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阎立本善画道释人物存疑

    作者:王广维 刊期:2015年第01期

    关于阎立本的道释人物画,近现代美术史著作中未有统一定论,历代画史画论中对阎氏道释人物画的数量提及甚少,也鲜有对阎氏道释人物画风格的记载。因而,其是否善画道释人物画尚存疑问。

  • 五代、北宋雪景山水画兴盛的成因

    作者:苏醒 刊期:2015年第01期

    五代、北宋时期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都涉猎过雪景山水题材,成就了当时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影响的一类山水画。五代、北宋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当时山水画家“格物致知”的绘画理念与写生精神,以及雪景山水画独特的审美意蕴等三方面,应为雪景山水画兴盛于五代、北宋时期的原因。

  • 元日海战绘画研究

    作者:张岩鑫 刊期:2015年第01期

    中国海战的历史很长,但古代中国的海战基本是近海战役,自元朝忽必烈派船队攻打日本和爪哇,始有跨海远征。以日本九州肥后国御家人竹崎季长在元日海战中的战绩为蓝本的《蒙古袭来绘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中可获取元日海战的大量信息,更可弥补中国海战图史的缺失。

  • 戴以恒身世考——驳“戴以恒为戴熙次子”

    作者:李文慧 刊期:2015年第01期

    戴以恒是清末著名山水画家,其绘画深受戴熙影响,但因记述甚少,故学界一般认为他是戴熙第二子。但详细考证戴熙《习苦斋画絮》《习苦斋诗文集》《戴熙山水画册》,及张鸣柯《寒松阁谈艺琐录》,可以看出,戴以恒并非戴熙次子,而是戴熙弟弟戴煦或戴焘之子。

  • 日本法隆寺玉虫厨子《舍身饲虎图》——兼论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佛教本生图

    作者:杜爽 刊期:2015年第01期

    日本在文化形成阶段虽深受中国儒、释、道影响,但仍衍化成与华夏民族截然不同的情理结构,并表现在对佛教本生图的创作上。日本法隆寺玉虫厨子《舍身饲虎图》体现了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有目的的吸收,及结合日本民族审美观对佛教本生故事的诠释与描绘。这在作品的人物特点与构图形式方面有着突出表现。

  • 台湾泰雅族与云南独龙族黥面纹样比较

    作者:黄成 卢新燕 刊期:2015年第01期

    台湾原住民泰雅族妇女“黥面”习俗与云南独龙族妇女“黥面”习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泰雅族黥面纹样没有独龙族的纹样复杂多样。独龙族与泰雅族黥面纹样都由原始质朴的几何纹样组成。二者构图稳重和谐,均为对称排列。黥面是族群识别的标志,也是成年的标志和美的认同,更重要的是承载着求福避祸,死后认祖归宗,对祖灵崇拜的重要意义。

  • “中外海洋文化艺术展”与“海洋文化论坛”综述

    作者:柯嫣嫣 李普文 刊期:2015年第01期

    2014年11月26日,由深圳大学、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的“中外海洋文化艺术展”与“海洋文化论坛”在深圳大学举行。展览展出了300余幅描写海洋文化历史的艺术作品。论坛活动中,与会代表们以中国本土海洋艺术为基点,对国外海洋艺术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全新视角对近代海洋绘画进行了研究探讨。

  • 互文性理论:对后现代视觉艺术独创性的再思考

    作者:付晓彤 刊期:2015年第01期

    作为后现代西方理论的重要成果,互文性理论在文本关联属性、构成方式、阐释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与以往批评理论不同的见解,为独创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互文性理论的意图不是质疑独创性,反对作者权威,而是以新的方式回答什么是艺术性的问题,在艺术作品与“艺术图谱”的关系中讨论艺术的独创性。

  • 数字媒介对艺术接受范式的重构

    作者:裁东方 刊期:2015年第01期

    传统媒介以一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信息,对受众的审美体验缺乏及时反馈。数字媒介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的接受范式在数字媒介的语境中,艺术接受范式由传统的单向活动变为去中心化的双向交流,受众身心都参与到审美活动之中。

  • 丁托列托1588年自画像中的克制与矛盾

    作者:马善程 刊期:2015年第01期

    丁托列托1588年自画像一反作者典型的手法主义风格,呈现了克制的技法特征。这一变化展示了16世纪末文艺复兴艺术家所面临的困境和对新方法的迷茫、图式追求中的矛盾性,造就了丁托列托不同寻常的绘画面貌。借由此自画像,丁托列托适度恢复的自然主义立场,可视为作者对文艺复兴的反思和对个体处境的深刻描绘。

  • 通隔之际:中国古典园林中窗的审美功能

    作者:刘耕 刊期:2015年第01期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对园林空间的沟通与分隔中。沟通使得观者能保持和外部空间的关联,使观者在居所之内仍能融身于自然之中。分隔则在观者与审美对象中制造了距离,激起观者的想象力和观看欲望,并通过窗棂、窗纱、窗纸等,创造了丰富的视觉空间和审美经验。由于“通”和“隔”的功能,窗为多种感官提供了审美意蕴。

  • 原创性学术研究对艺术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

    作者:林一 刊期:2015年第01期

    艺术管理学科对于“基于中国艺术管理实践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理论创新的滞后和缺乏是制约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艺术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研究的指导工作:提升教师团队的理论创新水平;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亟待进入深入合作的新阶段;鼓励学生到本领域成熟的国际前沿学术平台开展学术交流。

  • 广西瑶族“八音”的色彩区

    作者:赵意明 刊期:2015年第01期

    广西瑶族“八音”按风格特色与沿用习俗分为桂东北、桂中和桂西北三个色彩区。三个色彩区的瑶族“八音”在乐队编制、使用场合和音乐形态等方面各具特色。

  • 宋代歌坛“独重女音”现象研究

    作者:周顺 刊期:2015年第01期

    宋代歌坛“独重女音”,出现了“唱歌须是玉人”的美学思想。其内因为“女音”更能使男性听众获得愉悦,更适合于表达宋词的韵味。另外,宋代妓业的繁盛及合法化是“独重女音”的外因。

  • 吕利对17世纪法国歌剧发展的影响

    作者:赵晓阳 刊期:2015年第01期

    17世纪风靡欧洲的意大利歌剧在法国遭到冷遇,在客观上为法国本土歌剧的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的法国作曲家吕利没有遵循17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的特点,他根据法语发音特点、法国观众品味以及法国皇室需求,巧妙地把歌唱、喜剧、芭蕾、戏剧融于一体,开创了“喜芭蕾剧”这种法国歌剧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