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

扬子江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The Yangtze River Criticism

杂志简介:《扬子江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787/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三棱镜、文学史和文学制度、当代散文研究、思潮与现象、作家作品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

主管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9-542X
国内刊号:32-1787/I
全年订价:¥ 18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76
复合影响因子:0.22
总被引量:1215
H指数:13
  • 论当代汉诗抒情主体在诗美整饬中的作用——以杨键、蓝蓝、潘维的诗作为例

    作者:傅元峰 刊期:2011年第04期

    抒情主体在诗歌中的言说姿态与它自我形象的塑造策略及最终效果本身就具有美学价值,而抒情主体的美学价值更重要地体现在他/她(们)对作为其对象的诗歌客体的控制过程中,这些价值体现的差异性决定了诗歌经典性的强弱分层;在20世纪现代汉诗的流变过程中,在语言、精神品格、审美趣味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抒情主体的地方性特征与国族特征,

  • 新世纪中国现实的审美想象——2010年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扫描

    作者:张丽军 刊期:2011年第04期

    六六的长篇新作《心术》(《收获)2010年第4期),依旧是直面有“热度”、有“难度”的社会问题——“医患矛盾”。小说以一家上海三甲医院里颅外科医生们的工作情状、生活困惑、情感纠葛、医患纷争为艺术表现内容,详尽披露了医生与病人、医生与社会、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鲜为人知而又复杂难言的多元关系。小说的艺术形式新颖独到,

  • 新写实小说的叙事镜像与精神症候——一种基于时代语境化的知识考古学分析

    作者:郭彩侠; 刘成才 刊期:2011年第04期

    伴随着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家意识形态改革开放的深层次化而“浮出地表”的新写实小说,支持着文学研究者关于“纯文学”最后一次天真的幻想。浏览诸多的评论文章,我们会发现,施加在新写实小说身上的是“个人性”、“日常生活”、“零度写作”等一系列被评论者提升到本体论意义上的激赏式语词,这种评论其实是1980年代主流文学观念的延续。

  • “百花时代”文学期刊改革的历史考察

    作者:王秀涛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49年以后文学期刊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人刊物和商业刊物逐渐被取消,“过去一小伙人掌握了一个刊物(既是所谓同人刊物)”的办刊方法“已经过时了”,原因在于“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已经处于另外一个崭新的时代了。我们已经是主人,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刊物能担当起思想领导领域里的问题,一切生活中新思想和旧观念的交战的问题”。

  • 《人民文学》工作侧记——追忆陆星儿

    作者:燕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一 1976年,《人民文学》复刊初期,我在一次研究编辑部人员问题的主编、副主编碰头会上,提议从各地借调一些近年来创作比较活跃的工农兵作者,到编辑部来实习。一则可以协助编辑部做一些编辑工作,弥补编辑部人手不足的缺陷:二则在创作上经老编辑的指点和帮助,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这一提议马上获得了大家赞同。于是不久,编辑部就陆续...

  • 林希:一位素未谋面的作家朋友——编余琐忆

    作者:徐兆淮 刊期:2011年第04期

    根据我多年的编辑经验和编辑理念,我以为,期刊与作家、作者和编者之间常常可以呈现出各种互动的情形:或拜访结识于前,发稿在后,或发稿组稿于前,拜访结识于后;还有的则发稿多篇,通信多次,却始终无缘谋面结识。对于作家与编辑之间的关系,有人视之为买家与卖家的买卖关系,有人更看重的,则是编者与作者友情合作,是两者之间文学观念和精...

  • 如何构筑民族记忆——读梁平的《汶川故事》

    作者:张清华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一 废墟上正在开满鲜花, 历经劫难的那些脸庞上绽放笑容。 然而同世界上所有的灾难一样, 还有多少生离死别的阴影,

  • 探求一代人的艺术密码——读徐则臣的三部长篇

    作者:张永禄 刊期:2011年第04期

    对徐则臣这样一个产量高、气场大的青年作家,现有的任何文字评论都可能是冒险的叙述。自然,笔者的论述恐怕也难以幸免。鉴于他在中短篇上取得的成绩和评论界的如潮好评,我想避开热闹的“大场面”,把目光投向他已出版的三个长篇《天上人间》、《午夜之门》和《夜火车》,试图通过探讨他在长篇艺术上的得失,借此打探70后长篇书写存在的可能“...

  • 弋舟小说《怀雨人》管窥

    作者:邵振国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弋舟的中篇小说《怀雨人》(见《人民文学》2011年第3期)是一篇先锋性很强的现代小说。

  • 不彻底地挣脱:《河岸》与《风和日丽》中的“革命”书写

    作者:李旺 刊期:2011年第04期

    对于革命的讲述,包括讲述革命发生和革命如何走向胜利是新的政权建立后对自身进行合法性论证的题中之意。当代文学中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就是这一时代意志的产物。“以革命之名与为了革命”成为一九四九年之后文学话语的“钦定”诉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负载了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的强烈拒斥的“先锋文学”首先开刀的对象却也是革命史...

  • 嘎代才让与属于他的西藏——嘎代才让诗歌创作论

    作者:邱婧 刊期:2011年第04期

    “暮色:在大夏河上安睡的桥 像一匹马,更像一串大昭寺醒着的风铃”——《拉卜楞·旧桥》,2002

  • 十七岁:个人切片与历史还原——田中禾《十七岁》阅读札记

    作者:刘军 刊期:2011年第04期

    对于许多小说家来说,寻找家园是一个重要的小说母题。寻找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种回归的过程,至于回归的目的地,可以指称为“家园”,也可以指称为“童年”、“回家”、“精神故乡”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家在内在的旅途上跋涉地愈深广,那么,所观照出的家园特性(即个体与亲人、社会、大地的本真联系)就会愈发纹理清晰,诗性葱芳。

  • 只要能用得上的,我都不拒绝——王蒙访谈

    作者:王蒙; 宋炳辉 刊期:2011年第04期

    宋炳辉:王蒙先生,我最近读过您的《我的自传》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三部也快问世了吧。不过,从前两部中我就已经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部您回顾自己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的历史,同时也将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学的见证史。我想,这不仅在于您的文学实践所产生的持久而重大的影响,更取决于您在整个当代文学的发展,特别是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发展中所处的...

  • 拒绝平庸:诗歌小众时代的精神对话

    作者:李少君; 张清华; 汪政; 何言宏; 子川; 黄礼孩; 马铃薯兄弟 刊期:2011年第04期

    值《扬子江》诗刊改版之际,本刊邀请《扬子江》诗刊特聘执行主编子川,与诗歌评论家汪政、张清华、何言宏,诗人李少君、马铃著兄弟,诗歌民刊《诗歌与人》主编黄礼孩等,就诗歌与时代、诗歌刊物的品格、官刊与民刊等话题进行笔谈。

  • 感情不容诱奸——评《山楂树之恋》

    作者:刘静生 刊期:2011年第04期

    据说张艺谋返璞归真了,他的《山楂树之恋》表现了“历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干净是与不干净相对而存在的。那什么是不干净的呢?有妇之夫与少女的婚外行为干净不干净?面对这样的道德试卷,已经很沉重了。如果是社会现象,生活中的事实,它可能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是是非非,像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谁又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