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炎黄春秋》二十五周年感言

    作者:杜导正 刊期:2016年第07期

    到今年7月1日,《炎黄春秋》创刊25年了。作为这份刊物的创始人之一,作为这份杂志的主持者,我感慨良多。

  • 我们二十五岁了

    刊期:2016年第07期

    《炎黄春秋》杂志创刊于1991年7月1日,至今已经25年了。25年一路走来,有苦有乐有遗憾,有风有雨有情怀,但力求真实再现历史的主调是一贯的;宣扬爱国大团结,“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的史德.我们始终不渝地恪守着;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2016年6月,

  • 立法回忆

    作者:江平; 陈夏红 刊期:2016年第07期

    当选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 1987年底,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西沙告诉我,他看到了一份内部材料,说我是七届全闫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常委。我既感到惊奇,也感到意外。当时有关方面希望加强法学家在全国人大中的力量。过去,在全国人大中的法学家代表是张友渔。张友渔故去后,法学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可以说没有。这释放出了一...

  • 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几次发言

    作者:张显扬; 丁东 刊期:2016年第07期

    现在50岁以下的人,知道理论工作务虚会的恐怕很少。50岁以上的,即使当年有所耳闻,现在大多也淡忘了。那是一次意义重大的解放思想的盛会,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 开究国际问题的缘起和心得

    作者:何方 刊期:2016年第07期

    一 说来也真有点蹊跷,我从一个学历只有初中一年级的农村孩子,参加革命后竞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字工作,被组织上当作“笔杆子”使用,指派研究国际问题,前后加起来也有三四十年。对于国际问题研究,我倒是真可以谈点缘起和感受。当然,在新中国的体制下,不可能有毫不间断的研究,

  • 保存遗体的日日夜夜

    作者:谢飘 刊期:2016年第07期

    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中央决定9月11日至17日在人民大会堂让群众吊唁,瞻仰遗容,同时做长期保存遗体的准备。由于瞻仰大厅条件所限,虽然冷风设备已开到最大,在强烈灯光照射下,遗体温度仍达20多摄氏度。、等提出改用照片代替遗体进行瞻仰、吊唁,势必造成不良影响。中国科学院、化工部和医学界技术人员云集大会堂,研究对策,制作了有机...

  • 我知道的“公私合营”和“对不良分子的改造”

    作者:晏乐斌 刊期:2016年第07期

    公私合营运动 在全国农村“”,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房屋、财产之后,1950年代便开始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私有财产充公了,不过方法与手段比农村消灭地主、富农那种暴风骤雨的“阶级斗争”要温和一些,因为城镇里的财富所有者,已经听到、看到地主、富农的下场,大势所趋,形势所逼,他们看到执政者的铁拳是很硬的,不...

  • 袁运生首都机场壁画创作前后

    作者:王端阳 刊期:2016年第07期

    1979年首都国际机场建成。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张仃受命主持机场壁画创作和设计。当年10月,一组让人耳目一新的壁画创作完成,其中包括《哪吒闹海》、《森林之歌》、《民间舞蹈》、《巴山蜀水》、《科学的春天》、《白蛇传》和《泼水节——生命的赞歌》,引起国内外关注,影响远远超出美术界。特别是袁运生创作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

  • 1973年对北京工作的指示

    作者:陈徒手 刊期:2016年第07期

    一 1973年夏季之后,中国政局进入了复杂微妙的拉锯战,在九一三事件后竭力反极左思潮的一系列举措遭到拦阻,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但在8月底党的十大召开前后,连续发出几条重要指示,却在北京市掀起一番少有的检查督促浪潮。

  • 十年前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

    作者:智效民 刊期:2016年第07期

    1930年代,中国思想界有过一次关于“现代化”的大讨论。参加这次争论的有胡适、孟森、蒋廷黻、吴景超、钱端升、常燕生、丁文江、陶孟和、张奚若、陶希圣、张忠绂、陈之迈等人,在当时影响很大;因为他们对“现代化”的理解偏重于政治方面,所以对当今社会也很有启发。

  • 煤炭部长张霖之因何而死

    作者:张光渝 刊期:2016年第07期

    我的父亲,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在初期因遭、戚本禹点名诬陷和恶意煽动,而被关押批斗致死,成为历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结束后,、戚本禹被分别判处死刑缓期和18年徒刑。两人的判决书中都有诬陷迫害张霖之致死的罪名。

  • 谭震林的一封信

    作者:李根清 刊期:2016年第07期

    1967年2月17日,谭震林给写了一封信,表明了他对的看法,表示了对和中央小组的愤慨。看后转送给了,后又把的批复件撕掉了。我亲历了这封信的处理过程。

  •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早期推手张冲

    作者:马雨农 刊期:2016年第07期

    提起张冲,往往想到他曾是“中统”要员,策划了“伍豪事件”,抗战中又与化敌为友、共赴国难,1941年逝世时得到中共领导人很高的评价。但对他在电影方面的作为,则很少提及。

  • 常识与“主义”——中西价值取向之争

    作者:蔡霞 刊期:2016年第07期

    一、常识与“主义”的争论 近几年不时发生“主义”与常识的争论,一方强调要承认常识、回归常识,另一方强调要坚持“主义”,争论的双方都有鲜明的价值取向,但两种价值取向思维则有着根本的不同。

  • 社会进步的成本思考

    作者:沈敏特 刊期:2016年第07期

    人类几乎花费了近一个世纪,以生命、物资和文化、道德的代价,换来了今天可能重新思考:人类社会进步,是不是必须通过暴力、战争,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和平发展能不能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