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取像尚真,画法尚精——宋代小幅画研究

    作者:孔六庆 刊期:2015年第05期

    宋人小幅画小而精。精,表现为体悟生活精到,构思精妙,画法精致,有生意趣味。得自然之真,是精的前提。真,是对从生活细节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把握与理解。宋人有此成就,是因其能在优游心境中涵养自己并形成精审自然的自觉,其艺术表现有一个对自然事物进行深入观察、总结与思辨的理性氛围。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评当时画,一个“精”字用得最多。...

  • 早期印度佛教美术的华盖图像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张同标 刊期:2015年第05期

    古印度象征王侯身份和权势的“五威仪”中,尤以伞盖为代表。伞盖本为遮阳蔽雨的实用器具,后转为王仪标志,美称为“华盖”。早期印度佛教图像中的“华盖”既表示释迦牟尼的世俗身份为迦毗罗卫王子,又表示他是极受人尊重的出家僧侣,其思想底层是极易被忽视的王权意识。而在中国汉晋时期,华盖与神仙方术系统联系密切,多用于道教性质的仪式和图像,与...

  • 论河西与高句丽壁画墓的关系

    作者:孙晓岗 刊期:2015年第05期

    河西地区与高句丽壁画墓同时受到西域和中原文化影响,但又不尽相同,有着很强烈的地域特色。两地石窟寺及壁画墓的形制、内容、题材、表现手法等,存在着更接近的文化内涵和相互影响的元素。另外,对这些保存完好的图像资料进行细致的排列对比,许能提供一个合理的、系统的文化传播路线,同时,对研究草原游牧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以及河西石窟寺的开凿年...

  • 新发现的四件文徵明法书

    作者:王照宇 李海翔 刊期:2015年第05期

    无锡荡口华氏后裔华绎之家族向无锡博物院捐赠古代书画中的文徵明家族法书四件,其内容多以文、华两家的来往信札为主,人物关涉文徵明、文彭、文嘉、华夏、华云、华察、华时祯等当时名人,对于研究明中叶时期江南一隅的家族书画鉴藏、家族交谊、吴门书派乃至吴门地区的经济社会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 朱衣、单衣及袴褶之意味

    作者:张玉安 刊期:2015年第05期

    从形制上讲,朱衣是单衣的一种,即朱红色的单衣。魏晋南北朝时期,单衣通常为士大夫所着,但上至皇族下至基层官员和普通士子,也往往以单衣为常服和礼服。单衣逐渐演变为士人身份、地位和文化品位的一种象征。朱衣通常是在中央机构任职官员的礼服,下至部门小吏上至皇帝身边的重臣侍中与散骑常侍,多以朱衣为官服。至于袴褶,则为上衣下裤之制,汉魏以...

  • 对四川汉晋墓阙建筑、图像与空间的再讨论

    作者:周洁 刊期:2015年第05期

    四川地区保存了全国绝大部分的汉晋石阙建筑,阙形图像也是该地墓葬中较为流行的装饰题材,体现在画像石砖、崖墓、铜牌饰等不同的媒介中。通过对四川汉晋墓阙实物与墓葬中阙形图像中的铭文、格套、配置方式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地面墓阙建筑从三维空间构成到墓葬系统的二维阙形图像之间出现的意义变化。

  • 奇崛画风与画家性情——析传统中国画审美标准中的特殊现象

    作者:张曼华 刊期:2015年第05期

    在中国绘画史上,除了家学、师承、读书识见等因素外,画家性情对绘画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奇崛画风的形成,与画家创作时的情绪以及画家所处境遇的变化有关。奇崛画风有两个层次:一是作品表现手法奇特,二是创作主体胸中奇逸之气的彻底宣泄。

  • 前卫的维度:多重视野下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

    作者:马宁 刊期:2015年第05期

    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在学界中至今仍然争论重重。其根源是众多研究者在历史、艺术语言和主题之间,没有找到一种共识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代”定性,而导致其起点游走于1976年至1993年间。但历史、风格和主题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决定艺术演变的交汇点。这一交汇点应是1985在黄山举行的“油画艺术研讨会”,因为在其否定“”模式的同时,也肯定了艺术的...

  • 波利克里托斯《法则》数的美学

    作者:华阳 王延超 刊期:2015年第05期

    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论著《法则》阐述了数理基础上人体比例的和谐美。《法则》中的理论在其《持矛者》等作品均有体现,凸显了视觉的真实与理想的完美统一。

  •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精工巧艺”艺术家形象解析

    作者:孙晓昕 刊期:2015年第05期

    文艺复兴时期自画像中的“精工巧艺”艺术家形象反映了画家、雕塑家社会地位的转变。该形象由“圣路加画圣母”题材演变而来。伴随着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用自画像替代了原有题材中的圣路加。这种形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人们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16世纪“专才”观念的产生,艺术家借用此类自画像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

  • 祭神、仪式与艺术——兼论中国戏曲的起源

    作者:刘小梅 刊期:2015年第05期

    艺术是人对世界进行干预的一种方式,是人的意义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符号获得显现和延伸的那部分存在。人类最初的艺术品无不源于生存的需要。在这个历史规律下,人类戏剧都起源于祭神,源于祭神仪式的转化,中国戏曲也起源于祭神而非原始歌舞。

  • 公共视野下的民国现代铜像

    作者:彭飞 刊期:2015年第05期

    民国时期中华大地公共视野下的现代铜像及其对艺术风格民族化的探索,对中国城市现代化及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共视野下的民国现代铜像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国史的缩影,也是中国现代化最直观的原始见证实物之一。

  • 从《礼记》看中国设计艺术与典章制度之关系

    作者:张宇 刊期:2015年第05期

    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形制、尺寸、色彩、材质等诸多要素,决非单纯的视觉艺术美的要求,亦非纯粹文化的象征,而是受古代典章制度的严格规定与制约,是社会等级尊卑秩序的象征。《礼记》是较早地记录先秦各种礼仪典章制度的重要典籍,也是后世相关典章制度演变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