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学刊

云梦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Yunmeng

杂志简介:《云梦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3-124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政治学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_茶道哲学研究专题、当代学术史研究、屈原研究、哲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国际刊号:1006-6365
国内刊号:43-1240/C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36
总发文量:2177
总被引量:4254
H指数:20
立即指数:0.0159
期刊他引率:1
  • 西方伦理学史诸概念和命题之释义

    作者:邓安庆; 蒋益 刊期:2020年第02期

    一、厄索斯(ethos)厄索斯(ethos)来自古希腊文εθοc,一般具有习惯、习俗、气质、性格和性情等含义。ηθοc的形容词ethikos、ethika是有性情的、有品格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伦理学”就是对ηθοc的改写而来。于是,在哲学伦理学中ethos就直接作为表达“伦理”的术语,其世俗的含义指流传而来并共同塑造人的交往形式的生活习惯、...

  • 中外生态环境哲学的传统与创新--2019年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年会会议综述

    作者:周国文; 张璐 刊期:2020年第02期

    2019年6月15日至16日,中国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2019年学术年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八十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中外生态环境哲学的传统与创新"的会议主题,以分组报告与专题讨论的形式,从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再阐释、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及时代趋向、环境伦理概念及时展、生态文明实践的取向及热点问题等四个方面阐...

  • 新中国十七年图像文化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作者:李松; 王梣力 刊期:2020年第02期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图像文化史作为新兴的研究方法进入中国,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文化生产与传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同时,西方图像学研究为各类文学、美术、电影等作品的解读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支持,研究者把图像学理论与文本分析有机结合,展开了艺术学与文化研究的批评实践。"十七年"时期的图像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与美学价值,目前已经...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展望

    作者:蔡旭 刊期:2020年第02期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经历了计划信用、萌芽、起步、加速发展四个阶段。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在信用立法、征信体系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新时代,我国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是继续加强这三个领域的建设。

  • 《国殇》《礼魂》和楚国战争失败罪

    作者:黄震云 刊期:2020年第02期

    夏、商、周和楚国有军事法。既然有军事法,可以确定当时的楚国有战争失败罪,说明《国殇》不可能用来祭祀战争失利或者战死的将士。根据《九歌》的属性和具体内容来判断,此诗应该是纪念楚怀王的礼乐作品。

  • 杜甫《秋兴》八首与“悲秋之祖”《九辩》--杜甫对宋玉悲秋意识的承继与发展探微

    作者:李金坤 刊期:2020年第02期

    "诗圣"杜甫与"悲秋之祖"宋玉精神相通,宋玉的代表作《九辩》开创了寓悲情于秋景的全新境界,杜甫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从意象、意境及精神境界对宋玉的《九辩》都有全面的承继与发展,由此而成为唐诗悲秋主题的典范之作,代表了唐诗悲秋主题的最高成就,既体现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兼容并包的好学精神,也彰显了文学发展的自然...

  • 城市品格与城市伦理--上海城市品格的伦理探讨

    作者:陆晓禾 刊期:2020年第02期

    城市品格包含城市主体的行为特征和德性状态,其中决定主体品格的质的规定性的要素是主体的道德,是其比较稳定的德性状况,也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城市伦理在城市品格形成中的作用,探讨城市品格的伦理基础以及处理城市关系的伦理原则,这不仅对于上海城市品格的坚持,而且对于多地城市精神的倡导和城市品格的塑造都具有意义。城市规划需要有品格的城市...

  • 战争与道德记忆

    作者:向玉乔 刊期:2020年第02期

    军事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战争道德记忆。战争是人类难以彻底医治的伤痛,但也给人类留下了大量战争道德记忆。探究战争中的道德记忆,不是要为战争进行道德辩护,更不是要美化战争留给我们的道德记忆,而是要论证战争与道德记忆的紧密关联性,并且推动人们从伦理的角度深刻认识战争的内涵、本质和特征。战争道德记忆具有双面性。由战争催生的...

  • 《论语》文本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陈科华 刊期:2020年第02期

    《论语》的文本形式构成无疑是影响读者对孔子思想作整体性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论语》文本篇幅之所以如此之少,原因与儒学内部的分化及儒学意识形态化有关;以《论语》为书名是孔子后学对"圣人之言"的价值推崇;"问答"作为《论语》文本的体裁选择是为了通过语境重构来保持文本的开放性,让读者主动参与到对孔子思想的创造性理解;缺乏情景语境的"...

  • “利己与利他”及其同“两个中心”的关系

    作者:杨世宏; 热河木江·巴拉提 刊期:2020年第02期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反映了人的生态位,即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生态责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为人"与"为自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直接"为自然"(利他),最终"为人类"(利己);没有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和互补的,具有相同的中心,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道德体系。

  • 新媒体流行文化中意识形态的隐性线路及问题检视

    作者:刘艳娥 刊期:2020年第02期

    新媒体流行文化将受众建构成"媒介真实"里各种可能的关系主体与利益主体,影响其生活观念、身份认知、社会态度、实践行为、社群关系和共享信仰,带来受众意识形态认知被、社会共同体关系与意识形态实践秩序被解构、信仰取向异化、社会共同基础弱化等潜在问题与风险。以"良善意志"参照系建构、"实用美德"建设、"主体间关系"平衡等显性操作,强化新...

  • 论马克思无产阶级概念的缘起--《〈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一个核心向度

    作者:熊亮 刊期:2020年第02期

    马克思毕生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对无产阶级概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轴心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首次诠释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观念及其思想的发源地、历史使命以及理论武器,既是早期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鲍威尔、魏特林以及卢格思想的批判式吸收,也是对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超越式清算,更是马克思所找到...

  • 论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

    作者:肖瑞峰 刊期:2020年第02期

    刘禹锡与韩愈的唱和诗今仅存《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这首以剖白心迹、倾诉心声为主旨的五言古诗的问世,在刘禹锡的创作生涯中是一次飞跃:不仅大幅度拓展了诗的容量与张力,而且强化了诗的抒情功能,将此前的泛泛言志导向"不平则鸣"的渠道。它为刘禹锡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调、规定了方向、设定了路径...

  • 韩少功的“习作”和“起点”考辨

    作者:原帅 刊期:2020年第02期

    韩少功七十年代的写作没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而新时期的"伤痕"写作也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1974-1984年是韩少功的"习作期"。从七十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关系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夜宿清江浦》。从酝酿"寻根"、形成风格的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1980年的学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