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纵横

炎黄纵横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纵横》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3809
总被引量:193
H指数:3
立即指数:0.0032
期刊他引率:1
  • 深化协商民主正当其时

    作者:葛瑞原 刊期:2014年第09期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以其端正的党风及良好的政风为进入深水区的各项改革事业保驾护航。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助推全面深化改革,正当其时,正应其势。也就是说,党群、干群关系越是密切,党风越是清正,政风越是清明,改革越是深入,民主协商就越要深化,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光明行——记民主人士应中共之邀参加新政协

    作者:李友唐 刊期:2014年第09期

    1949年4月25日,致电在西柏坡的刘少奇、、、任弼时,通知即将在城南庄召开书记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邀请港、沪、平、津等地各中间党派及民众团体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区,商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4月27日,致信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对有关问题作了详细说明。信中说,这个准备邀请各派和人民团体来解放区召开的会议,名称拟...

  • 一代名中医俞慎初

    作者:肖林榕 刊期:2014年第09期

    俞慎初,是当代中医临床学家、医史学家、福建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他于1915年11月23日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里美村。其父俞介庵为当时邑之名医,精于内妇儿科,享有盛誉。俞慎初完成初中学业后,便随父研习中医,白天在福清城关裕济中药铺抄方临证;夜间则攻读《内经》《伤寒论》等岐黄经典。

  • 刘文炳闯出特色的“稻路”

    作者:林盛 刊期:2014年第09期

    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与研究员、尤溪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顾问刘文炳,用半个世纪的心血,闯出了有自己特色的“稻路”。1957年9月,刘文炳从龙岩农业学校毕业后,到尤溪县管前农技站当农技员。管前公社农技站位于尤溪县与沙县交界处,交通不便,设施简陋。刘文炳认为,在这样山区工作,必须探索新技术、发明新品种,将单纯推广功能的农...

  • 坚守传承传统技艺 用心铸就雕艺人生——记省级非遗传承人徐元宝

    作者:陈国孟 刊期:2014年第09期

    今年五六月,“珍藏坊”坊主徐元宝三喜临门:一是捧回了由省政府颁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大红奖状,二是“莆田木雕徐元宝传习所”由市文广新局授牌成立,三是获评“莆田市劳动模范”。徐元宝40岁出头,从事木雕手艺却有26年,是位年轻的“老木雕师”。他说:“传承发扬莆田木雕是我的心愿。我从16岁开始学白...

  • 敦厚当公仆 诚心为人民——纪念吴敦诚同志

    作者:孙子清 刊期:2014年第09期

    吴敦诚同志是从革命老区周宁走出来的共产党员。他懂得人民群众在党的工作中的地位与分量,懂得发扬党联系群众的革命传统,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关系。吴敦诚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论在何时何地,也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心中都装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后期,他到霞浦溪南公社当党委书记,重视抓生产和群众生活,整个公社的粮食和副业生...

  • 老红军王定国重走长征路

    作者:吴志菲 刊期:2014年第09期

    在王定国家里,有一幅名为《强渡嘉陵江》的水墨画,是她于1996年10月,长征胜利60周年的日子所作的。约4米长的长方形画面上,乌云密布,山色苍茫,红旗翻卷,江水奔腾,炮火击起了数道冲天水柱。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划着木船向江岸猛然攻击。气势磅礴的画面,生动地再现了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大无畏气概。画的下部空白处是、林月琴等20多位长征亲历...

  • “报迷”

    作者:伍弱文 刊期:2014年第09期

    大凡成功人士都离不开阅读报刊,更是如此。一生中,报纸信息给他带来不少机遇,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报迷”。最初希望以报纸为武器来改变世界。他最先接触的报纸是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同盟会主办的《民主报》、《民报》等。1911年他从《湘江日报》上第一次读到“社会主义”这个词。

  • “红军青年冲锋季”之始末

    作者:李玉勤 刊期:2014年第09期

    1984年初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首任部长王宗槐中将和曾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和副主任的肖华、刘志坚将军在一起,共同回忆50年前中央苏区红军创造性地开展了“红军青年冲锋季”竞赛活动。他们认为,“红军青年冲锋季”是我军青年运动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应该加以褒扬。可是年代久远,那次青年竞赛活动的口号和内容已经淡忘了。所幸青年...

  • 刘少白三赴延安五受接见

    作者:王学亮 刊期:2014年第09期

    刘少白(1883~1968年),山西兴县人,曾是清王朝最后一次科举的贡生。1937年秘密加入共产党。 刘少白第一次到革命圣地延安是1938年6月,一是为接上党的关系;二是为转道西安购买高质量的印钞票用纸。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统战部长的王若飞热情地接待了这位老朋友,并带他去见暂留延安的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刘少奇。

  • 天堂与地狱间能往返 阳光与冤屈中能生活——记李敦白与他的中国妻子

    作者:范学芝 刊期:2014年第09期

    当代中国有一位传奇人物,称他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华莱士说他是“唯一的美籍中国共产党党员”。此人两次蒙冤入狱,但始终对中国有特殊感情,他就是李敦白。出狱后他找到真爱 李敦白原名里滕伯格,1921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市,父亲是当地著名的律师,母亲是俄罗斯移民。

  • 林迈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国际无线电工”

    作者:王祖远 刊期:2014年第09期

    林迈克,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早年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南威尔士州工业调查所所长助理。1937年,他受聘北平燕京大学任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

  • 华侨将军: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

    作者:葛美荣 刊期:2014年第09期

    曾生,原名曾振华,广东惠阳(今宝安)人。父亲是澳大利亚华侨工人。1923年,13岁的曾生随父亲离开故乡去悉尼商业学院半工半读。 1929年,曾生来到广州,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1933年7月,曾生升入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读书。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九”抗日救国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山大学的学生积极响应,在广州发起了数次大规模的游行...

  • 华侨出身的抗日名将张炎

    作者:马涛 刊期:2014年第09期

    参加淞沪抗战张炎,字光中,1902年9月22日,出生在越南海防市,父亲张河珍祖籍是广东省吴川塘缀镇樟山村,由于家境贫寒,背井离乡,从中国来到越南。辛亥革命后,张河珍思乡心切,带着10岁的张炎回到了家乡。回乡后不久张河珍就病逝了。张炎有个堂兄叫张世德,当时在孙中山领导下的粤军担任连长。张炎在父亲去世后投奔了堂兄,从此开始了行伍生涯。

  • 菲华侨领黄祖贻轶事

    作者:吴煜煜 刊期:2014年第09期

    黄祖贻,福建晋江深沪人,生于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 黄祖贻的父亲黄秀烺,系东南亚一带著名的华侨富商,在菲律宾发迹后,慈善为怀,热心公益,修桥造路,扶助孤寡,曾向清廷捐献巨资,诰封一品忠宪大夫。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民国5年(1916年)大总统黎元洪授予“嘉禾勋章”及“急公好义”匾额。黄祖贻的母亲陈乌腊,系深沪颍川陈氏名门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