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风

粤海风杂志 省级期刊

Yuehaifeng

杂志简介:《粤海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3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观察·香港、专题·聚焦_文化强国视域下戏曲电影发展研究专题、理论·瞭望_蒋述卓文化诗学评论小辑、文本·场域、文本·场域_...

主管单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7183
国内刊号:44-1332/I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1581
总被引量:1094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诡画神游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一)

    作者:刘一行; 翁少敏 刊期:2008年第02期

  • 真理与解放

    作者:徐南铁 刊期:2008年第02期

    我记得小时候曾经听父亲说起他年轻时候的事情,有一次他搭乘的汽车因为带有电影拷贝,路上冒烟起火。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认为电影胶片是危险的易燃物品。其实在我的时代,电

  • 海外偶像崇拜:中国学术的迷障

    作者:谭运长 刊期:2008年第02期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如果要全面总结这些年来的中国学术发展,评选学术界的风云人物的话,几位美籍华裔学者大概将榜上有名。如文学史家夏志清,文化思想史家余英时,文学评论家李欧梵,以及已

  • 从道德理想主义到政治理想主义

    作者:杨春时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现代性与政治理想主义中国现代性遭遇的意识形态陷阱之一,就是政治理想主义。所谓政治理想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想体系,它追求一种完美的政治制度,对现实的社会抱批判的、革命的态度。政治理想主义的产生,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反动。现代性本来是一种世俗文化,它以人的欲望和理性精神战胜了

  • 我是我自己的人质

    作者:耿占春 刊期:2008年第02期

    人质——他意识到这是他自身处境的隐喻。一个隐喻吗?我是人质,意味着我的不自由。意味着一种危险的、威胁性的处境。一种被取消了自由意志的生存,听命于威慑性的力量而不是听命于理性与良知的生活。是人质而非囚犯。囚犯不自由,但他的不自由是作为对他的罪错的一种惩罚。囚犯是对理性、法

  • “德”、“赛”先生下楼难

    作者:吴立昌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上篇不管当今学界对"五四"怎么反思,《新青年》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历史功勋是永远抹不掉的。"只听楼板响不见人下楼。"自打《新青年》九十三年前呱呱坠地,中国人就已听见"德""赛"先生准备下楼的脚步声可是,这个"楼"难下得很呐!

  • 从新教伦理到大众消费

    作者:鞠惠冰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资本主义起源的动力马克斯·韦伯在追溯西方资本主义兴起的背景时,把宗教与经济放在一起考察,他从广义上把宗教定义为一种意义的联系与行为规约的系统,其目的是要研究这些要求促成了何种动机,造成怎样的社会效果。在这个背景下,韦伯特别注意宗教改革以及加尔文教派。

  • 叹息就是我的歌唱

    作者:牛汉 刊期:2008年第02期

    我从小是放羊的孩子,经历过大灾大难。新中国建国以来,也过得很不平静。我是个很普通的很真实的人。从十五六岁写诗,到现在八十四岁,没有动摇,没有违背人文的精神,坚持写到现在,真是很难,很难。在当代中国,作家、诗人要保留个性真是很难。

  • 我眼中的冯友兰先生

    作者:单纯 刊期:2008年第02期

    冯友兰先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冯友兰先生基本上是20世纪的一个同龄人。他于1895年出生,1990年去世,活了95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大体是跟20世纪同龄的。而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意义特殊的时代,实际遇到了所谓"2000年未有之变局",就是说从一个我们说的封建时代到1911年间建立的民国,即

  • 讲堂上的废名

    作者:眉睫 刊期:2008年第02期

    著名京派文学家废名先生,不但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个出色的教授,他生前留下多部讲义、讲稿,可惜大多未正式公开出版,随着2007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废名讲诗》一书,他的讲稿大多由此

  • 《新青年》与“新人文主义思潮”

    作者:袁国兴 刊期:2008年第02期

    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热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但这种学术热情到底给我们的文学研究带来些什么,却需要进一步清理。在一般的"文化视角"的文学研究中,秉承的话语资源主要是思想和意识分析。应该说思想和意识分析是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化

  • 胡适的“诤臣”、“诤友”理想和实践

    作者:魏邦良 刊期:2008年第02期

    1933年,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于3月31日、4月28日连续写信请胡适出任教育部长和驻德大使,胡适回信拒绝。胡适认为,一旦他加入政府,他就没有现在这么自由,也就不可能保持一种独立,也就不能对政府进行一种有效的监督了。他在谢

  • 萧军给胡乔木的三封信

    作者:葛涛 刊期:2008年第02期

    众所周知,"鲁门小弟子"萧军和的文化秘书胡乔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进行了两次论争,但是这两次论争的详细内容却很少为人所知。笔者有幸从萧军先生的女儿萧玉女士那里拜读到萧军先生在本次论争期

  • 杨周翰:在矜持的背后

    作者:柳鸣九 刊期:2008年第02期

    杨周翰先生去世已经有十来年之久,说来奇怪,我还经常想起他,他是我已故师辈人物中经常引起我怀念的一位,虽然我跟他接触甚少,甚至可以说只是点头之交。杨周翰是北京大学西语系的教授,在西语系,以曾获牛津大学过硬

  • 沈从文与老舍的疏离与遥望

    作者:任葆华 刊期:2008年第02期

    早在80年初朱光潜先生语出惊人地表示:"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目前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从文与老舍。"[1]朱先生的说法是否准确当另作别论,但它似乎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沈从文与老舍文学作品的世界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