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探索

艺术探索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Arts Exploration

杂志简介:《艺术探索》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07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艺术史、东南亚艺术、艺术考古与宗教艺术、艺术理论与批评、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主管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国际刊号:1003-3653
国内刊号:45-1077/J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2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084
总被引量:4251
H指数:14
立即指数:0.005
期刊他引率:1
  • 髡残抗清问题考辨

    作者:吕晓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髡残绘画研究》之一部分。文章在一系列新史料,尤其是《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的基础上,首先对郑锡珍提出的髡残抗清证据进行了再分析;然后通过髡残明亡后与觉浪禅师、郭都贤、熊开元等人的交游,揭开了髡残在明亡后十年间事迹——这一画史中缺失的谜团;最后对髡残拒绝曹洞宗法嗣的动因提出全新的解读。文章虽未找到髡残...

  • 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上)

    作者:高居翰(著); 杨振国(译)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国绘画的形式风格和思想感情的表现固然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一般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方面。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却被忽略了,那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意义和功能。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按主题将山水画分类,并与作品的所有者和使用者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作品发挥作用的场合怎么样,艺术家是如何回应这些状况和场合...

  • 浅谈“曹衣出水”

    作者:高燕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中国美术史书籍中常看到关于“曹衣出水”的说法,然而大多比较含混,甚至有矛盾的地方,因此本文试着植理了“曹衣出水”佛画风格的源流,发现“曹衣出水”源自古代印度,甚至更远的古希腊,后来成为一种佛像雕塑风格和佛画风格。

  • 改琦仕女画论

    作者:戴华刚 刊期:2006年第01期

    柔弱的仕女画风一直是明至清代的人物画艺坛主流,而嘉靖年间的江南画家改琦于其中颇具代表性,本文将从以下两条线索进行分析探讨:一从画面基本元素——风格、形式和由视觉所给予观者的情感观念与审美风尚;二从当时社会学、文化学的角度追索其画风和审美心理观念之成因。

  • 清妍高华入人眼——浅谈朱偁与他的花鸟画

    作者:冯春术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朱偁绘画作品的细致分析、解读,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因为朱偁毕竞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的花鸟画作品在“海派”绘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五四美术革新运动对文人画的影响

    作者:丁荣泉 刊期:2006年第01期

    五四美术革新运动受新文化运动提倡全盘西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持否定与抛弃的过激态度。本文通过对康有为、陈独秀的美术改良、革新论的考察,分析了它们给文人画带来的强烈冲击与影响。对新世纪美术文化的道路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赞助

    作者:宫政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繁荣与大量的艺术赞助行为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艺术赞助人、赞助人的分类,赞助动机及赞助人与艺术家的关系,客观地揭示了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认识艺术的真实面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创作。

  •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叙事——托马斯·克劳视野中的印象派与18世纪法国沙龙绘画

    作者:初枢昊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西方艺术史上,印象派与18世纪法国绘画都属于那些最为令人难忘的时代。本文透过托马斯·克劳的社会学视野,超越形式与风格,来内视艺术、艺术家与政治权力、赞助、批评以及市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 致命的诱惑——十九世纪末欧洲美术中的莎乐美形象

    作者:陈云飞 刊期:2006年第01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莎乐美在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艺术家的笔下,成为极具魅力的艺术形象并广为流传。本文首先分析了莎乐美形象的历史变迁,指出莎乐美的形象在十九世纪末由一个无知少女被转化为一个迷人但邪恶的妖妇。紧接着,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了莎乐美形象变迁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十九世纪末的政治背景、消费文化、世纪末的恐慌以及女性地...

  • 国画本质——在中国画研究院的演讲

    作者:陈绶祥 刊期:2006年第01期

    国画是中国艺术的代表,是中国文化的表率,要探讨国画的本质,应从国画是什么;哪些范畴属于国画,国画画什么;国画如何画,这三个问题着手,认识绘画的唯一作用正在于作用于人心,从而在生命的自我实现中,领会国画的本质。

  • 逸与逸——它的偶然性、特殊性与必然性、普遍性

    作者:陈见东 刊期:2006年第01期

    “逸与逸”,并不是说有两种“逸”,而是指“逸”具有既想融合又想拆解自身的内在结构。所以,“逸”既是此逸又是彼逸。既非此逸又非彼逸。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不执状态来体味“逸”,把握它的既在位又出位的真实内涵.

  •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程式及其创新

    作者:刘德宾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阐释了中国传统绘画与戏曲艺术所共有的程式化特征。指出,中国画与戏曲注重规范的建立与完善;中国画与戏曲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自程式语言的不断创新。在学习、总结传统程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创造新的程式语言以适应对新生活的表现,是传统艺术不断前进的必由之路。

  • 水墨之“道”——论中国画论中的道家思想美学观

    作者:杜江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始终是按照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性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看待,一种是显性的,能够直接被人们所感知的,如技法与风格的发展;而另一种情况则是需要我们用理性的眼光去关注的隐性规律,绘画思想就包舍在其中。在中国绘画思想的体系中,哲学性的成分所占的比重很大,其中就以释、儒、道这三家哲学思想的争鸣为...

  • 万物为师 生机为运——浅析《小山画谱》中的绘画思想

    作者:邹小宇 刊期:2006年第01期

    邹一桂的《小山画谱》提出“万物为师。生机为运”的写生观点,并对观察态度、方法进行了阐述:在如何正确对待古人、继承传统的问题上也有他独到的见解,值得今天中国画学习者借鉴。

  • 美术社会影响力的体现方式

    作者:陈锦通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美术活动的社会价值、美术作品本身的社会价值、美术作品收藏的社会价值、美术作品展览的社会价值、美术市场的社会价值、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