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风

粤海风杂志 省级期刊

Yuehaifeng

杂志简介:《粤海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3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观察·香港、专题·聚焦_文化强国视域下戏曲电影发展研究专题、理论·瞭望_蒋述卓文化诗学评论小辑、文本·场域、文本·场域_...

主管单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7183
国内刊号:44-1332/I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1581
总被引量:1094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人文学科的自杀和复活

    作者:祖慰 刊期:2014年第05期

    【文胚】中国古代诗论云"情乃诗之胚";我这篇枯涩的文字是"惑乃文之胚"。作为巴黎《欧洲日报》专栏作家与文化记者的我,曾在巴黎采访过许多人文学科的讨论会。我感觉,所有人文的讨论会,和自然科学的学术会议迥然不同,相当尴尬又无奈:人文学人们宣读完论文后,常常会冷场,论辩很难得展开。原因既清晰但又让人惊愕:因为每篇论文的基本概念都...

  • 关于老子与哈耶克的一种比较

    作者:张耀杰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教授新近出版的《重读哈耶克》的代导论《良序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是他此前为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新中文版所写的导言;其中引用的篇首题记"天有显道,厥类惟彰",出自《尚书·周书》的"泰誓下"。2014年5月9日,韦森教授在"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写作和出版的时代背景"的演讲中,首先引用的篇首题记依然是"天有...

  • 革命断想

    作者:黄健 刊期:2014年第05期

    1在帝王将相的宫廷戏剧和红色革命经典的诡异结合,英雄仍然是帝王将相,在政治上获得了统治地位,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的人物。仍然是家的延伸,家才是最终的归宿,人民并不是什么重要的部分,所谓的解放与幸福不过是获得支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而已,一旦不需要的时候,农民、底层工人等等,重新回归到被压迫的位置。而这样一种事业型的路线,最终无形中教导...

  • 也说中国人的“崇美”心态

    作者:韩晗 刊期:2014年第05期

    国内外普遍认为,当代中国理所当然地应算是一个"复杂中国",一方面,整个国家正在飞速崛起,大量的资本、资源以高速流动的形式带动着国家经济指数的增长;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环境、民生、贪腐问题亦为世界所瞩目,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成为这个超级大国走向复兴的最大障碍。在这一特殊的语境下,各种意识形态,政见观点也层出不穷,堪称1949年以来思想...

  • 作家的操守——从陈徒手对浩然的“纪实”说起

    作者:郭铁成 刊期:2014年第05期

    陈徒手修订版的《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中国文坛纪实》(初版是2000年),以纪实的形式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部分学人、作家的遭遇。这本书大都来自对当事人、当事人亲友的亲自采访,或难得一见的档案材料,是很艰辛的劳动成果,且大体如王蒙在"序"中所说:它"写得细,生动,材料挖得深而且常有独得之秘至少是独得之深之细"。

  • 致敬体的美容

    作者:启之 刊期:2014年第05期

    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动不动就给发致敬电、写致敬信。而且《人民日报》也特别热爱这些函电,至少也要把它们置于二版首位。看了无数致敬函电之后,我决定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致敬体。刘勰有句名言:"文变染乎世情,废兴关乎时序。"大意是文学(文风、文体)随着时代而变。而时代这个因素中,还包括着统治者的好恶。曹操父子雅好词章,惠及...

  • 旧事琐忆

    作者:刘世南 刊期:2014年第05期

    吴江2003年9月中旬,我接到江西《百花洲》文艺杂志编辑洪亮先生的信,附了吴江老先生手札的复印件:洪亮同志:寄上最近出版的拙著一本。听说江西师范学院有位刘时南先生,熟读四书五经,不知你认识否?为学要多交朋友,互相切磋辩难。(下略)吴江9.15我很惊奇:这位中共的"大秀才"怎么会知道名不见经传的我呢?我颇有"孔北海乃处长知天下有刘备...

  • 我认识的一位老华工

    作者:陈传席 刊期:2014年第05期

    我对一战时中国华工赴欧问题向无研究,但我上中学时认识一位老华工,他说他去法国从未做过苦工,而是帮她们"印种"。当时法国男人死于战争中太多,几个城市连及农村,几乎没有中青年男人,只剩下女人。他们去了主要是陪法国姑娘睡觉,帮助她们怀孕生孩子。几十年来,我也一直认为华工去欧是为了帮她们传宗接代,而书上讲华工在欧洲受苦,都是宣传词。后...

  • 我的导师唐启运先生

    作者:苏新春 刊期:2014年第05期

    启运先生是我的硕士导师,出生于广东电白,除了四年的北大求学生涯,一直工作生活在广东,是一位地道的南方学者。在先生论著结集出版时,我参与了一些具体编务工作,也有了重新学习的机会,作为学生,实感荣幸。先生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语言学家。新中国成立那年他20岁,先是进入元帅任校长的南方大学,在进入社会之初接受了责任与担当的严格教育。

  • “完成自己”:郁达夫的政治品格

    作者:张震 刊期:2014年第05期

    早有论者注意到郁达夫的政治才能与志向。郭沫若在《论郁达夫》中写道:"达夫应该是有政治才能的,假如让他做外交官,我觉得很适当。"[1]刘纳也在《郁达夫——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一文中提到:"郁达夫的‘志’在哪里?在艺术,其实,也在政治。"[2]不过,大多数对郁达夫政治活动的讨论,都集中在对其策略、后果的评价上,或者说,都是用现实政治的...

  • 阮章竞笔下的民国中山社会——以《故乡岁月》为中心

    作者:胡波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一、引言:回忆的价值与讲述的意义 尽管近年来民国的历史研究大有成为"显学"之势,但是无论是对于广大的民众还是众多的研究者来说,民国在他们的心目中依然印象模糊。大到民族国家,中到局部地区,小到人物事件,历史记忆的空白之处实在不少。一方面因中国历史悠久、广土众民,要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确实太多,人们还来不及对民国的历史进行过多的关注...

  • 1953年上海的“周扬派”与“胡风派”之争

    作者:张均 刊期:2014年第05期

    "胡风文艺思想讨论会"于1953年1月正式结束。这一年,胡风度过了建国后最为平静的一段闲居生活,"胡风派"的作家绿原、路翎和鲁藜等,也纷纷亮相《人民文学》。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北京一片"平静",上海文艺界"周扬派"与"胡风派"之间却波澜横生。该年6月,围绕胡风青年友人耿庸的著作,彭柏山、刘雪苇等"胡风派"与夏衍、唐弢等"周扬派...

  • “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

    作者:李万武 刊期:2014年第05期

    "泛文学化"不是个好东西,就像"泛市场化""泛商品化"不是好东西一样。这个贬义词不是人的随意杜撰,它就隐身于当下文坛甚是汹涌的当家潮流。实际上,已经有许多文学同行都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强势存在,只是不便于,或不愿意用"泛文学化"这个贬义词点破或戳穿它。有人用"赝品时代的赝品写作"(上海,吴亮),有人用"现代文学的终结"(北京,格...

  • 被误读的网络文学

    作者:李定通 刊期:2014年第05期

    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网络文学的讨论一下子热闹起来,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年初,《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年度研究报告2013》提出网络文学产业"一起创"三足鼎立之势形成;4月,作协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研究部署文学网站开展"扫黄打非·净网2014"行动;6月初,展开"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的大讨论。相关网络文学的话题一直在发酝...

  • 从舌头说起:《多余的话》再解读

    作者:傅修海 刊期:2014年第05期

    说到"吃"和"睡",瞿秋白和他的《多余的话》是绕不开的。瞿秋白目前可见的文字中极少论及吃喝,但并非没有。而且一旦说起便感"多余"。例如,《多余的话》的结尾里,他就郑重而随意地扫了看似"多余"一笔: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