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霍去病墓石刻雕像《马踏匈奴》艺术语言探微

    作者:张明学 李霜平 刊期:2014年第05期

    霍去病墓石刻雕像“马踏匈奴”是汉代石刻雕像代表作品,具有粗犷、浑厚、简练、古拙的风格特征,既记录和颂扬西汉青年将领霍去病及军队屡创匈奴的英雄业绩,也昭示着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的强盛,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石像在艺术表现语言上具有空间立体性、形象概括性和叙事情节性.

  • 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的演变历程

    作者:李艳华 刊期:2014年第05期

    藻井图案是敦煌莫高窟装饰图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体制、经济基础、文化内涵、民族信仰及审美观念的不同,藻井图案的结构和形式在不同时代所呈现的样式是不同的.追溯藻井图案的演变历程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从十六国至元的装饰图案发展状况,有助于更全面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源流.

  • 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综述

    作者:刘英俊 刊期:2014年第05期

    关于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早期主要有“东汉说”“魏晋说”和“唐代说”三种观点;关于其题材的争议,则主要在于是道教还是佛教.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佛教流行趋势和宗教史研究,及在图像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抗战时期丰子恺、廖冰兄、叶浅予等漫画家在桂林的艺术活动

    作者:李建平 刊期:2014年第05期

    抗战时期,桂林美术运动极活跃的一翼是丰子恺、廖冰兄、叶浅予、余所亚、周令钊、特伟等漫画家的进步活动.这一批漫画家在桂林从事艺术创作,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抗日文艺宣传活动(如举办画展、培养漫画人才、书刊出版等),是桂林抗战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仫佬族多声部民歌源流考

    作者:苏沙宁 刊期:2014年第05期

    仫佬族多声部民歌形态稳定,流传范围广,与同语族的多声部民歌一脉相承,是古骆越文化与汉族文化交融的结晶.仫佬族多声部民歌约萌芽于汉代,以行歌、踏舞、大混唱的形式为雏形,以族外群婚为导源.群聚性娱乐及“倚歌择配”活动、自由社交的意识与习俗为其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 东莞羽调式木鱼歌的音乐特色及其历史成因

    作者:黄琼 梁宝忠 刊期:2014年第05期

    木鱼歌是明末清初起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用粤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音乐.东莞木鱼歌有相当数量的曲目是以羽音为调式主音和乐音组织的核心.其与客家山歌、粤西山歌以及瑶族、畲族民歌在音乐特征上密切关联.客家移民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对东莞木鱼歌的形成影响深远.

  • “行家”“利家”语义流变考

    作者:陈磊 刊期:2014年第05期

    “行家”“利家”的对立贯穿中国绘画史始终,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语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元代中期,“行家”“隶家”体现为技法上的明显区别;元末明初,“行家”“利家”代表文化内涵上的风格分野;明末清初,董其昌完成对山水画“南北宗”的建构,“行”“利”兼修渐成主流.当代中国山水画“行“利”语境的缺失造成了当代山水画传承发展的偏离.

  • 吴湖帆的书画鉴定态度研究

    作者:宫力 刊期:2014年第05期

    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吴湖帆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书画鉴定态度.对待重要藏品,吴氏坚持严谨细致的态度,这部分鉴定工作占据他鉴定工作的最大比例.即便是对一些藏品的“游戏”态度,也是认真审定后所表现出来的.

  • 视觉化与多元化的文化际遇——希腊化时期与后现代时期的文化比较

    作者:许正人 刊期:2014年第05期

    希腊化文化突破了对希腊文化理性精神的追求,掀起一股个人主义风尚和自我表现的热潮;现代主义文化则直面被过分放大的现代主体意识,要求适度回归对神性的敬畏与理性的存在.这两种文化样式一个要求突破理性的规则,一个要求回归理性的调节,看似两种逆向的演绎,但是它们都打破了单一的文化维度,在多元化与视觉化的维度获得了文化际遇.

  • 20世纪初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制度确立的可能性及意义

    作者:刘娟娟 刊期:2014年第05期

    20世纪初中国学校美术教育制度化的起点为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这种制度化建设在中国近代社会之所以成为可能,不但有来自西方及日本等国的外部影响,亦离不开中国近代社会自身变革中种种因素的合力推动.这种制度化建设带来的美术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美国高校视觉艺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作者:翁丽芬 刊期:2014年第05期

    美国高校视觉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多样化,选课人性化,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学习资源丰富多元,为中国高校视觉艺术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思路.

  • 高校艺术教育的新途径——论朋辈艺术辅导

    作者:张晓华 刊期:2014年第05期

    朋辈艺术辅导是新时期高校艺术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推广价值.在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开展朋辈艺术辅导活动,能弥补艺术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拓宽艺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构建个体的和谐人格.

  • 信息素养教育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类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探索

    作者:刘绽霞 刊期:2014年第05期

    当代艺术类高校文献检索课程建设应该紧密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立足于基本能力的培养和系统知识的传授,充分体现艺术学的学科特点.另外,加强艺术文献整理和艺术文献学研究工作,以给艺术文献检索课程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坚实的基础.

  • 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方式探析

    作者:黄华明 高云庭 刊期:2014年第05期

    课程考核对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存在方式方式单一、缺乏公平性、功利化严重等问题.我们应依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课程特征设置考核方式,扩展考核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核.

  • 艺术衍生品的策略性选择与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剪纸为例

    作者:江文淼 刊期:2014年第05期

    艺术衍生品作为一种由艺术品派生而来的新型商品,具有较强艺术性与附加价值.当代文化背景下,应选择情感寄托性、文化包容性与传承脆弱性于一体的艺术样式为母体,通过多角度参与,进行立体式研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阜阳剪纸作为安徽历史悠久及鲜明地域性、实用性、审美性兼备的艺术样式,无疑是打通衍生品策略性选择与开发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