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对历史、现状与改革的看法——本刊新春联谊会发言摘要

    作者:王海印(图) 刊期:2013年第04期

    2013年2月27日上午,“《炎黄春秋》新春联谊会”在北京大方饭店举行。本刊的编委、作者和读者13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总编辑吴思主持,社长杜导正致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希清代表研究会讲话,他说,在杜老和社委会的领导下,

  • 本刊稿件选用标准

    刊期:2013年第04期

    一,本刊重点关注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特别关注亲历者的叙述。二,内容真实可靠,不可有任何虚构。文中重要引语,请注明出处。三,篇幅不要过长,一般四五千字,长篇最好在八千字之内。

  • 中国政改研究会的来龙去脉

    作者:杜光 刊期:2013年第04期

    1988年7月12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宣告了自己的诞生。研究会的宗旨是“广泛联络从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团体和个人,通过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服务”。它虽然自我定性为“全国性的群众学术团体”,

  • 我在广东省委当秘书

    作者:陈仲旋 刊期:2013年第04期

    一位从不发脾气的领导人1962年6月,组织上调我去当的秘书。当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心里有点胆怯。推荐并向我移交工作的前任秘书汤戈夫说:“你不用担心,肯定行,紫阳同志(那时不论对多高职位的干部,都称同志)的脾气很好,他也不需要秘书帮他写什么东西。”

  • 在《文汇报》北办的经历

    作者:朱维铮(口述) 金光耀(采访整理) 刊期:2013年第04期

    朱维铮先生在“”前是上海市委写作班“罗思鼎”成员之一,“”初担任过上海市革命委员会调查组负责人,是上海“”的重要亲历者。三十多年前,在复旦历史系读书时听朱先生的课,我们同学间就对他“”中的经历充满好奇和兴趣。

  • 李慎之逝世十周年祭

    作者:董健(口述) 高子文(整理) 刊期:2013年第04期

    李慎之(1923-2003)去世已经十年了。我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启蒙思想家,为的是将他与以下两种与启蒙相关的人区别开来。一种是所谓的“纯文化启蒙者”。他们倾向于把古今中外的启蒙资源仅仅当作学问来研究,甚至以批评启蒙的政治化来强化这种“学术”。

  • 党在法下:八二宪法的关键原则

    作者:黄钟 刊期:2013年第04期

    八二宪法通过规定各政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条文中不再把任何政党作为国家机构等方式,将党在法下确立为一个关键的宪法原则。党在法下原则的确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的巨大进步。

  • 八大不提“思想”的苏联背景

    作者:沈志华 刊期:2013年第04期

    关于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研究,是一个热门题目。对此,中国学术界和中共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中共八大提出了一条正确的路线,而把此后二十余年内中国激进和极端的发展道路及其后果,归结为对八大路线的背离,同时又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与八大连接起来。

  • 写给的那首诗

    作者:胡学常 刊期:2013年第04期

    上海,延安,北京。蓝苹,,李进。山转水移,时空变换,总能在自己的名字上弄出新的花样。“李进”最早与世人见面,是在1951年。是年6月,为了深入揭批电影《武训传》,率领一个调查团,前往武训家乡山东堂邑、临清等地调查武训历史。

  • “灰皮书”的由来与发展

    作者:张惠卿 刊期:2013年第04期

    “灰皮书”是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延续到1980年为止将近二十年间出版的一批特殊的书籍,是为了配合党中央发动的针对苏联共产党的国际反修斗争,特别是中苏大论战的需要编辑出版的。当时根据中央宣传部的安排,

  • 也说《顾准文集》的出版

    作者:唐继无 刊期:2013年第04期

    日前读到贵刊2013年第1期“《顾准文集》出版的曲折(卢惠龙文)”,提到“文集在上海学林等一些出版社飘移过,未果”,不禁勾起我一段清晰的记忆。

  • 关于牟宜之

    作者:李锐 刊期:2013年第04期

    五年前我写过《读牟宜之诗——一座鲜为人知的人文富矿》文,听说诗集很快售完。文中关于作者未能作详细介绍。现在清秋子为牟宜之作了传记,传名《国士》。牟宜之的儿子牟广丰又让我作序,虽然传记只是匆匆一读,但由于传记主人同自己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仍乐意为之。

  • 蒋荫恩其人其事

    作者:王鹏 刊期:2013年第04期

    蒋荫恩,1910年8月14日出生,浙江慈溪人。他曾在《大公报》工作六年,分别在津馆、沪馆、港馆、桂馆任编辑主任;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教育家。

  • 假如郭小川活到今天——为郭晓蕙《大惑:郭小川的一九五九》作序

    作者:邵燕祥 刊期:2013年第04期

    在郭小川研究方面,郭晓惠是兼有亲属(女儿)身份的研究者。小川亲属们在编选文集时坚持保持原件原貌,并且公开小川私人档案(如1957年日记),不为贤者讳,这一开明求实的态度,大有助于我们和将来的人不仅从已发表文本,而且从草稿改稿日记书信,不仅从表层,而且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小川其人:他的天性,

  • 《鲁迅嘉言录》献词

    作者:曾彦修 刊期:2013年第04期

    鲁迅是全民族的鲁迅 鲁迅的作品近二三十年来,在中大学课程及其他一些读者中,渐渐出现了一些困难局面,因而不得不在某些语文课程中减少一些或更换一些。这一现象迟早是会出现的。原因是,解放以来什么都要拉到“阶级斗争”上,甚至说在学校里,阶级斗争必须是一门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