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

原道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原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典诠释、儒教研究、儒者行思、处士横议、《1840年以来的中国》系列书评

主管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604
总被引量:320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2.2676
  • 论“仪”作为独立道德形态之可能性——以先秦儒家古礼仪式为语境

    作者:刘九勇 刊期:2018年第01期

    传统的儒学研究认为,先秦儒家为传统的礼仪形式注入了新的抽象道德内涵,'礼'的意义就在于其所依附的抽象德目。然而,这种观点没有揭示先秦儒家道德结构的全部。实际上,儒家所坚持的三代古礼或周礼的固定内容,在逻辑上并不能和儒家的抽象道德内涵或德目一一对应式的完全契合,这意味着儒家'仪'礼形式本身就具有某种独立的道德意义,因此可称为仪式...

  • 两汉经学中“文王称王”说义理建构之检讨

    作者:李政 刊期:2018年第01期

    '文王称王'是汉代经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汉儒不仅对'文王称王'的典范性与合理性作出了明确论断,而且通过对经典透彻、精辟的解读和阐发构建了一套完整且自洽的义理架构。另一方面,汉儒'文王称王'说的典型立场和观点自东汉起就不断受到各种质疑和批驳,虽然争论往往牵涉对'文王称王'是否是'真实'历史的讨论,但其关键和出发点实际上仍然在于'文王...

  • 汉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整合与变迁

    作者:张永祥 刊期:2018年第01期

    汉代社会政治思想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实质是对孔子思想的创造性诠释。从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起,到董仲舒以今文经学为诠释路径的社会政治思想建构;从两汉之际的谶纬神学迷局,到白虎观会议调和今古文经学诠释路径的社会政治思想重构,汉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整合与变迁是时代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自我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汉代社会政治思想的变迁...

  • 《论语》马融注与郑玄注比较

    作者:禹菲; 姜广辉 刊期:2018年第01期

    历史上,马融和郑玄曾经各有一部完整的《论语注》。后来何晏《论语集解》集八家之注,其中选收了马融和郑玄的注。因为每条经文所选基本是一家之注,其中所选马融和郑玄之注,因为经文不相交集,长期无从比较。近年新出《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则提供了对比研究的条件。我们也许可以设想,当年何晏做《论语集解》时,面对《论语》的每一条经文,都...

  • 论《论语义疏》中颜回形象之转变

    作者:郑虹 刊期:2018年第01期

    《论语》中的颜回,是一个忠实地践行孔子学说的儒者,颜回的道德、才学等皆是孔门中的佼佼者,孔子亦以颜回为知己。两汉间颜回的形象虽然有所变化,然而大体维持着原貌。到了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中,颜回的形象完成了一次大的转变。皇疏中的颜回,主要出现了两类变化:一是颜回之道、颜回之学、颜回之志皆有明显的玄学化倾向;二是从颜回与孔子的...

  • 北宋经学建构“治体”理论的逻辑进程

    作者:阎云 刊期:2018年第01期

    宋儒为复兴三代王道之治、重建本朝政治宪纲,在经学中以'先王之道'的内涵为切入点,展开对'治体'问题的探究。宋初诸儒逐渐意识到,要建构此'治平之理'的'治体',需要先奠立'性命之理'的'道体'。因而在探索王道政治的理论中,渐触及天道性命之理的问题。荆公新学虽也建立内圣外王兼备的理论,但其道德性命之学驳杂不纯,因此其'治体'的建构也缺乏坚实...

  • 《西铭》孝论:逆向时间性与自然血脉上的人文精神

    作者:岳贤雷 刊期:2018年第01期

    《西铭》是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著名作品,程朱以降,多作'理一分殊'的解释。通过王船山的解释,孝道在天人结构中具有了核心的地位,《西铭》也变成了一篇专门论孝的著作,可谓'《西铭》孝论'。基于逆向时间性,孝既确定了称为德性的根本点,厘清了其与血缘的关系,也获得了成为德性的现实可能性,即只有在时间、历史、家族史之中,才能将自身真正实现。...

  • 从孟子到阳明:“良知”的超越与转化

    作者:单虹泽 刊期:2018年第01期

    关于阳明和孟子哲学的亲缘关系,学界多从'良知'概念着眼。阳明的'良知'概念及其中包含的道德主体的先验性、内在性、普遍性以及道德情感等方面绍述孟子。他的'良知'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孟子'良知'概念的超越与转化,这主要表现为他将'良知'提升为宇宙精神本体、赋予'良知'道德反思的特质、通过'气'与'良知'的感通作用实现万物一体、展开'良...

  • 从知识到德性:阳明对“知识化”圣人观的反思

    作者:苏晓冰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理学的话语体系中,'圣人'从历史概念转变为一个哲学概念,不同于以往对具体个人的关注,理学对'圣人'所例示的人性之普遍性特征加以特别关照。到了明代的阳明学时期,'成圣'的主题得以继续。阳明的相关思考依照于朱子学而起,后朱子学时代中'格物'说中所蕴含的知识化的倾向愈加凸显,而阳明在'格竹'实验中发现,倘若'人皆可以成圣'是真命题,那么,在...

  • 论方孝孺的正统思想

    作者:吕诗尧 刊期:2018年第01期

    《释统》和《后正统论》集中反映了方孝孺的正统思想。《后正统论》作于宋濂点拨之后,被认为是相较于方孝孺此前的《正统论》的更成熟之作,应该给予重点分析。但是,他的《释统》同样不能忽视。本文对方孝孺的正统思想形成的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分析,认为方孝孺的正统思想建立在反思异族文化的基础之上,提出以汉、唐、宋为正统,使其具有合法性之地位...

  • 受命与改制:张惠言《虞氏易礼》的经学归旨

    作者:李阿慧 刊期:2018年第01期

    乾嘉之际著名学者张惠言的《虞氏易礼》,是清代易学的代表性著作。此书以虞氏易象释礼,体现了《易》《礼》会通的经学特点,而开篇论'周家受命三卦'和临卦'周改殷正'反映的文王受命与改制,则为全书之总纲。故此,张惠言认为《周易》乃为周初改制之书,《易》中所涉及卦爻辞,为殷周之际王朝更迭以及周初制礼作乐之史迹。《虞氏易礼》中强调'受命'与'...

  • 徐复观论儒家孝道

    作者:孙清海 刊期:2018年第01期

    儒家孝道观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道德和精神,已然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可以说,不了解'孝道',就无法了解中国文化。但在近代中国命运多舛,'孝道'一度成为'专制政治'的代名词,由此孟子也被打上了'孝治派'代言人的标签。徐复观基于自己对儒家文化的深刻洞察力,通过对孔子和孟子孝道观的重新解读,明确指出:孝道观起源于周初政治的传子制度,...

  • 《红楼梦》中服装发饰的文化隐喻

    作者:柯岚 刊期:2018年第01期

    在乾隆朝早期悄然传播的《红楼梦》,它的创作和传抄是同王朝文化政策艰难博弈的过程,人们在传阅、传抄中设法来避开法律的禁忌,而在编修《四库全书》期间最为严酷的书籍检查中,这场博弈终于以作者的屈服告终,八十回后的真本就此失传。《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十分独特,书中女性服饰描写很细致,多是汉装,但却基本不描写男性服饰,不同于中国其他古...

  • 高丽文人诗中的佛教观:以三位诗人作品为例

    作者:敖英 刊期:2018年第01期

    本文以高丽文人李奎报、李穑和郑道传的诗歌为基础,从对佛教思想、佛教和僧人的看法三个方面考察了三人的佛教观。佛教在高丽是非常兴盛的,《楞严经》在当时比较流行,尤其受文人的欢迎。因此李奎报、李穑和郑道传了解很多佛教思想,如禅宗思想、法华天台思想、华严思想等等。但是了解佛教思想不代表他们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是正确的,也不能说明他们...

  • 吉尔赞喀勒墓群遗存的文化意涵

    作者:巫新华 刊期:2018年第01期

    2013-2014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帕米尔高原吉尔赞喀勒墓群考古发掘出土了七颗国内迄今年代最早的天珠和其他一些较为特殊的文化遗存。本文依据琐罗亚斯德教圣书《阿维斯塔》记述的内容,对本次出土天珠和相关遗存的文化意涵进行分析发现:一方面,天珠的珠体上蕴含着琐罗亚斯德教倡导的善恶'二元对立斗争'的宇宙观以及'抑恶扬善、善必胜恶'的宗教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