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杂志简介:《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16/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争鸣、阅读鉴赏、写作指导、方法探索、课堂实践、教学案例、语言园地、文教随笔、教材教法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4-0498
国内刊号:42-1016/G4
全年订价:¥ 537.60
创刊时间:1973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复合影响因子:0.32
总被引量:641
H指数:7
  • 高考话语热透视与批判性思维——陈兴才访谈录

    作者:陈兴才; 凌宗伟 刊期:2017年第08期

    1凌宗伟:陈老师,你常有新颖的观点见于杂志报纸,又一直在教高中毕业班,自然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每年六月七号下午开始,都有一波围绕高考作文命题的话语热潮,后续又有“满分作文”“零分作文”的各种讯息满天飞,甚至呈现刷屏状态,你怎么看待这种话语热?

  • 论主题类型中的解诗之道

    作者:徐振宇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一、独立意象的迷惑德国文坛巨擘歌德在他的《诗与真》中如是说道:“在富于诗性光环的意象中,我们可以窥见吟唱者迷醉的灵魂之舞。”对于语文的诗歌教学来说,解读意象一向成为探究诗歌内涵的“准入门槛”。无疑,与诗为伴的语文课堂总是充满灵性与激情,把握流光溢彩的诗韵与蕴藉深厚的诗意,既是一程奇妙的审美之旅。

  • 发现作者本意进行阅读教学

    作者:周文忠 刊期:2017年第08期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当前,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注重多元解读、个性解读,却忽视了作者本身想要表达的主观意图,即作者本意,造成文本浅读、偏读、误读等现象。那么,怎样发现作者本意并进行阅读教学呢?

  • 我们今天怎样读《雨巷》

    作者:卢雄飞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一这首诗的盛名是与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读完后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首写暗恋或者说单相思的爱情诗。——你看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多么像我们青春年少偷偷喜欢的隔壁班的那个女生,雨巷多么像教学楼的那条长长的走廊,那忧郁的江南多么像我们青春年少时挥之不去的对异性的朦胧的情愫。

  • 探微抉隐说“疑惑”

    作者:刘自歆 刊期:2017年第08期

    所谓“疑惑”,是指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祥林嫂的两次“疑惑”。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对其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还是探究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以至思考作者的深远寄寓,都无法越过或忽视这个关键的问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对此虽然没有直接给予高度的关注,但是也给出了间接的教学建议。

  • 窃读犹可宥无情难成章——浅谈《窃读记》的阅读体会

    作者:冯宗辉 刊期:2017年第08期

    林海音是一个广受青少年喜欢的作家,她常常以少年的视角,对世风人情做成人难于察觉和体验的关照与发掘,以至于让作品不经意地就走进少年读者们的内心,《窃读记》是林海音的一篇回忆少年时读书生活的散文。该文是她自己真实经历的一个还原式的写照。但是回忆性的文章毕竟和现场实录有所不同,包括情绪的改变,感受的差别,细节的流失,以及阅...

  • 此“恨”绵绵作何解?——《魏公子列传》语言细节管窥

    作者:曹加明 刊期:2017年第08期

    《魏公子列传》中有一处文本细节——“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侯生此句话中的“恨”字,《史记》选读的教学参考书中解释为“恼恨”。如此解释,联系语境仔细揣摩,语意上太重,既不符合侯生说此话的本意,也不太符合魏公子当时的心境,而且不太符合魏公子一贯的性格特征,更背离了太史公司马迁的用意。

  • 《醉花阴》里有寒流,半夜凉初透

    作者:谈胜轶 刊期:2017年第08期

    《醉花阴》当系李清照婚后不久受崇宁年间的党争株连,被迫回原籍暂居期间的作品。当时,此词随信函一并寄赠给远在汴京初人仕途的夫君赵明诚,主要是为了表达“凉初透”的心理感受。在此感受里头又隐然蕴含着家庭婚姻爱情乃至政治气候等方面的忧虑,可谓百忧万事、椎心劳形。明确地说.

  •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作者:郑志平 刊期:2017年第08期

    所谓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它是从理性的角度看问题,能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

  • 语文教学供给侧改革浅探

    作者:陆耀娟 刊期:2017年第08期

    “供给侧改革”,原本是个经济术语,指的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环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内容的提供、教学方式的选用,供给过度、供给不足、供给无效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

  • 阅读教学的“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

    作者:陈仁龙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一、“举三反一”是语文学习的传统从整体上看,“举三反一”是语文学习的传统。《文心雕龙》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意思是练习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很多把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学习语文也是这样的道理,要多多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从中感知遣词造句、描摹景物、刻画人物、阐释事理、运用修辞、表达主旨等规...

  •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异化现象”及其消解策略

    作者:刘飞 刊期:2017年第08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换言之,人们在作出行动之前,便对行动结果有了某种预期。”…而教学目标就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一项教学活动后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

  • 课堂建模:以“做”为中心的阅读教学

    作者:黄助昌 刊期:2017年第08期

    特级教师钱梦龙对于语文教学早就有危机感:“近年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不少语文课上快餐式的‘读图’几乎取代了‘读文’的训练(注),这又进一步加重了语文教学失魂落魄的症状。问题的严重性尤其在于,这种包装亮丽华而不实的课目前正在作为某种‘范式’而被纷起仿效着。”

  • 语文课堂学法指导中的情境创设

    作者:杨宏 刊期:2017年第08期

    学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的语文课堂学法指导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语文课堂学法指导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指导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由于教师没有处理好学法指导和教法的关系,往往还是更多地呈现教给学生知识,偏重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忽视指导学生更...

  • 理论与实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吴颖 刊期:2017年第08期

    语文课程作为文化的载体,承担着重要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作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这一任务过程中,肩负着渗透传统文化,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把传统文化根植学生心田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