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

原道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原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典诠释、儒教研究、儒者行思、处士横议、《1840年以来的中国》系列书评

主管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604
总被引量:320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2.2676
  • 儒学第三期三十年座谈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黄万盛(哈佛燕京学社):燕京学社杜维明教授觉得,儒家在""结束以后研究工作有了根本性转变,现在中国经济也崛起,世界全球化进程也出现一些新的倾向,那么在这个条件下怎么来总结一下儒家当代研究已经做的工

  • 关于汶川抗震救灾的思考中国需要儒教——汶川大地震的启示

    作者:蒋庆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时,我在贵州乡间,也感觉到了震动,我是过后通过网络了解到地震灾情的。确实,我看到政府的救援行动非常及时并且非常有效,各种志愿团体的救援行动也非常感人,这表现了在大难当头

  • 事实是检验价值的标准——汶川救灾与“普世价值”

    作者:赵汀阳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汶川救灾已经注定成为一个历史大事,必定会给人们留下某种重要的精神遗产,汶川救灾的惊险和激情过去后,冷静的思考刚刚开始。突发事件最能够激发人们灵魂深处的精神,这些潜伏着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不明显,但一直存在。汶川救灾的紧迫性使人们心中的中国精神爆发出来,就

  • 我看“普世价值”、“社会主义”和“传统文化”之争

    作者:陈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跟灾害本身一样,我们的国家、社会和人民面对苦难表现出的精神、情操、心态和能力,作为国人的共同经验和记忆业已成为中华民族建构的重要精神资源,其意义必将在未来的历史中得到显示和证明。因此,怎么去描述理解它,不

  • 论自由主义的保守化

    作者:姚中秋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首先对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困境进行了梳理,指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赖以运思的思想资源主要是哈耶克所说的法国式自由主义,对于中国面临的宪政转型事业来说,这种自由主义是时空错置的。本文将指出,由于支持宪政制度的诸多规则是不可言传的,因而,中国人学习生成于西方的宪政制度面临知识上的内在限制,自由主义欲在中国宪政转型过程中发挥作用,必...

  • 儒家思想与宪政主义试说

    作者:陈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文章首先讨论了宪政精神与儒家礼治思想的相通之处,指出对分权形式的制度安排不能做绝对化理解,进而从制度的演化生成论出发,提出以宪政主义替代自由主义来实现政治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 关于汶川抗震救灾的思考

    作者:陈家琪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弘扬传统文化"绝不意味着我们是想回到过去——也回不去;它的真正意味是要带给我们一种有关理想的信念。与理想主义相对立的从来就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出于对现在的不满,我们才想到了"弘扬传统"的问题,就如几乎所有

  • 如何把韦伯切成两半——新儒家与“继发型资本主义”的伦理价值

    作者:赵毅衡 刊期:2008年第01期

    自从韦伯提出特定的新教伦理催生了资本主义,"文化决定经济论"对各国学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当代新儒家"提出,儒家为东亚资本主义提供了理想的"韦伯式"伦理基础,但是他们没有解决一些关键的理论障碍。近年在国内,出现普及式"国学热",如何提供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却仍然悬而未决。本文作者认为,如果要将韦伯论应用于东亚或中国,就要分解韦伯...

  • 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管窥

    作者:袁德良 刊期:2008年第01期

    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通称,他们的身份是学者、官僚、教师和士绅的统一体。秦汉之后,士大夫从先秦的"游士"逐渐转变为依附于专制皇权的"士大夫",因而其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后两千多年的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本文从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中的"两重性"特征入手,分析士大夫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方...

  • 南辕北辙的现代古典学——以“中国哲学”为例

    作者:邓曦泽 刊期:2008年第01期

    现代古典学乃道术之为天下裂的产物,其使命是实现民族复兴,并且必须依靠历史文化来实现民族复兴。为了实现使命,现代古典学采取了没有自我解释这个基础的以西解中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无效的,它既不能开发现代性,不能理解历史文化,也不能为国人提供生活意义,从而无法维护民族(文化)本位,所以,现代古典学陷入南辕北辙之困境。若要摆脱困境,使...

  • 殷周之变中的宗教观念革命:天人关系之争

    作者:邹晓东 刊期:2008年第01期

    殷人的宗教建立在直接神圣性上,认为祭祀占卜是"天意"的唯一通道,从而导致了政治荒芜,激发社会冲突。这种关于"天人关系"的处理有"天"无"人",乃是"殷周之变"的深刻宗教原因。同时,作为政治事件的"殷周之变"面临殷人宗教意识中的直接神圣性的严重挑战,进而引发了一场宗教改革。"以德配天"便是在这场宗教改革中提出来的。思想史上,这种新的"天人关...

  • 从“觉知”看阳明心学的内观工夫

    作者:徐湘霖 刊期:2008年第01期

    阳明心学本质上既是本体与存在论的,又是主体论与实践论的。本文拟从工夫哲学视角入手,引入"觉知"这一现代术语以此探索阳明"四句教"的精义所在与"格、致、诚、正"的实践过程,并以此了解阳明心学的内观工夫对圣人"心传"的承继及其对现实人生的启迪意义。

  • 程颐对《论语》8.9及17.3的哲学解释

    作者:黄勇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论语》8.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17.3"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阐释历来争讼不已。通过暴露普通解释的问题,豁清程颐自己的解释,本文指出8.9不意味着民愚而不知"道"或圣人自愚而不能使民知"道",而是意味着"道"依其本性只能靠求道者自得,17.3不意味着孔子可能认同性三品说,而是意味着孔子警敕自暴自弃者因放弃学习才沦为下愚,并由此揭示圣人...

  • 从“吾与点也”到“颜渊问仁”——《论语·先进》“侍坐”章小议

    作者:任鹏 刊期:2008年第01期

    《论语·先进》"侍坐"章一向以其阐释的多样化而备受关注。在历史上,主要存在着两种解读倾向:或将该事例落实和社会化,以与儒家入世的正统面貌相符合;或使之精神化或审美化,以凸显儒家思想的个体内在境界。然而,无论如何,该章的前后两部分均难免有割裂的嫌疑。在仔细考察《论语》行文通则与"舞雩"的内涵之后,我们不妨将祭祀之"场"的神圣性作为首...

  • 以道观之:“自然”的双重维度——对《老子》“自然”观念的再思考

    作者:张理峰 刊期:2008年第01期

    "自然"观念在《老子》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老子之"道"的重要内涵。从"道"之体的层面考察,"自然"主要以"无为"为呈现方式,具有超越性;从"弱者道之用"的层面考察,"自然"表现为贵柔、处下等选择趋向,从而实现由超越义向现实义的过渡。"自然"观念的双重性在成就老子哲学特质的同时,也为其他先秦诸子留下了巨大的理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