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药学学报 黄葵减轻慢性肾病模型大鼠体内尿毒素蓄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正文】

黄葵减轻慢性肾病模型大鼠体内尿毒素蓄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颖异; 李建萍; 陆静波; 李成曦; 于金高; 张森; 江曙; 郭建明;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南京210023
慢性肾病   尿毒素   硫酸吲哚酚   吲哚   肠道细菌  

摘要:尿毒素是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功能衰退时在体内大量蓄积的有害物质,会加速CKD疾病进展,现如今缺少经济有效的降低CKD患者体内尿毒素蓄积的治疗方法。黄葵胶囊作为中医临床治疗CKD的有效药物,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本研究考察了黄葵对CKD大鼠体内尿毒素蓄积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黄葵灌胃CKD模型大鼠,利用UPLC-TQ/MS、16S rDNA测序、HPLC-FLD及肠道细菌体外厌氧培养等手段探讨黄葵对尿毒素及其前体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动物实验遵循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规定。结果显示,黄葵(0.675 g·kg^-1)可有效抑制尿毒素类分子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在CKD大鼠体内蓄积,大鼠血浆、肝脏及肾脏中IS含量分别降低49.5%、68.9%、40.6%。黄葵不影响IS在宿主肝脏细胞内合成途径,即不影响IS的前体分子吲哚向IS转化的过程。但是,黄葵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肠道中吲哚合成,粪便吲哚含量降低46.4%,提示黄葵干预IS生物合成的作用靶点可能集中在肠道菌群。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葵对CKD模型大鼠肠道内异常升高的肠杆菌科细菌(吲哚合成的主要菌群)的丰度无显著影响,提示黄葵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吲哚合成相关细菌的丰度来干预吲哚生物合成的。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黄葵(4000、400、40、4μg·mL^-1)剂量依赖性抑制肠道细菌合成吲哚。培养至12 h后,黄葵组细菌色氨酸转运量由83.4μmol·L^-1降低至43.6μmol·L^-1,表明黄葵通过干扰色氨酸向细菌内转运从而抑制吲哚合成。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肠道细菌可能是黄葵减轻CKD导致的尿毒素体内蓄积、延缓CKD病情进展的潜在靶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