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杂志简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3-1134/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中国政治与政府治理、基层政治与社会治理、政治学研究、认同政治与未来政治研究、行政学研究、公共政策研究

主管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主办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国际刊号:1671-0681
国内刊号:53-1134/D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9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云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03
复合影响因子:0.86
总发文量:2629
总被引量:8130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4.4896
立即指数:0.04
期刊他引率:0.9496
平均引文率:10.1964
  • 机制研究与社会学本土化的进路

    作者:王德福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一自社会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建立之时,中国社会学者就一直自觉地进行着学科本土化的努力。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本土化的进路是明确的,那就是社区研究。社区研究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足以证明这条本土化进路的历史正确性。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社区研究尚未充分展开、社会学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才刚刚起步便被迫中断,遑论建立成熟的中国社会学理论...

  • 三种机制分析的比较研究

    作者:曾凡木 刊期:2016年第02期

    华中村治研究团队提出要进行有效的机制分析。在我们研究方法的话语中,"机制分析"是一个新的词汇,但从华中村治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它的提出是总结性的,而非开创性的。因为华中村治研究的整个过程从来都是机制分析,无论是贺雪峰老师经常提到的"背后的逻辑",还是其他同仁所分析的"经验"研究。华中村治研究的方法是实践性的,所谓新方法的提...

  • 作为认知媒介的中观机制

    作者:林辉煌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往往只叙述宏观的理论,注重概念和框架本身的周延性,而不关心来自微观经验的具体回应。这种研究容易使理论成为一种脱离现实的自我演绎,结果是对现实问题的错误解释,甚至是对实践的错误引导。另外,因为没有来自生活的牢固根基,纯粹理论的演绎就容易成为依附品,最典型的是对欧风美雨的膜拜,从而丧失了学术的主体性,无法形成中...

  • 实践社会学的时空关系分析

    作者:刘燕舞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社会学理论中,"实践"是由社会学大师布迪厄提出的一个经典概念。在布迪厄的视野里,"时空"是嵌入在实践过程中的,也是实践的重要特征。然而,布迪厄的实践分析,更多地还是重视了"空"的作用,而对"时"的强调是不够的。在国内社会学界,较早提出实践社会学概念并付诸研究实践且取得了卓越成效的是孙立平先生及其团队。不过,孙先生他们从克服...

  • 经验研究的实践论

    作者:吕德文 刊期:2016年第02期

    十多年前,华中村治研究群体提出了经验研究的三原则: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和直白的文风,尽管招致诸多批评,至今为止却仍是这一研究群体的共识。从实践论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发现这一共识恰恰符合了经验研究的普遍规律。经验研究说到底是处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过程的本质是将感性认识上升...

  • 民族事务治理与边疆治理的契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的机遇与方向

    作者:张会龙 冯育林 刊期:2016年第02期

    基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现实考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体现了其应有的时代价值.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化建设,实非一日之功。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还须充分把握当代中国内外环境及其给制度完善带来的机遇存量。只有在此基础上,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的丰富...

  • 论民族地区公共治理合法性的再生产

    作者:韦正富 刊期:2016年第02期

    民族地区公共治理合法性是民族地区民众对公共事务治理系统的支持与认同。治理合法性作为社会公众对治理主体的支持与认同是公共治理系统进一步推进公共治理改革与创新的社会资本,公共治理主体推进公共治理变革与创新之目标也就在于扩大或增加这种社会资本。因此,公共治理的变革与创新活动可以假设为公共治理合法性再生产的活动。本研究基于再生...

  • 缅甸吴努政府时期的族际关系治理析论

    作者:钟贵峰 刊期:2016年第02期

    缅甸的独立标志着缅甸民族国家建设进程的开始,也意味着民族国家制度框架下族际关系治理的开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缅甸独立伊始便不断涌现出各种民族问题,族际关系的紧张态势便不断凸显。吴努政府上台后,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族际关系治理。由于族际关系治理蕴含着"大缅族主义"和中央集权取向,因而治理的方式、方法...

  • 概念之辨:政治信任、政治认同与政治合法性——以政治信任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唐斌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政治学中,政治信任、政治认同与政治合法性是三个相似的核心概念,三者之间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现阶段大部分研究成果对三者的区别未加细致地厘定,导致这些成果研究对象上的混乱。以政治信任为中心来考察,政治信任与政治认同、政治合法性在内在本质、指向对象、构建路径等三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考察不仅是在理论...

  • 群众路线与我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进

    作者:田先红 刊期:2016年第02期

    本文旨在从群众路线的视角来检视中国信访制度的变迁逻辑。论文将中国信访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国前、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纵观中国信访制度变迁的历程可知,信访的科层化特性不断增强,信访部门在科层体制中的地位不断强化。它从建国前的一项非正式制度演变为建国初期的一种初级辅助性制度设置,到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则...

  • 制度、制度变迁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迁: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

    作者:李锐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中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现有研究只关注对于变迁过程的描述,并没有深入分析导致变迁产生的因素,同时也缺乏一个整合性的分析框架。本文在新制度主义三个流派对于制度变迁不同解读的基础上试图构建一个整合性的分析框架,以期用该框架来解释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变迁的逻辑过程。制度环境(权力结构、制度...

  •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方式的转型研究

    作者:汪馨兰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网络信息传播的新特征颠覆了传统信息环境下枯燥抽象、单向传播、单一封闭的传播格局,这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方式的转变成为必然诉求。新形势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新型实现方式可以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从抽象式转变为形象式、从独白式转变为对话式、从单一式转变为立体式。本文从网络信息技术对民众产生深刻...

  • 新媒体时代增强地方行政首长网络思维研究

    作者:吴韬 刊期:2016年第02期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的新要求。地方行政首长是地方行政事务的主要领导者和执行者,其职务特殊、地位重要、影响深远,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引领作用和执行能力。新形势下,以的网络观为指导,增强地方行政首长的网络思维,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适应新媒体...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党模式的转型——以政党的组织规模为视角

    作者:刘学申 刊期:2016年第02期

    党员流入量连续两年以较大幅度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建党模式从粗放型的"数量建党"向精细化的"质量建党"转型的结果。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组织规模的演变为历史线索,通过分析民主与集中、党员数量与党员质量、组织规模与组织效能等范畴的辩证关系,探讨中共建党模式转型背后的科学依据、客观必然性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为中国共...

  • 法治中国建设阈境下现代公民人格的缺失与塑造

    作者:徐志达 刊期:2016年第02期

    现代公民人格作为衡量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塑造现代公民人格,二者都以公民主体性为前提和要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结点和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现代公民人格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人格的义务本位性、私人至上性、权威依附性。现代公民人格的塑造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社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