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

原道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原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典诠释、儒教研究、儒者行思、处士横议、《1840年以来的中国》系列书评

主管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604
总被引量:320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2.2676
  • 家的“律法”:祖国与主权国家之辨

    作者:张龑 刊期:2014年第02期

    现代国家的通常型态是实行人民主权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要成为一个人民主权统领下的法治国家意味着,让祖国成为一个法治国,这预设了一套更为根本的家律法。本文尝试探讨一种关于家的政治哲学,认为家秩序包含三个根本律法:创生一养成一返本。现代中国经历了从家国天下一体蜕变为海洋律法统领的主权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的是个体本位的律法。相比起...

  • 文化宪制与民族融合:以陕甘宁为例

    作者:韩伟 刊期:2014年第02期

    在政治构成的意义上,文化教育具有"宪制"的作用。在陕甘宁边区(1937-1947),中共对于促进民族融合的文化宪制进行了诸多思考,形成了一系列民族文教政策,制定了民族文教的宪法性文件,并通过民族学院、民族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实践落实了民族文教的政策法律,实现了较好的民族融合。在抗战的背景下,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文教政策及实践虽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

  • 中国向何处去:梁漱溟对诸建国纲领之辨析

    作者:张城 刊期:2014年第02期

    梁漱溟对20世纪初期三大代表性的民族自救运动或曰建国纲领有过深入的辨析。他认为中国旧制度已成穷途末路,须另行重建社会构造。他敬慕西洋政治制度之魅力,但认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本质上是不成功的,其中物质条件不够是短期制约,而内在精神不和是根本障碍。对于俄国共产党发明的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在中国国情下,阶级基础、革命对象、指导理论等...

  • 制宪权理论的反思:论民国初年宪法秩序危机的根源

    作者:徐辰 刊期:2014年第02期

    制宪权是制定宪法及创造法秩序的权力,是讨论宪法秩序正当性的核心概念。以制宪权的视角检视民国初年的宪法史,可以发现以《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与《临时约法》为代表的民初制宪成果,皆为少数政治精英的宪法蓝图而已,并不具备普遍的民意代表性,这是民国的宪法秩序始终未能走出"制宪循环"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民初制宪者们又过度地强调事前的设计...

  • 近代湖湘士大夫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启示

    作者:朱汉民 刊期:2014年第02期

    晚清以后,最大的文化问题既要汲收西方现代性文化,又要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近代湖湘士大夫在推动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转型的时候,由于他们能够坚持对中国文化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立,将文化近代化转型与中国文化主体性重建结合起来,给当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 世界宗教革新史视野下的新疆问题思考

    作者:宋大琦 刊期:2014年第02期

    新疆暴恐事件是世界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的一部分,其最终解决要放到伊斯兰教现代化、世俗化的进程中去看,在相关一手资料缺乏时,我们可以以基督教的历史为参照,总结出宗教革新的一般规律,宗教极端主义的最终解决要靠其自身的现代化和世俗化。

  • 中亚诸国国族建构中的政教关系问题

    作者:常安 刊期:2014年第02期

    中亚诸国在其独立后的国族建构中,尽管在各国宪法中强调了国家政体的世俗属性;出于民族国家的历史叙事强化、现实民意迎合、对西亚等国的外交拓展需求等实用性、功利性目的,有意无意地对伊斯兰复兴思潮推波助澜,从而带来始料未及的后果,进而损害到其自身的国族建构。痛定思痛之后,中亚诸国在后来的制宪历程中重新夯实、强调政教分离这一现代宪法...

  • 卢旺达身份证“民族”一栏变迁

    作者:肖雪 刊期:2014年第02期

    今年是卢旺达大屠杀20周年。20世纪上半叶比利时殖民者通过在身份证上标注民族等手段对卢旺达人分而治之,使得卢旺达的民族问题此起彼伏,最终演变成20年前导致九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死亡的大屠杀。之后卢旺达当局取消了身份证上的"民族"一栏,不再区分"图西"和"胡图",这为"卢旺达奇迹"奠定了重要基础。

  • 前苏联地区关于恢复身份证“民族”一栏的争论

    作者:刘显忠 刊期: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关于取消身份证"民族"栏的争论。实际上不只中国有这方面的争论,前苏联地区的一些国家,在苏联解体后取消了身份证上的"民族"栏后,近年来也出现了关于恢复身份证上"民族"栏的争论。本文试就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介绍,以供研究者参考。

  • 在身份证上取消“民族”一栏必要性刍议

    作者:王奇昌 刊期:2014年第02期

    身份证是证明公民的身份,不需要标注民族。无论从法律的规定还是现实情况来看,在身份证上取消"民族"一栏并不妨碍少数民族权益的落实、文化的传承,而且有利于防止民族边界意识的强化,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部分学者将之提升到影响少数民族权益、否定民族政策的高度,但这并不符合理论和现实。

  • 论孝的原则与政治忠诚

    作者:邬蕾 刊期:2014年第02期

    在全球化和多元主义背景下,传统主权国家认同出现危机。危机的中心在于普世价值与特殊主义之间的对立,诉诸普世价值则难以保证国家的特殊性,而诉诸于国家的特殊性则有可能导致极端民族主义的危险。宪政爱国主义试图化解国家认同的危机,然而,由于其立足于契约理论和特定的宪法概念无力承担此项任务。本文力图通过复兴儒家传统的孝原则作为政治忠...

  • 魏晋名士身心之学的思想意蕴

    作者:曾小明 刊期:2014年第02期

    魏晋名士身心之学是魏晋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名士关于身心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又进一步促发了他们个体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心灵一社会一宇宙"这一身心观的形成,同时亦契合了他们追寻个体生命安顿的人生智慧。

  • 情性论:儒家情感论的再省察

    作者:杨虎 刊期:2014年第02期

    "仁"无疑是儒学的基础观念。在本真原始意义上,"仁"作为情感是先于主体性、先于存在者的存在本身。但秦汉以来的传统儒学形而上学架构"性→情"论遮蔽了作为存在本身的情感。故有必要基于一种既是最新的又是最原始的思想视域和观念架构——"情→性"论的考察,重新追问本源情感。这个观念在根本上说乃是作为存在本身的无。正是这种本源的情感才给出...

  • 天理与条理:《北溪字义》与《孟子字义疏证》核心概念诠释之比较

    作者:杨浩 刊期:2014年第02期

    南宋朱熹的高徒陈淳作《北溪字义》有训诂之嫌,考据家戴震作《孟子字义疏证》有发挥己意之嫌。然而两人分别处于宋学、清学之中,治学虽有类似,但其解义亦有很大差别。本文主要分析他们对共同的若干概念的不同解释理路。因为"道""理""性"三者在两者体系中都是最为关键的概念,所以我们着重对这三个概念进行比较。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人立足于不同...

  • 新野蛮主义:当代中国社会精神分析报告

    作者:刘国鹏 刊期:2014年第02期

    "新野蛮主义"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病理学分析,而非耿耿于道学心态的社会道德批判。"新野蛮主义"来源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持续的身份危机,其诱因则来自于意识形态的"松绑"、现代化过程中体制性的野蛮、消费主义的助攻和传统伦理道德的"下岗"和新道德的"缺席"。"新野蛮主义"并非当代中国"文艺复兴"的变相表达。在"新野蛮主义"时代,由于现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