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

原道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原道》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经典诠释、儒教研究、儒者行思、处士横议、《1840年以来的中国》系列书评

主管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604
总被引量:320
H指数:5
平均引文率:2.2676
  • 我读《论语》是自娱自乐——《新京报》李零访谈

    作者:张弘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全民读《论语》的一片热潮中,李零悄悄地推出了他读《论语》的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不仅如此,李零还说:孔子是个丧家狗。此语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 他是一条丧家狗:李零读孔子——《南方周末》李零访谈

    作者:石岩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的时候,李零极力在自己的作品和当下的"论语热"、"孔子热"之间划清界限:"我写书,主张通俗化,但是我也反对庸俗化。人民群众也不能惯着,大众的兴奋点很多也是弱点。他们喜欢那些科学管不了的东西、神秘兮兮的东西、测不准的东西、极其实用的东西。卖假药的。专在治不好的病上做文章,原因就是,患者跑过医院,治不好,病笃乱投...

  • 心平气和看孔子——试评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作者:李俊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李零先生向来是我尊敬甚至崇拜的大学者。当年,他的《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是我对文献学有那么一点点了解的入门读物。后来我读郭店楚简,毫无辨别古文字的能力,也主要是靠李先生等学者的释文。《论语》一书,我先后读过几个古今注本,受益颇多,但仍然有许多不解之处。所以,这次

  • 学界王小波或者王朔:我读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作者:陈明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作家的文采加训诂学家的眼界加愤青的心态等于《丧家狗:我读"论语"》。对于刚刚拜读的李零先生这部近著,我只能用这样一个等式来加以概括描述。先说作家的文采。上海有个叫江晓原的教授写过一篇文章专门称赞李零先生文章写得好,结尾好像是说"为什么现在

  • 他是要颠覆儒家文化的意义系统:陈明谈李零 《南都周刊》访谈

    作者:陈建利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南都周刊:你在博客里批评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是"作家的文采、训诂家的眼界和愤青的心态",是"指桑骂槐策略导致的扭曲文本,厚诬古人的思维和心态",为什么要这么说?后两者具体是指什么?

  • 孔子的双重符号化——评《丧家狗》及其争论

    作者:陈壁生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2005年,于丹借"国学热"的东风,在央视这个超级厨房里,用《家庭》、《知音》的操作方法,把阳春白雪的《论语》,熬成一锅心灵鸡汤,放到下里巴人的面前,让孔子戴上一副"知心姐姐"的面具,走到央视的前台。这对《论语》义理的传播是利是弊,姑置不论,《〈论语〉心得》的风行,确实让冷寂

  • 重建儒教:情怀、态度与可行性——庞朴先生访谈录

    作者:赵晶; 王达三 刊期:2006年第01期

    2006年3月17日晚在北京皂君庙庞朴先生寓所,杜吹剑、王心竹、王达三等人就有关儒教等问题对庞朴先生进行了访谈,本文为访谈记录整理稿。

  • 公民宗教论综述

    作者:陈勇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2000年12月20日,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授予著名学者罗伯特·贝拉"国家人文奖章"的时候,这样说道:我现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名义,授予罗伯特·贝拉先生这枚国家人文奖章,以表彰他在阐发美国社会中社区的重要意义上所作的贡献。作为一名杰出的社会学

  • 作为国家宗教的宗法性传统宗教——关于“儒教”争鸣问题的可能解决之道

    作者:刘正平 刊期:2006年第01期

    "儒教"问题争鸣是学界一个重要的学术公案,争议的核心在于儒学思想体系的宗教性。本文回顾了历次争论中的主要观点,主张采用牟钟鉴、张践关于宗法性传统宗教的论述,代替备受争议的"儒教"说,回复其教化的本来意义。本文认为儒家思想的宗教化是宗法社会形成、宗法性传统宗教确立后儒学自我调适的过程,儒学之有宗教神性,亦是在汉代与国家宗教结合后...

  • “絜矩之道”:超越“文明冲突”之路

    作者:孙圣河 刊期:2006年第01期

    当今"世界文明冲突"(亨廷顿语)之际,我们从传统文化的资源里,试图寻找超载"文明冲突",开往文化自觉到文明对话之路。本文将以中国礼治文化的合法性根据、"絮矩之道"(情文理性)与西方法治文化的合法性根据、"交往理性"进行简单比较,以图搭建东、西"文明对话"的理性桥梁。

  • 美国的公民宗教

    作者:罗伯特·贝拉; 陈勇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在重印该文的前言中,作者写道,"我并非把美国公民宗教的中心传统看做国家自我崇拜的一种模式,而是试图将国家置于道德原则的制约和评判之下。不管批评者怎么看,我相信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在宗教方面有着自我理解。与其谴责不可避免的东西,不如在公民宗教传统中寻找一些关键原则,以消解目前无所不在的国家自我偶像崇拜的危险。"

  • 论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

    作者:李泽厚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并能持续地繁衍兴盛,有其文化基因上的内因。选取"鱼"、"龙"这两个符号以及汉字这个符号系统,从哲学角度加以考察,可以揭示中华文明与生命本能息息相关的诸多特点,包括富于生殖性、关系性,融神圣性于生命意识、生存需要之中,对权威、秩序的膜拜和对社会稳定、统一的渴求,以及即用即体,在现象与功能之中去构建本体和本质...

  • 原始宗教的演进与儒学理念的形成

    作者:陈明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1.1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述者循也,传其义也。儒者共同坚执的一个信念是,有一个渊源久远积淀丰厚的传统,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构成了儒学理念的精神基础。

  • 殷神的谱系——殷商宗教中的神灵世界与信仰精神

    作者:赵法生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殷人尚鬼,殷墟卜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纷纭复杂的神灵世界,鉴于殷代神殿中崇拜对象的数量异常众多,研究殷商宗教,首先碰到的问题是神灵谱系的划分问题。自从殷墟卜辞发现以来,学术界关于殷商的神灵世界形成了两种划分方法,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忽视了殷商

  • 宽猛相济之道——孔子政治图景中的法治与德治

    作者:任玥 刊期:2006年第01期

    孔子思想中既有德治的主张,也包含了某些法治的因素。后世学者多将研究视角集中于孔子对道德仁政的强调,而忽视了其思想中也许更为重要的隐蔽的主题。本文试图通过历史与情境的分析对孔子的政治思想进行再读,从传统资源中发掘新的内涵,以期对当代中国的治理与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