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佛教菱格画到连环画形式的演变——以克孜尔和莫高窟的故事画为例

    作者:高勇 刊期:2015年第03期

    佛教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新疆克孜尔等地石窟寺留下了丰富的、以菱格画为主的佛教壁画艺术。随着佛教东传,这种菱格形式的故事画发生了演变,敦煌莫高窟的连环形式故事画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反映。这个演变过程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佛教主流思想的转变使得创作者对故事画须重新规划和构思,更好地适应壁面的有限空间。

  • 感兴传统在元代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

    作者:王天乐 刊期:2015年第03期

    元代山水画不论是在技法还是思想领域都走向了创新:隐居的纵逸思想,追求水墨韵味的人文内涵,主观的创造力,等等。“闲和严静、趣远之心”的元代绘画真正走向文人画历程,表达了艺术家对自身生命理想的追求。这突出体现在山水画创作中,而“感兴”作为一种悠久的历史传统,始终贯穿于其中。

  • 渐江山水画的师承与独创

    作者:徐美玲 刊期:2015年第03期

    渐江为解决山水画布局、构图、笔墨和物象形、质等问题,广师诸家。他从巨嶂山水画中习得层叠山石和利用画面中轴线营造整体气势的方法;又从名家山水的构图和笔墨中,习得具体构图和物象形、质的表现方法;还曾受徽州版画的影响。渐江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简净、清逸、与世隔绝而又圆满自足的山水画风格,促进了新安画派独特画风的形成。

  • 清末十二章龙袍“十字型”结构与纹章规制

    作者:魏佳儒 刘瑞璞 刊期:2015年第03期

    “十字型平面结构”是中华传统服饰结构的基本形态,十二章服饰制度则是历代封建王朝礼制社会代表服饰等级的“纹章制度”。对道光黄绸盘金绣十二章龙袍标本进行信息采集、测绘和结构图复原等,结合文献记载可发现,“十二章”及“九条龙纹”遵循以“十字坐标为准绳经营位置”的纹章规制。

  • 知青美术创作的三个历史阶段

    作者:肖龙 魏超玉 刊期:2015年第03期

    知青美术缘起于“红卫兵美术”,它们都是“”美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创作基本范式大致可分为前知青美术、知青美术和后知青美术三个阶段,基本体现了与运动史相应的时代特点、政治征候及艺术家个人的心路历程。这三个分期前后相续,既有联系也有差异。知青美术是知识青年对“上山下乡”运动生活的艺术追述,表达了他们对那段特殊的、“青春叙事...

  • 在“中间地带”的游弋与生长——20世纪初国内艺术理论建设问题

    作者:姚绍将 刊期:2015年第03期

    20世纪初,国内现代艺术理论发展面临对传统的绵延、西方的渗透和现实语境的生境,这使其处于各人文学科之间模糊不定的灰色中间地带。我们的艺术理论游弋于总体生境中的同时,当然也包括从美学、文学理论及各门类艺术研究中的生长。厘清这些生态关系,基于一种合理的学术范式来理解我们的艺术理论意义重大。

  • 沈野《印谈》中的“自然天趣”说

    作者:王维 刊期:2015年第03期

    明代印人沈野的论印专著《印谈》所体现出的“自然天趣”的美学思想对后代印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自然天趣”说对明代万历年间印章拟古主义的批判,将沈野推到了反拟古的最前沿,正是其可贵之处,同时,此说也体现了沈野对自在天然之美与艺术天然之美的独特理解。

  • 人文精神的图景——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一种解读

    作者:蔡志伟 刊期:2015年第03期

    《图像学研究》一书通过对图像的讨论,不仅实现了对这些图像的图像学解读,也使得这些解读成为一种“图像”,勾勒出人存在的种种状态,用以书写作者心中对于人的基本认知,暗喻着关于人的价值与人的界限的讨论。此书可视作潘诺夫斯基利用学术研究,传达心中对人文精神之理解的作品。

  • 摄影与观看之道

    作者:闫爱华 刊期:2015年第03期

    摄影的诞生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逼真的制图工艺,而且提供给人们一种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和文化样式。通过照片进行观看拓展了人们的观看能力。直接面对事物的在场裸眼观看被通过照片的不在场观看所取代,大大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生产速度和传播速度。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世界把握为图像,世界进一步被图像化。

  • 论漓江画派人才培养创新

    作者:杨武 黎日玲 刊期:2015年第03期

    创新是漓江画派人才培养的原动力。漓江画派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管理、人才培养方式、人才培养保障等多方面坚持创新,探索出一条漓江画派人才培养的路子,为打造漓江画派品牌提供人才保障。

  • 音乐创作中不同少数民族越歌元素的融合处理

    作者:戴丽霞 刊期:2015年第03期

    少数民族越歌元素是越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歌曲创作可以利用曲式结构特点、音乐体裁特点以及不同的乐器组合将不同少数民族的越歌元素统一在一个整体中。

  • 恽寿平没骨花卉艺术的美学特征

    作者:王一红 刊期:2015年第03期

    恽寿平论画经常提及“意”“情”“逸品”“自然”等,其没骨花卉作品秀美幽淡,追求气韵自然,具有“离形得似,以形写神”“师长舍短,师法造化”“笔墨本无情,作画在摄情”“高逸一种,澹然天真”等美学特征。

  • 陕北村落流传民间壁画粉本的考察与研究——以《陕西省艺术馆馆藏民间画师手稿精品集》为例

    作者:高海平 刊期:2015年第03期

    从陕北村落壁画考察中观摩的大量壁画结合以陕西省艺术馆库存精品出版的《陕西省艺术馆馆藏民间画师手稿精品集》,可以发现其中的手稿与陕北村落壁画的绘制有一定的渊源。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重点图像,能给陕北村落壁画的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雀替艺术

    作者:胡玲 郑绍江 刊期:2015年第03期

    雀替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木作构件之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雀替分为大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牙子七大类,分别使用在不同风格的传统中国建筑中,实用性与美观性并重。在现代建筑中,雀替继续在仿古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人工与机器相结合的技术,使得雀替的制造工艺实现了新的突破。

  • 家族与善行:郭玉峦功德坊中的文字和图像

    作者:李婕 刊期:2015年第03期

    四川隆昌郭玉峦功德坊是郭氏子孙为其祖郭玉峦请旨修建以表彰其祖善行的石牌坊。郭玉峦功德坊上刻有大量的铭文和图像,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提供了进行地方文化研究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