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大世界

养生大世界杂志 部级期刊

The World of Healthy Living

杂志简介:《养生大世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4709/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健康中国、瑰宝中医药、与世界同行、人物专访、名家谈健康、中医药研究、资讯_行业动态、资讯_协会动态、临床医学报告、药物与临床、护理...

主管单位: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国际刊号:1671-2269
国内刊号:11-4709/Z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4248
总被引量:199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大健康“救”在身边

    作者:祝益民 刊期:2018年第09期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中秋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我们都该享受这世界美好,生命安宁。然而,也许在这一秒,就有一人发生猝死,抛下爱人子女、事业功名,匆匆画上人生的句号。如果可以早一点发现,如果会一点儿急救,也许······这样的诘问,常常令人捶胸顿足,潸然泪下。

  • 做“老年人的健康算命先生”——关于中国老年医学的健康知识与医学梦想——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吗?

    作者:肖卫忠 刊期:2018年第09期

    谈到未来老年的幸福生活时,大多数人想的是多攒一些钱,找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去抱团养老……而还有一个人,带领着一批人,他们所想所做的事情是建立一个医学服务中心,做一个"老年人的算命医生。

  • 是鬼魂附体? 还是梦游夜惊? 是帕金森的早期征兆!!——谈谈睡眠障碍与帕金森病

    作者:毛薇 刊期:2018年第09期

    如果您有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约等于您以后会得神经变性病。因此,我们把RBD列入了帕金森病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可用于预测帕金森病的发病。《庄子·齐物论》中有一则寓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 走进帕金森病

    作者:王含 刊期:2018年第09期

    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十年以上,需要终生治疗。由于症状缓慢加重,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因此治疗的目标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尽可能保持患者长时间的功能独立。

  • 帕金森病可以预防吗?——细数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作者:郁金泰; 王含 刊期:2018年第09期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疾病死亡原因逐渐发生演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成为城乡居民最常见的致死疾病。对待慢病的医疗干预策略和理念已经由传统的单一治疗变成了全程化管理,从治已病变成治未病。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病之一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中的代表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 帕金森病的早期识别和防治

    作者:孙林娟 刊期:2018年第09期

    每年4月11日是国际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像作家巴金、数学家陈景润、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同志晚年都曾受到这个疾病的困扰。

  • 帕金森病药效减退或可考虑脑起搏器植入

    作者:吴蕾; 陈玲 刊期:2018年第09期

    在许多科幻电影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桥段:通过植入大脑的一些微小的芯片,可以改变、植入记忆,或者让人变得无所不能。这些看上去似乎很遥远的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诸多神经系统疾病。

  • 帕金森病患者的第二个“蜜月期”——脑起搏器术后的自我管理

    作者:冼文彪; 陈玲 刊期:2018年第09期

    脑起搏器,医学专业名称为脑深部电刺激(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的一种里程碑式的技术。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4万例帕金森病患者受益于该疗法。

  • 帕金森病的康复要“贯穿始终”

    作者:于洋 刊期:2018年第09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约为1.7%,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接近4.5%。帕金森病患者可先后或同时表现出多种运动症状(如:慢、僵、抖、平衡及步行能力下降等)和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睡眠差、便秘、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 帕金森病患者饮食,你吃对了吗?

    作者:孙雅迪; 吴佳薇; 王涛 刊期:2018年第09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性病,男性稍高于女性,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帕金森患者已达到两百多万人,意味着每一百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就有一个帕金森病患者。

  • 阿尔茨海默病,让聪明的大脑变糊涂

    作者:张新卿 刊期:2018年第09期

    美国前总统里根,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高琨,一位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一位是全球顶级的科学家,晚年后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记忆力、思考能力、定向力、理解力、语言能力、社会活动及生活能力等逐渐减退,甚至穿衣吃饭如厕等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发展到后来不认识自己的家人。

  • “五花八门”的非心源性晕厥

    作者:郭富强; 王建红 刊期:2018年第09期

    晕厥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人都有可能发生。晕厥是指短暂的意识丧失,也就是一过性突发、短暂、完全性的意识丧失,特点是发生迅速(急性起病)、一过性(持续时间短)、自限性并能够完全恢复。导致晕厥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等原因。心源性晕厥今天暂且不表,我们对于那些五花八门的非心源性晕厥原因,你知道多少呢?

  • 心源性脑栓塞,除了房颤还要注意哪些呢?

    作者:郭富强; 王建红 刊期:2018年第09期

    心源性脑栓塞是指心脏来源的栓子经血液循环阻塞脑动脉引起的脑缺血性坏死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心源性脑栓塞大约占缺血性卒中的30%。心源性栓塞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左心腔的局部血栓形成,还有各种心脏病变原因导致的反常栓塞。

  • 脑梗死的康复最好“从头开始”

    作者:巫嘉陵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一、中国脑梗死导致的致残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左右的新发脑卒中患者,70%是脑梗死患者,它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中国脑梗死后70%-80%的患者存在功能障碍,不能独立生活的中重度致残率高达35-40%,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倍。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忽视脑梗死早期的康...

  • 以专家气度 专情“玩转”医学——专访中国老年医学学科开创者首医大宣武医院陈彪教授

    作者:梅珊珊; 崔江红 刊期:2018年第09期

    专家简介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获得中山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学位;1990—1992年应邀赴美国帕金森病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93年在美国帕金病研究所担任分子遗传实验室主任;1999年回国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