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中国改革的路径及其走向

    作者:郑永年 刊期:2010年第11期

    总理今年多次论述中国政治改革,这激起了人们对中国政治改革的期望。在3月份的“两会”期间,就强调“政治体制不改革,中国现代化事业就不会成功”。在纪念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时,再次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最近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的时候,再次强调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并且明说,执政党会毫...

  • 上下互动:温总理谈话解读

    作者:余广人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最引国人关注的一件大事,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庆典。为什么关注?原因大概有两条:一、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深圳特区的成立,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而她的发展历程,则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借30周年的庆典,梳理深圳发展的历史,可以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参照。二、改革走到今天,已经处于无共识状态,人们期...

  • 市场经济呼唤政治改革

    作者:马庆钰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中国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期间,我国在各相关领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探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尤其在经济领域,对旧体制的改革所带来的增长速度堪称奇迹,获得了国内外不少赞誉。然而,在看到巨大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国的改革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以保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和社会的健...

  • 朱厚泽和他的“三宽”

    作者:吴象 刊期:2010年第11期

    2010年5月9日清晨,朱厚泽病逝于北京医院。厚泽享年八十,应称高寿。但在我们十来个谈得来的老头中,他是最年轻的,最壮实的,最活跃的,最多才多艺的,最有亲和力的,为什么说走就走了呢?我怆然茫然怅然木然者数日,痛感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任锐:发孙炳文未竟之志

    作者:任均(口述) 王克明 刊期:2010年第11期

    任锐,原名任纬坤,是我的二姐。孙炳文和任锐结合是在1913年,刘心武的祖父刘云门先生是他们的证婚人。那时,孙炳文28岁。

  • 舆论监督权与官员名誉权

    作者:郭道晖 刊期:2010年第11期

    近年常常因为新闻媒体或互联网、出版物揭露了某些地方党政官员的丑闻恶行,就被其以侵犯名誉权或其他莫须有的罪名为由,派公安人员跨省抓捕批评人、检举人。如辽宁某县公安干警到北京拘捕《法制日报》记者,河南灵宝警方到千里外的上海抓捕王帅。最近又发生“渭南书案”——陕西警方到北京抓捕揭露三门峡移民贪腐现象的《大迁徙》一书的作者谢...

  • 重建知识分子的道统正当其时

    作者:朱正 刊期:2010年第11期

    读了资中筠的《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一文(载《炎黄春秋》今年第9期,以下简称“资文”),心情很是沉重。它回溯了从古代到当代的历史,如实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近几十年里的遭遇,以及现在的处境和表现,这些无一不使人感到沉重。

  • 专制帝国的改革为何难以成功

    作者:萧功秦 刊期:2010年第11期

    《炎黄春秋》今年第10期发表了李维民先生《清末新政“破产”的教训》一文,对拙文《从清末改革想到当代革命》(今年第4期)提出批评和商榷。李先生认为清末改革的失败原因,并非我所指出的“在危机沉重压力下,清王朝无力驾驭大幅度的急剧变革”,而是因为清末改革“搞得太晚,太慢,太假了”。恰好拙著《危机中的变革》一书即将由广东人民出...

  • 道县“”杀人遗留问题处理经过

    作者:谢承年 刊期:2010年第11期

    湖南零陵地区(1995年改为永州市)道县在“”的1967年7~9月间,发生了群众性杀害“四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及其子女事件,共被杀和被迫自杀4519人。道县杀人事件迅速波及全区其他10个县,造成全区共被杀和自杀9323人,其中“四类分子”子女4057人,未成年人862人,另外致伤致残2146人。零陵地区特别是道县杀人事件,震动了...

  • 与1973年廖承志访日团

    作者:朱良 刊期:2010年第11期

    我有幸在“”期间获得“解放”后,以“青年工作者”身份参加廖承志会长为团长的中日友协代表团于1973年4月16日至5月18日访问日本32天。

  • 吴南生:特区应为中国政治改革探路

    作者:张宝锵 陈枫 刊期:2010年第11期

    今年正值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当年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吴南生同志,奉命到深圳“杀开一条血路”,兼任深圳经济特区第一任市委书记、市长,开辟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他勇立潮头,不怕风急浪高,以“要杀头就杀我吧”的气概,为特区披荆斩棘,探寻新路。离休后,他仍然一直关注特区发展,对国家命运深入思考。当...

  • 读者来信

    刊期:2010年第11期

    贵刊今年第10期《反右运动的六个断面》一文,提到浙江省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的四位领导干部,准确表述应为“省委常委、省长沙文汉,省委常委、副省长杨思一,省委常委、检察长彭瑞林,省委委员、财贸部长孙章录”。三位常委遭打击,刚好是当年浙江省委常委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

  • “京剧革命”源头补遗

    作者:胡金兆 刊期:2010年第11期

    读《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王红领《“京剧革命”与李琪之死》一文,对李琪同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深为敬服。而就所谓的“京剧革命”种种,愿就所知补说一二;当时我在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工作,很多事是亲历。

  • 蒙古国政治转型记

    作者:思源 刊期:2010年第11期

    蒙古人民共和国自1990年举行首次民主选举到2008年7月1日的政治危机爆发之前,一直被视为是从共产主义制度转型为宪政民主制度的中亚国家中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其每次政权更迭都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以至于被许多专家奉为“民主发展中一个堪称光辉胜利的典范”(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莫里斯·罗萨比接受《东方早报》记者专访时所说),所以,蒙古国社...

  • 就国企问题答读者来信

    作者:何伟 刊期:2010年第11期

    霍拥军先生对我在《炎黄春秋》2010年第4期上发表的《国企改革遇到新难题》一文提出四点质疑(见《炎黄春秋》今年第7期),我想类似霍拥军先生这一想法的绝不只他一人,故我在这里予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