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风

粤海风杂志 省级期刊

Yuehaifeng

杂志简介:《粤海风》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4-133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观察·香港、专题·聚焦_文化强国视域下戏曲电影发展研究专题、理论·瞭望_蒋述卓文化诗学评论小辑、文本·场域、文本·场域_...

主管单位: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艺研究所;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国际刊号:1006-7183
国内刊号:44-1332/I
全年订价:¥ 280.00
创刊时间:199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1581
总被引量:1094
H指数:12
期刊他引率:1
  • 空间的期盼

    作者:徐南铁 刊期:2004年第04期

    文化体制改革是今年的主流话题之一。盛夏的灼人阳光下,“转制”的躁动开始入侵和颠覆文化人的生活磁场。中国的新闻出版业或许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改革是大势。还记得早几年的国有企业转制,虽然闹得沸沸扬扬,却依然大江东下,一泻千里。人们说广东人只会生孩子,却不会取名字,意思是

  • 中国作家与“干校文化”

    作者:陈虹 刊期:2004年第04期

    什么是“干校文化”?“五七干校”有无自己的“文化”?最近随着“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的开发——即对当年随同中国文化部“五七干校”下放至湖北咸宁向阳湖的六千余名文化人的追踪与纪

  • 青春亚文化的感性素描

    作者:肖鹰 刊期:2004年第04期

    青春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在整体上表现出青春性的感性冲动。这种感性冲动,既有个体生理的因素,是无意识的;又有社会心理的因素,是有意识的。前者表现为个人身体躁动,后者表现为社会反叛行为。当然,这样的区分,只是一种理论的区分,在实际上,两种因素是混合在一起的,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把两者区别开来。

  • 电化教学时代的文学教育

    作者:赵勇; 聂尔 刊期:2004年第04期

    聂尔兄: 近好! 我已经结束了这学期的课程,一年的课上到终了,一些让我困惑的事情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现就有关的问题提出来,与你讨论,希望引出你的思考。你也知道,在给这里的学生上课之前,我已有十多年的讲课经历。虽天生拙嘴笨舌,总想改进而无多大起色,但似乎还没到

  • 精神的疾病还是精神的良药

    作者:闰泉 刊期:2004年第04期

    2004年“五一”前的一天,我受命评阅一篇硕士论文,讨论的是“新理性精神”的建设问题。读完该文我才发现,枉费我在文艺理论和美学行当混了这么多年,此前却从不知道“新理性精神”为何物,真是惭愧之极。我才疏学浅,实在不明白在全球理论尤其是文学理论已经烂熟到几乎毫无余地、各种理论似乎已经彻底“终结”的今天,中国怎么会有人竟如此自信,以为...

  • 全球化时代与现代公民意识的确立

    作者:张福贵 刊期:2004年第04期

    对于中国来说,全球化时代应该是一个整体转换的时代,是近百年来从被动现代化向主动现代化转换的过程。进入新的时代,应该确立现代的公民意识,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从臣民意识、国民意识到公民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一个思想历程。所谓现代公民意识主要包括以

  • 财富“原罪”及救赎

    作者:王少辉 刊期:2004年第04期

    大概在10年的时间里,我对于财富“原罪”(按“经典”的说法,就是原始积累)的看法产生了逆转。这个使我转变看法的时期就是整个90年代:一方面这种积累己见完成,几乎没有遭遇比较大的阻力;另一方面,我的道德理想主义受到严重的挫伤,开始反思自己原来的观念并试图与现实达成和解。依愚见,把财富“原罪”问题放在整个历史上来考察,而且接受黑格尔的...

  • 影响当代中国戏剧编剧的理念

    作者:傅谨 刊期:2004年第04期

    20世纪是中国戏剧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同时也是戏剧编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世纪。导致戏剧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动因,并不是、或主要不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发端的现代戏剧学术研究,虽然这种具有现代形态的戏剧研究方法与著作的出现对于中

  •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胡星亮 刊期:2004年第04期

    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指的是对“20世纪中国戏剧”的研究,而非20世纪对“中国戏剧”的研究。我想用几“多”几“少”,基本上可以概括学术界关于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的基本现状。第一,是较多注重话剧研究,较少关注戏曲及歌剧等的研究。这种情形在学术界普遍存在,而在高校中尤为严重。一般来说,人们说起戏曲总想到那是古代戏曲,说起现、当

  • 王府井51号

    作者:郑荣来 刊期:2004年第04期

    “51”这个门牌号,在我的记忆中难以忘却。1965年8月底的一天,我从上海某校毕业分配来到报社,在大门口首先看见的是一块牌匾,上有题写的“人民日报”四个大字;另有一块小小的门牌,上书“王府井51号”。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记牢的一个门牌号(老家、小

  • 关于真话的难题

    作者:刘阳 刊期:2004年第04期

    钱理群教授终于到中学里讲课来了。这位著作等身、功巍巍兮名赫赫的北大原来的现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退休之年终于还了夙愿,给中学生们开起了鲁迅选修课。从《扬子晚报》刊登的照片看,钱先生是

  • 生存的视野

    作者:黄忠晶 刊期:2004年第04期

    陈家琪先生曾惠赐大作《沉默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及至见到邓晓芒先生评论该书的文章《涌动的视野》(载于《书屋》2002年第9期),我的写作情绪再次涌动起来,终于有了下面的文字。

  • 城市隐匿:“十七年文学”的文化选择

    作者:王文胜 刊期:2004年第04期

    中国“十七年文学”(1949-1966)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直线流程的集中书写,在这“十七年”中,作家们努力想成就一个提供中国现代化方案的大文本。但由于其中隐匿了“城市”这一现代化的关键词,文本的性质变得暧昧起来。城市的隐匿使“十七年文学”文本未能展现现代化进程中文化转型的复杂场

  • 为了那些承受历史的人

    作者:景凯旋 刊期:2004年第04期

    20世纪80年代,跟几个朋友谈论《古拉格群岛》,有人建议,应当搞一种“公墓文学”,选一些“”中的受难者作代表,将他们的遭遇如实记录下来,分门别类,编成丛书,如教师公墓、作家公墓、演员公墓等。这个建议得到大家赞同,并在纸上拟了一个初步的名单,甚至连书的封面也想好了,上面是一个纪念碑,簇拥着白花,以示庄严肃穆,

  • 普通话和上海话的消长

    作者:陆峰 刊期:2004年第04期

    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有言:“语言决不是产品(Ergon),而是一种创造活动(Energeia)。”他认为,语言的生命在于讲话,语言就存在于这样一种活动之中,而不应把语言视为僵死的制成品。质而言之,普通话,上海话,作为语言,都是那么样一种活动,而它们所代表的则是当下的时代精神。在这个全球化的信息流通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普通话作为全国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