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集体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实验 【正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集体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实验

作者:杨景斌; 侯吉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岩溶储集体   可视化物理模型   注气   提高采收率  

摘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形态复杂,在水驱过程中容易形成阁楼油和绕流油,采用气驱能够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剩余油的采出程度。为观察缝洞型油藏中注入气体的驱油动态,根据塔河油田实际地质资料和注采特征,依据相似性原则,设计制作二维缝洞型油藏可视化物理模型,开展缝洞型油藏岩溶储集体模型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注气速度分别为20和5 mL/min进行驱替,宏观油水界面特征基本相似,在氮气驱替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气水同锥现象和气水协同效应;注气速度为20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0.5%,注气速度为5 mL/min下的最终采出程度约为78.9%,注气速度高易发生气窜,低注气速度可以延长注氮气时间,防止气体过早发生气窜,但是由于速度低,驱动能量低,氮气只能进入阻力相对较小的溶洞和裂缝中。因此,合理控制注气速度能够充分发挥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潜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