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医学影像学 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 【正文】

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金凤 林祥涛 王光彬 于台飞 张新娟 肖连祥 苗明明 山东大学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21
骨骼疾病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成像  

摘要: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骨病患者(良性14例,恶性22例)行DCE-MRI检查。于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向心性增强率(DER),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①36例病例中,恶性病变组共22例,均为Ⅲ型(100%);良性病变组共14例,呈Ⅲ型者2例(14.29%),呈Ⅱ型者5例(35.71%),Ⅰ型者7例(50%)。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度为94.3%;②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DER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0.2043±0.0487、0.2267±0.0402(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度为91.4%。结论:DCE-MRI可以反应病变组织的血管化与灌注,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的良恶性,且以TIC类型准确度最高,最有价值。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