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

原道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原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典诠释、儒教研究、儒者行思、处士横议、《1840年以来的中国》系列书评

主管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604
总被引量:320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2.2676
  • 导言:香港基本法的国家建构之维

    作者:田飞龙 刊期:2015年第03期

  • 新宪制秩序与中央——特区关系

    作者:朱国斌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一国两制"是一种新型宪政制度,保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是确立"一国两制"的立法原意,"一国两制"是个制度整体,其出发点就是"和而不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透过行使立法权和决定权一直在行使着对香港特区的管治权,也是适格的香港政改决策者。在基本法框架下,中央和特区相互负有着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香港基本法乃治港根本大法,"依法治港"是特区管...

  • 从港督到特首:兼论香港宪制秩序与行政长官的宪制角色

    作者:李晓兵 刊期:2015年第03期

    港英时期的政治模式确立了港督的宪制角色,这是理解香港回归前宪制秩序的关键。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香港的宪制秩序,总督宪制地位的松动和调整给香港带来宪制秩序上的"突变",也为香港回归之后的治理带来诸多难题。香港回归中国是香港管治主权的一次转移,也是香港新宪制秩序形成的起点。基本法确立的行政长官制度承接回归前的政治...

  • 政改闯关与新香港治理

    作者:田飞龙 刊期:2015年第03期

    聚焦特首普选的此轮香港政改是回归以来香港民主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其成败与否不仅事关香港自身的民主化发展,也事关始于中英谈判期间的一国两制及其法律载体基本法的治理实验前景,更关乎中国整体化的国家建构与治理现代化进程。"占中"运动及政改闯关失败标志着回归18年来央港凝聚政改共识的失败,也标志着香港回归在国家建构意义上的挫折。政...

  • 香港政党体系的现状、可能及塑造

    作者:曹旭东 刊期:2015年第03期

    2013年之前,香港没有出现韦尔所说的反对自由民主、主张香港独立的反体制政党,但是在对待"一国两制"的一国问题上,泛民主派政党很难做到温和理性,这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反体制政党;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竞争也没有形成三角结构,但是处于离心状态。香港政党体系总体上处于温和多党制和极端多党制之间的状态。假设政改通过,未来香港可能出现两极化的多...

  • 港式“半政党政治”:地区政党的一种发展形态

    作者:黎沛文 刊期:2015年第03期

    香港政党属于地区政党的一种类型,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且普遍尚不成熟,对其应采取一种"适度的定义",以使现存的一些自诩为政党的政治团体能够被算作为政党。回顾香港政党的整个发展历程,主要历经了前政党年代(1843-1979年)、政党产生的酝酿阶段(1979-1989年)以及政党的产生和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三个大的阶段。目前香港虽然尚未出现成...

  • 香港特区功能界别选举制度的价值功能分析

    作者:汪江连 刊期:2015年第03期

    功能界别选举方式是香港特区所特有的选举模式,它具有独特的民主价值和政制功用。它实为多数民主的一种矫正机制,以法团主义为其政治哲学基础,符合现代多元主义、社群主义发展的趋势,在香港特区有效运行多年后、经改良后的功能界别选举制度可以实现多元的共识民主、各种团体或界别的均衡参与,它与直选代议制相结合,借以保障香港特区政制机制的有...

  • 论香港提名委员会制度的民主属性

    作者:李少文 刊期:2015年第03期

    提名委员会是以民意为基础、进行实质性提名、传递特定群体利益、以政治过程行使权力的机构。广泛代表性是其结构民主性的主要基础。它提出代表广泛利益的候选人,也是各方能接受的候选人,同时决定了温和的政策路线与和平理性的竞选过程,影响当选人的管治模式。提名过程可以区分为提名启动程序和实质性提名程序。提名启动条件可以引入公民联署以...

  • 基本法秩序下的政治委任官员与公务员

    作者:何建宗 刊期:2015年第03期

    作为前政治委任官员,笔者首先探讨有关"公务人员"的基本法条款,接着介绍"问责制"的引入、政治委任官员的背景、政务官的制度、和政治委任官员与公务员的关系。最后指出一些制度上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 重思中国:国家之发生、国族之建构以及帝国之转型——基于儒家视角的历史考察

    作者:陈明 刊期:2015年第03期

    本文为笔者书稿之一章节,从王权与教权、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讨论中国国家建构和国族建构的历史进程。文章认为,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的帝国形态,在郡县制的制度框架内采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进行社会整合和文化整合,因实施成本过高,二世而亡。汉武帝与董仲舒合作,通过吸纳儒家王道思想实现了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确立了仁、孝的主流文化价值...

  • 先秦儒家知人思想的源起

    作者:王开元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中国传统儒家知人思想有着身心一体的理论奠基,因而它不把人的内在之"心"与外在之"身"完全分别对待,而更注重透过人的外在身体表现去把握其内在质性。知人思想源起于政治,发展于政治,最终脱离政治而获得独立地位,这是中国知人文化的早期发展形态。到了孔子之时的轴心时代,原先依赖巫、王以相接于天的传统也受到了冲击,人们可以不再向外追寻,而是...

  • 论冯友兰的道德行为观

    作者:赵浩 刊期:2015年第03期

    本文主要论述冯友兰关于何谓道德行为及其要素的观点:觉解是道德行为的前提,行义与为公是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仁是道德行为的情感基础。冯友兰的道德行为思想对当下伦理学中关于道德行为的相关争论具有参考价值,也对我们的道德实践具有引导意义。

  • 经典重读与当代阐释:朱光潜论“悲剧的衰亡”

    作者:朱仁金 刊期:2015年第03期

    朱光潜的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不仅是厘清和理解其悲剧美学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也为中国当代悲剧理论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首先,他从西方悲剧理论入手,认为中国"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承认是有"悲剧性故事"的。其次,朱光潜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发现并提出了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思想,早于阿瑟·丹托,但其重要学术价值迄今仍未引起...

  • 白彤东、王维嘉、鲍鹏山等微言“权利”观

    作者:白彤东 刊期:2015年第03期

    近日,白彤东、吴钩、鲍鹏山等学者在翰林苑微信群畅谈儒家"权利"观等问题,多有辩难,交锋精彩。本刊特将对谈记录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 地方文化精英的自觉与自证——以DH文庙的神圣性重建为例

    作者:杨莉 刊期: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