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he Yangtze River Criticism

杂志简介:《扬子江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7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三棱镜、文学史和文学制度、当代散文研究、思潮与现象、作家作品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

主管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9-542X
国内刊号:32-1787/I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7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被引量:1215
H指数:13
  • 对面的山

    作者:赵本夫 刊期:2013年第02期

    院子前面是一个很大的苗圃,一片片林子,一群群飞鸟。再往前,就是紫金山。坐在窗前,能看到紫金山全景,天气好的时候,能清晰地看到山上的树林。当年,愚公门前也有一座山,他下决心搬掉,成就了一个神话。我没有打算搬开对面的山,不会有人同意我搬,让搬我也搬不动。最主要的是,干么要搬开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门前有一座山,是我的福气。山上那...

  • 大哉本夫

    作者:黄毓璜 刊期:2013年第02期

    一个作家的成为作家,总会有些少年时代就发生的"因由",即使实在没什么,也会被研究家捣鼓出来。把种种视其为由头的事体归放在一起就很有趣,比如,黑塞少年时,就幻想成为诗人,左拉则到升高中了,还是选的理科;福克纳从小书就读得不多,拉辛则十岁开始就读了大批量的古希腊;海明威年少时当见习记者,受了初步的文字训练,尤奈库斯却从小就只是整天呆...

  • 赵本夫论

    作者:吴秉杰 刊期:2013年第02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到作家协会工作的时候,"作家论"一度流行,那带有"平反"、"拨乱反正"和急于为新时期文学造势的性质,但确实那又还并不是一个适合于写作家论的时刻。作家尚没有为创作、为自己眼中的世界作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文学贡献。卅年过去了,当我们有条件总结作家创作时,面对文学"进行时","作家论"却反而沉寂了下去。我们(或...

  • 文学制度研究的尝试与突破——“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研究小议

    作者:吴俊 刊期:2013年第02期

    关注中国现实的人已能强烈意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正面临制度瓶颈;有学者更尖锐指出,如果不能推进制度改革,中国遭遇的"中等收入陷阱"有可能就会演变为"中等收入危机"。近年间,国家领导人也在国内外多种场合明确发出了推进、深化改革的政治信息,并且将此与执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这或许也是给有关制度研究的学术推...

  • “小人物”阿垅的反批评及其失败

    作者:邱慧君 刊期:2013年第02期

    阿垅(1907-1967),文艺理论家、"七月派"诗人、军人。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作为"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在1980年后层出不穷的"胡风集团"相关材料中,对阿垅的研究较为单薄,且多作为胡风案件的附庸。在历史中"失声",或与其狱中早逝、妻子早亡不无关系。作为反胡风运动的祭旗,"小人物"阿垅的命运随着两篇文论的发表而改变,让人扼腕叹...

  • 歌剧和舞剧《白毛女》的吊诡

    作者:吴情 刊期:2013年第02期

    《白毛女》以歌剧的形式被铸造成延安文艺的经典,新中国成立之初被改编为电影后成为"十七年"文艺的杰出代表,六十年代改编为同名芭蕾舞剧又位居"样板戏"之列,这每一种不同的样式,同时承载着不同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情节内容等的阐释。在不断的修改与传播轨迹中,与《白毛女》相关联的意识形态要素、文化政策、社会因素、受众范围等的变化...

  • 裂变时代的后撤——管窥1985-1989年的《诗刊》

    作者:高旭 刊期:2013年第02期

    作为一份"国家刊物",《诗刊》从1957年创刊以来就与中国当代诗歌命运紧密相连,而分属中国作家协会的"政治"身份,又给这份刊物平添了一丝权威的意味。到1964年12月停刊以前,《诗刊》的八年是一度辉煌的年代。创刊号诗词十八首的发表增加了《诗刊》的政治筹码,也奠定了《诗刊》从此的"皇家"地位,此后的新民歌运动、工农兵诗歌等,都表现了《...

  • 灵动细腻的历史书写,鲜活真实的生命质感——论张昌华民国散文系列

    作者:王瑛 刊期:2013年第02期

    在某种意义上,大概可以承认,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艾布拉姆斯在谈论历史的时候指出,"知道‘我们过去是谁、是什么、在何处’之后,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是谁、做什么、在何处’。"①九十年代以来,消费主义来势汹汹、全球化浪潮席卷、社会阶层断裂、经济运作失衡,中国社会处于激烈冲突的转型期,面对复杂时局,不少知识分子和民众重温民国历史,以...

  • 怀旧的三种式样———比较周作人、张中行、张昌华的民国人物书写

    作者:冯仰操 刊期:2013年第02期

    自古以来记述人的文字太多了,甚至形成了固定的体裁,如姚鼐《古文辞类纂》列传状一类,章学诚《文史通义》列传记一类,林纾《春觉斋论文》列史传一类,所指相同,除主流的古文外,尚有笔记体,如刘叶秋《历记概述》所列轶事类、历史琐闻类多是。至民国,古文淡出文坛,尚有徐一士、黄濬、瞿兑之等撰著笔记,其中多记有清一代人物,但终被新文学的潮流遮蔽...

  • 风云变换人不变——评张昌华的文化名人小传

    作者:窦金龙 刊期:2013年第02期

    新世纪已走过十年,在乱象叠生的当下,中国当代的知名作家们似乎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历史,在一种巨大的历史求真冲动之下,纷纷祭出大部头作品,以试图"记录"历史"、书写"历史。①然而进入历史的方式多种多样,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在一篇文章中讲道:"中国作家太喜欢离开他们熟悉的某个角落而企图把握宏大的历史问题,结果大都以失败告终。"②在众多...

  • 历史现场:茅盾在“反右”运动中

    作者:商昌宝 刊期:2013年第02期

    1949后文化界最初发动的几次重大政治运动,例如批判《武训传》、批判《红楼梦研究》、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等,茅盾基本居于局外人、批判者的位置,所谓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生存于从来就是丛林社会的中国来说,这是基本的生存法则,也是通行的潜规则。然而,人毕竟有起码的良知和价值判断,一旦问题超过最低尺度或累积过多,便会产生刺激效应,压抑久...

  • 纯文学也是一个自足的经济世界——兼谈“作家供养制”的历史、困境与出路

    作者:曾念长 刊期:2013年第02期

    2006年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时候曾说过这样的话:在当下的中国‘,作家供养制度’恐怕一时是不能取消的。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国家是可以拿出一定钱来,供养一部分优秀作家的。"①在当时,正处于舆论中心位置的铁凝抛出这句话之后,自然要引发一场关于作家供养制的辩论。时隔六年之后,铁凝的这句话被重新翻出来",作家供养制"在网络上再次成为网...

  • 乡土中国的权力结构及其变迁——《生命册》与《羊的门》对照阅读

    作者:申霞艳 刊期:2013年第02期

    诗人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指出传统的力量无所不在,我们赞扬一个作品,"不仅最好的部分,就是最个人的部分也是他前辈诗人最有力地表明他们的不朽的地方"。美国《书评家》搞过一次关于读者阅读新书创新率的调查,结局显示:创新率低于10%和高于30%的新书都会挑战读者的兴趣,也就是说,普通读者的潜意识并不前卫,会很宽容地接受不超过7...

  • 彭燕郊书信征集启事

    刊期:2013年第02期

    彭燕郊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文艺活动家、民间文艺工作者。1920年,彭燕郊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1938年加入新四军,此后,在桂林、重庆、香港等地从事创作和文艺活动。1949年,在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后定居湖南。先后在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湘潭大学等校任教。新时期以来,彭燕郊进入新的创作高峰期,写作并发表了大量诗...

  • 近年江苏长篇小说观察(二题)

    作者:张宗刚 刊期:2013年第02期

    《天墨》:传奇色彩与文化品位继出版《夫人们》、《旗袍》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后,南京女作家雪静推出长篇新作《天墨》。小说围绕"当代草圣"、大书画家木月文传世佳作《秀春图》而展开,以AB两条线索、男女双重视角齐头并进,故事中套故事,在岁月沧桑中观照墨风墨韵,绘就斑驳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彰显浓郁的江浦本土文化特色。其中不少人名地名,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