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石涛定居扬州后首次西游之行考(康熙三十四年夏至三十五年秋)

    作者:陈国平 刊期:2014年第04期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年)五月,石涛从扬州经仪征、芜湖,六月至合肥稻香园,后又东下过巢湖,晚泊金沙河,经芜湖,回仪征,同友游白沙翠竹江村.归扬州后不久,先后客扬州净慧寺和仪征许园读书学道处数月.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年)六月,受程浚邀,到安徽歙县,避暑岑山渡程氏松风堂.期间,与李天馥、巢民世先生、张见阳、郑肇新、顾惺、先著、器先、...

  • 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世俗化

    作者:张改焕 刊期:2014年第04期

    飞天是我国佛教艺术的重要载体,敦煌莫高窟的飞天更是其中的精华所在.伴随着时代、审美以及绘画技法的变化,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形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飞天形象是在不断地变化中迎合着中国人的审美需求.研究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这种变化趋势,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佛教艺术,也可以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的相互渗透.

  • 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作者:蒋炜 刊期:2014年第04期

    徽州版画是在徽州地区生成的具有典型风格特征的版画,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出现成熟的风格,并一度影响金陵、建安及武林地区的版画创作.大约万历四十年(1612年)后,版画创作重心南移,在武林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版画风格,迅速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版画创作,从而导致了徽州版画的衰落.

  • 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形式

    作者:徐文军 刊期:2014年第04期

    绘画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对八大山人绘画形式的分析是把握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八大山人绘画作品中点与线、面与形、平面分割与空间错觉等形式构成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其形式契合于自我思想情感的表达.八大山人绘画形式对当代造型艺术工作者依然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 甘肃肃北蒙古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田野调查

    作者:徐犀 刊期:2014年第04期

    甘肃肃北蒙古族服饰,以材料考究、工艺复杂、款型奇特、色彩鲜艳等,有别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服饰.多元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合互补,造就了肃北蒙古族服饰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从事肃北蒙古族服饰制作多年的民间艺人,色·娜仁其其格依然用传统的方式对肃北蒙古族服饰制作工艺进行传承和发展.

  • 侗族傩戏“咚咚推”戏剧艺术价值管见

    作者:钮小静 刊期:2014年第04期

    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传承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原始古朴、简约粗犷的艺术形式,融合侗汉文化的情节内容,贴民生活的内涵主旨,以及自演自娱的审美价值.

  • 2014中国—东盟音乐周综述

    作者:张小梅 刊期:2014年第04期

    2014年5月25至30日,2014中国 东盟音乐周在广西艺术学院成功举办.这是自2013年以来第三届音乐周,音乐周涵盖共谋发展的学术论坛、多元汇聚的音乐会、新作迭出的音乐创作、风格各异的室内乐团.主办方广西艺术学院以开阔的胸襟走向世界,积极规划将“中国 东盟音乐周”越办越好,办出自己的主题特色.

  • 跨越牛死的永恒——解读叶小纲《最后的乐园》

    作者:杨柳成 刊期:2014年第04期

    叶小纲《最后的乐园》作于1992年留美期间,反映了作曲家在音乐语言上的个性化特征,与其之前的国内创作相比,表达上更为自由.半音动机成为作品最重要的结构力量,也是音乐展开的重要因素.这部作品折射出作曲家作为一位中国人身处他乡的精神困境.这种困境由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中国第五代作曲家们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所致.

  • 心与乐的和鸣——钟峻程《第二交响曲》符号学分析

    作者:蒋燮 刊期:2014年第04期

    广西艺术学院钟峻程教授创作的《第二交响曲》显示出其娴熟的技巧与缜密的构思.作品的气韵和神采与广西民族音乐一脉相通,在音乐语言上亦有创造性的发展与升华.《第二交响曲》凝聚“视觉”与“听觉”两类符号系统,“形式要素”“意义要素”“深层背景”是从符号学角度对其进行深度分析的三个重要方面.

  • 红水激荡,红河有情——曾海平小提琴协奏曲《红水河随想》评述

    作者:肖文朴 刊期:2014年第04期

    小提琴协奏曲《红水河随想》撷取广西本土民歌《红水河有三十三道湾》的主题音调,运用西洋协奏曲的叙事思维和传统技法进行大胆创作.作品构思缜密,气度宽宏而富有内张力,将红水河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加以融合,是一部旋律优美与和声对抗并存、生态焦虑与人文关怀交响的作品.

  • 关于极端艺术人格的价值判断

    作者:邵捷 刊期:2014年第04期

    极端艺术人格为艺术家带来一定程度精神解脱的同时,也对艺术家人格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悲剧性后果.其正面价值主要表现在大跨度的艺术创新和对不合理社会的控诉方面;而其负面价值则主要表现为对艺术基本法则的破坏.

  • 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美术馆观众开发的基本策略

    作者:赵倩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美术馆作为其重要的文化机构扮演着义不容辞的角色.美术馆的观众作为美术馆的服务对象也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提高服务意识,开发观众成为我国美术馆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首要问题.从美术馆的专业特征为出发点,针对美术馆的观众提出基本的开发策略,可提高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美术馆在新型文...

  • 论广西本土歌舞剧中民间音乐元素的运用

    作者:黄志豪 刊期:2014年第04期

    广西本土歌舞剧运用了各种民间音乐元素,其中包括民间歌曲、乐器和舞蹈.艺术家以新颖的方式将各个民族元素融入广西本土歌舞剧中,使观众可以直观了解广西的民族音乐文化.

  • 中国实验影像艺术中中国元素的表现形式

    作者:姜询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中国早期的影像艺术家都在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运用各种中国元素,以期通过这一策略获得身份认同.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实验影像艺术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可分为两个方面:(一)对中国现实元素的运用;(二)传统文化元素的植入.

  •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女性形象与社会文化变迁

    作者:杜华国 刊期:2014年第04期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经历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其中,女性作为社会问题的“变色龙”,总是敏感地彰显着时代的烙印.纵观60年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五朵金花》《青春祭》《婼玛的十七岁》,从其中的电影女性形象来梳理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女性形象的嬗变轨迹,其轨迹正映射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