱玲

    作者:王德威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一、前言 在二十世纪文学发展史上,"中国"这个词作为一个地理空间的坐标,一个政治的实体、一个文学想象的界域,曾经带给我们许多论述、辩证和启发。世间到了二十一世纪,面对新的历史情境,当我们探讨当代中国文学的时候,对眼前的"中国"又要做出什么样的诠释?而这些诠释又如何和变动中的阅读和创作经验产生对话关系?这是一个庞大的题目。

  • 新世纪诗歌形象的重构及其障碍

    作者:罗振亚 刊期:2013年第03期

    对于中国新诗来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是一道显豁的分水岭。此前,新诗在多种文体格局中一直主打天下,处于中心和重要的位置,荣光不断。而后,新诗则由于欲望化的拜金语境冲击、大众文化的挤压和自身探索的本质失衡等因素"合纵连横",陷入冷寂而彻底的边缘化窘境之中,成了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点缀,

  • 艰涩的意味——对一种诗歌倾向的判断

    作者:叶橹 刊期:2013年第03期

    当下中国诗歌创作现象的异彩纷呈,为各种具有不同阅读兴趣的读者,提供了多层次选择的可能性。人们不能不注意到,在各具独特艺术品位和追求的诗歌创作中,所谓的"艰涩化"倾向正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对于诗歌的"艰涩化",历来大抵都是被作为一种负面现象而加以评价的。但奇怪的是,尽管负面评价不断,

  • 复活母语、沟通中西诗学的写作

    作者:韩作荣 刊期:2013年第03期

    1我不赞同讲新诗与旧体诗分为两个源流。将两种诗体割裂开来,将新诗看成没有脐带的舶来品,是一种误解。新诗与旧体诗词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内在诗学结构、诗性意义的追寻,不同的只是外部形体、格律及音韵的区别。这就如同一家的孩子,虽然相貌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但诗所注重的独特的心灵感受,

  • 一代人的“诗·生活”——口述历史中的“白洋淀诗群”

    作者:王士强 刊期:2013年第03期

    "白洋淀诗群"已然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关于它的研究与论述已可谓连篇累牍、汗牛充栋。这其中有大量同质性、重复性的成分,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料来源的稀缺和大致相同。本文主要采取"口述历史"的形式,通过对"白洋淀诗群"诗人及相关人员的访谈,获取一手材料,

  • 范小青,如何PNY

    作者:鸽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一《人群里有没有王元木》(以下简称《人群里》),可以认作是范小青近期小说创作中的"老树新花"。比起她让人觉得寡味拖沓的一些作品,比如《女同志》那样(拉)长篇(幅)小说,《人群里》作为一篇规整样式的短篇小说,倒是有机地折显了范小青小说的个性风味———机趣,反讽,智慧。二范小青,在江苏(苏州)女作家群体中,

  • 《香火》:小说的“起死”

    作者:梁盼盼 刊期:2013年第03期

    范小青的《香火》,叙述的是一个香火的故事。"香火"是个人,是个职业,是寺庙里供奉香火、伺候和尚的杂役。"香火"也有关于另一种香火,有关于家族传承、血脉延续的香火,它的敌人是死亡,它需要父子相继去避免死亡造成的家族血脉的断裂。于是香火也与死亡相关。而《香火》也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它叙述了那么多的死亡:不同人物在不断死亡,同...

  • 一部探索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力作——评《尧天旋律》

    作者:陈少松 刊期:2013年第03期

    去年金秋十月,以创作"新古体词"而驰名诗坛的顾浩先生出版了他的第八部诗歌集《尧天旋律》。集中收了他从2009年1月开始、历时三年半精心淬炼的100首诗作。笔者快读后发现,这百首诗作在体式上同他之前所写的"新古体词"不一样,是别创一格的新体诗,是这位勇于开拓进取的诗坛作手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探索过程中奉献给广大读者的又一道诗美的...

  • 网络小说、学院批评与禁言时代的社会记忆——从网络小说《西游无间道》谈起

    作者:方岩 刊期:2013年第03期

    尽管网络小说已经成为当下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常年在学院内接受正统文学史教育的人来说,依然很难养成阅读、关注网络小说的习惯和兴趣。所以若不是朋友推荐,我想我很难主动、认真地去阅读像《西游无间道》(以下简称《无间道》)这样的小说。我无意贬低网络小说,

  • 我的小说作为小说

    作者:余一鸣 刊期:2013年第03期

    首先从小说的题目谈起,很多作家写小说,是从一个场景触发,或者是被一个人物引燃,尤其是写中短篇,写完后再量体裁衣,弄出一个题目。我在这一点上不同,很多小说是先有了一个题目,觉得有点意思,才去构建小说,属"标题党"。我的短篇《我不吃活物的脸》,先是因为寄住在我家的一个美国小女孩,白人,在我任教的学校读初二,我家做饭的阿姨喜欢做鱼头鸭头...

  • 重新定义世界的写作和现世生存的忧思录——黄孝阳的《旅人书》评议

    作者:沈杏培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一、《旅人书》大略《旅人书》是一部独特而智慧的小说。在我的阅读习惯或是批评方式里,我总喜欢去找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家,甚至于区别于作家自己不同时期殊异的元素或内涵,追问作家的作品有无提供新的语言秩序与新的讲故事的方式、新的文学观与新的世界观。阅读《旅人书》的过程是新奇、困惑、惊奇、

  • 王清平官场小说中的民本思想——以长篇小说《如影随形》为例

    作者:陈法玉 刊期:2013年第03期

    最近十几年来,在官场小说的作者群里,王清平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作家,自2001年出版第一部官场小说《官场玩偶》以来,后又陆续出版了《骗商》、《干部家庭》、《第一政绩》、《秘书们》、《升格》、《屏蔽夫人》、《官亲》、《上位》、《尊严之痛》等等,他几乎每年以一部小说问世的创作成果,给官场小说的百花园不断增加新鲜的奇葩异朵。与其它官场小...

  • 曹禺《明朗的天》与1950年代初期知识分子的“改造”

    作者:刘卫东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与其他"国统区"的作家并无不同,1949年前后的曹禺也经历了一个"改造"的过程,并于1954年推出了《明朗的天》,可谓一份"答卷"。这部可称曹禺创作分水岭的作品显然带着一定的与当时政治形势"保持一致"的成分,但是,也保留着曹禺"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需要仔细发掘的思考和实践。曹禺此后再未创作过"反映现实"的作品,与此次"经历"不无关系...

  • 中国社会变迁与乡土小说的“流动农民”叙事

    作者:李兴阳 刊期:2013年第03期

    "流动农民"叙事是中国乡土小说中绵延不绝的重要一脉,及至新世纪已成为引人瞩目的叙事现象。这里所谓的"流动农民"不是指农民在世俗日常生活中因探亲访友、治病救人或游览购物等的现实需要而在城乡之间来来往往的即时性行为,而是指具有"移民倾向"的农民主动或被迫异地务工谋生等现代性社会迁移现象。从地理文化空间角度看,"流动农民"主...

  • 形式的意味——对《花城》“实验文本”栏目的考察

    作者:刘莹 刊期:2013年第03期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文坛呼唤理想主义精神、进行道德反思的声音日益高涨。评论家们纷纷发出"重铸精神""、神性救赎"的呼声。文学期刊也不甘寂寞,纷纷加入到文体实验、形式变革的文学浪潮中。一时间,文学主创者仿佛重拾80年代先锋战将的利刃,誓有与固守成规的文学体式一刀两断之势。在这种情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