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风

粤海风杂志 省级期刊

Yuehaifeng

杂志简介:《粤海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3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观察·香港、专题·聚焦_文化强国视域下戏曲电影发展研究专题、理论·瞭望_蒋述卓文化诗学评论小辑、文本·场域、文本·场域_...

主管单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7183
国内刊号:44-1332/I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1581
总被引量:1094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我们的梦乡,我们的故乡

    作者:敬文东 刊期:2014年第04期

    古人,我们长胡须的儿童啊,除了在时光的另一头,对我们饱含祖先的秉性和脾气,还佩戴着某种至今不为我们所知的古典性,至少同梦乡的距离比我们更近——占梦术在远古时期广为流行和受人追捧,足以坐实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满眼都是"野旷天低树""云深不知处"的时代,就怪不得唐人高达夫在送别朋友时,有太多的感慨和忧伤:"眠时忆问醒时事,梦魂...

  • 民粹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作者:杨春时 刊期:2014年第04期

    民粹主义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发生的一种反现代性思潮,它具有大众崇拜、推崇民间思想,反对精英主义等思想内涵。民粹主义也是当代中国一股重要的反现代性的社会思潮,应该对这股思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批判。一、改革开放后精英体制的形成改革开放首先是对""的拨乱反正,然后是对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进行改革。早在五六十年代时,就有刘...

  • 对《鲁迅〈故乡〉阅读史》的阅读与思考

    作者:张全之 刊期:2014年第04期

    日本学者的鲁迅研究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继"竹内鲁迅"在80年代广为人知之后,陆续涌现出的鲁迅研究专家像丸山升、伊藤虎丸、丸尾常喜、北冈正子、藤井省三等都在中国享有盛誉。他们的著作翻译到中国后,都会引起中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以至于有些学者沿用"竹内鲁迅"的说法,继续给日本学者加冕,相继出现了"丸山鲁迅""伊藤鲁迅""丸尾鲁迅...

  • 鲁迅与托派:互为“疑障”的隔膜

    作者:宋欢迎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两个口号"论争中,就周扬等人倡导的"国防文学",托派署名"徐行"者在论争开始前就曾有批驳,鉴于此种情况,即如茅盾所言,在鲁迅等人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后,"周扬他们趁机放空气说,不但托派反对‘国防文学’,鲁迅派现在也反对‘国防文学’了,用意是把鲁迅和托派并列,是十分恶毒的玩弄政治手腕"。

  • 胡风为何不“投降”?

    作者:杨学武 刊期:2014年第04期

    引子:王芸生"投降"1949年年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国民党总裁收拾残兵败将,"料理后事"准备逃往台湾;共产党领袖一面运筹帷幄策动"宜将剩勇追穷寇",一面殚精竭虑筹划建立新政权。此时,国共在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展开了一场对文化名人的激烈争夺战。国民党虽大势已去,但"贼心不死"以图东山再起,仍有一部分文化名人"死心塌地"地跟...

  • 读书的欲望与向度

    作者:李伯勇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一欲望就是需求的愿望,它首先与人的生理需求相关,是人的本能。人有些欲望与动物的欲望相通,如吃喝拉睡、性欲等生存欲望,以及亲情爱情,它随着某种境况的递进(比如由小到大的年龄、睡眠不足、饥饿等)状态而强烈或衰退(如老年,吃饱、睡足、满足等)。附着于生理欲望的某种精神性,或叫做对这种欲望的感知状态,我把它称之为生存精神性,或本能精...

  • 就“史实辩正”再答吴永平先生

    作者:叶德浴 刊期:2014年第04期

    2007年年初,我从书稿《胡风、冯雪峰的友谊历程》中选择了几个章节组合成一篇文章《友谊的裂变和友谊的回归》(以下简称《友谊》),发表在《粤海风》2007年第3期。吴永平先生在《粤海风》第5期发表《胡风、冯雪峰交往史实辩正——关于叶德浴〈友谊的裂变和友谊的回归〉》一文,对我的文章提出批评,认为"叶文对胡风与冯雪峰交往历史的描述颇多失...

  • 从《文学江湖》看台湾“反共文学”史观

    作者:马泰祥 刊期:2014年第04期

    台湾作家王鼎钧的文学回忆录四卷本,即《昨天的云》(1992)、《怒目少年》(1995)、《关山夺路》(2005)和《文学江湖》(2009)在海峡两岸渐次出版,以及两岸读者在传媒热销大潮下所形成的文学阅读盛况,使得这份文学回忆录的生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学事件。四册巨著,作者以个体经验的目击与实感、亲历与反思来挑战历史宏大叙述的暴虐粗粝而...

  • “”之文学不可视而不见——从《新中国60年中短篇小说典藏》说开去

    作者:周思明 刊期:2014年第04期

    报载:人民文学出版社近年出版了一套《新中国60年中短篇小说典藏》,这套丛书一共9本,按时间顺序编排。但吊诡的是,1966年开始的十年居然没有作品编入。有资深人士告知,那十年(指""时期)的确没有什么值得载入史册的小说,并非出版社故意遗漏(文见《张艺谋的隐秘"归来"》2014年5月21日《南方日报》)。由是,生发了笔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编...

  • 鲁迅在广州的“别有追踪”

    作者:陈漱渝 刊期:2014年第04期

    1927年1月18日,鲁迅抱着梦幻来到了羊城,刚经历了一番海上风涛的他又经历了另一番陆上风涛,原来的梦幻又在梦境中被放逐了。鲁迅跟他的爱人许广平是1926年9月2日在上海分手的:鲁迅乘"新宁"轮由上海赴厦门;许广平则于同日乘"广大"轮由上海回到她的故乡。当时广州政治风云诡谲多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民党内部实际上已经分为三派;一派是...

  • 边缘何处得风流

    作者:王际兵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一切事物,需要我们辨识"它是什么"的时候,这就注定了它的"边缘"。没有进入先验的理论,无法成为思想的前提,边缘如同为黑夜所笼罩着而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一旦进入视线又模糊不清遭人非议。广东,或者说岭南,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人所非议的边缘视域。用《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一书开篇的话语来说:"在中国,也许很难再找一个地方像广东这样,受到那么...

  • 文学研究应当回归本原

    作者:潘小松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一笔者学习外语30年,从事外国文学翻译20年,从事文学评论工作20年,每天的阅读几乎都跟学术意义上的文学评论有关。然而,笔者却发现自己越接近所谓的学术成熟期,对文学作品的感觉却越漠然,审美的能力一天不如一天。时常想:一个人是否随着阅历的增加对文学作品的感觉越发迟钝?抑或是:阅读能力上的理性的成分影响文学审美趣味?

  • 舌尖上的唐诗

    作者:吴中胜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主持人(吴中胜):最近《舌尖上的中国2》又携着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重返了家家户户的荧屏。美食勾起了人们胃的冲动,美食背后的故事触动了人们心头的情愫。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些美食的味道不仅仅是停留在舌尖,更弥留在心头,让人忍不住去做更多的探寻。美食不仅是物质,也是美学,更是文化,让人想起诗。最近邀请了几位美食与诗歌同好,谈谈"舌尖上...

  • 新诗的精神转向与探索性写作——从诗人有三条命说起

    作者:庄伟杰 刊期:2014年第04期

    一细细揣摩,诗人大致有三条命:第一条命应是自然状态中的生理性的生命;第二条命乃是其书写的作品的生命。相比之下,作品往往比人长寿,诗人都活在自己的作品里。那些优秀的诗作,可以让读者记住诗人,记住诗人的思想、追求和人文品格。可见,诗人的第三条命便是其高尚人格、精神重量和生命境界。一个诗人有多大价值?一个人的写作到底能走多远?固...

  • 为什么读中国文化经典

    作者:仲大军 刊期:2014年第04期

    我出生于1952年。这个年龄段的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一代,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先后经历过""""和改革开放等历史巨变。我的思想基础或者说知识结构是经过三个阶段奠定的。第一阶段是中小学期间以及1968年初中毕业后,进工厂、当兵、复员到地方电信局这二十年,主要学的是思想,马列主义。特别是到了""后期,理论学习抓得很紧,大批的马列著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