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我看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

    作者:杜光 刊期:2010年第08期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有不容忽视的缺陷。社会在繁荣富强的表象下,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中国改革发展到今天,极有必要回头省思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

  • 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

    作者:何伟 刊期:2010年第08期

    最近看到《求是》杂志主管、主办的《红旗文稿》今年第8期上,刊登中国社科院徐崇温先生的《论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一文,读后引起一些思考。

  • 朱厚泽的到任和离职

    作者:李炳华 刊期:2010年第08期

    1985年夏,朱厚泽同志从贵州省委书记任上调来北京,接替邓力群同志任部长。当时的办公地点在和平门路口西南侧的一栋塔楼里,与中国邮票总公司为邻。机关大门东向临街,入门只有很小的院子,停不了几辆车,局促狭小,各局室的办公用房都不宽裕,是中央机关几个部门中办公条件最差的。

  • 前后的煤炭工业

    作者:徐达本(口述) 徐平平(整理) 蒋燕燕(整理) 刊期:2010年第08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 我从1946年(时任晋冀鲁豫解放区中央局经济部工矿局局长,兼任峰峰煤矿董事长、不公开的党委书记)开始与煤炭工业结缘。

  • 黎澍批判专制主义

    作者:王曾瑜 刊期:2010年第08期

    黎澍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专家,曾著有《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这是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的。如今看来,黎澍先生当然也是有过失的,例如他曾批判尚钺先生为史学界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政治帽子。但黎澍先生的史观真正发生改变,则是在“”之后,并且也尽力更正过去的错误。

  • 1959-1960年贵州粮政日记

    作者:王民三 刊期:2010年第08期

    1959—1961年,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了饥荒现象,贵州省是饥荒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当时,我任贵州省粮食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一职。以下是我1959-1960年间作为省级粮政官员所写日记的摘录:

  • 为何“耀邦不愿动”?

    作者:胡德平 刊期:2010年第08期

    “耀邦不愿动”。这是杜导正记录说的一句话。我相信赵这句话不会有假,赵对胡态度的判断也是准确的。更为完整的话是这样说的:“耀邦不愿动,主要考虑是怕自己来接。”

  • 批评性报道的“送审”制度曾被取消

    作者:戴国强 刊期:2010年第08期

    《炎黄春秋》今年第5期刊登了《重温〈关于在报刊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一文,该文清楚而又详尽地告诉读者:早在建国初期,我们党刚刚执掌新中国的领导大权的时候,为预防胜利后骄傲、掌权执政后腐败,即放开了对各级领导者的舆论监督的限制,号召人民群众公开地自由地批评党和政府的缺点和错误。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刊期:2010年第08期

    历史研究,贵在真实。本书全面系统论述了国共关系的发展,深入细致地研究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文章使用了国共双方大量可靠、翔实的历史档案和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论述严密,多有创见。

  • 刘顺元和在“拨乱反正”中的交往

    作者:马懋如 刊期:2010年第08期

    刘顺元和本不相识,他们虽互知其人,却从无往来。“”结束,同志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时,关于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一次讲话,引起刘顺元致信,说:希望见面一谈,本人无车,请派车来接。看到信后,亲自登门,接刘顺元到家中叙谈。刘顺元和这才有了联系,且有共识。刘顺元在南京大学关于真理问题的一次讲话,引起的关注,考虑请他来京参加拨...

  • 697人丧生的新疆团场火灾

    作者:高栋 刊期:2010年第08期

    1977年除夕之夜,地处祖国西北边境的新疆霍城县境内的兵团农四师61团场礼堂发生了一场惊天大火。火势凶猛,瞬间便夺走了697条活蹦乱跳的生命——其中绝大多数为少年儿童。从此,这个团场的街头几乎见不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身影,家家户户与欢乐绝缘。

  • 关于“万岁”这个口号

    作者:李锐 刊期:2010年第08期

    读了张素华同志在《炎黄春秋》今年第7期上的文章——《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加写“万岁”》,觉得对待重要的历史事实,就得有这种认真的态度。我很欣赏张素华同志这种态度。不过,这篇文章还不能作为最后结论。

  • “万岁”口号之我见

    作者:郭道晖 刊期:2010年第08期

    读了张素华先生的文章(《没有在“五一口号”中写“万岁”》,见《炎黄春秋》第7期,以下简称“张文”),有几点看法,略述如下:

  • 卞仲耘之死的另一种陈述

    作者:冯敬兰 刘进 叶维丽 宋彬彬 于羚 刊期:2010年第08期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后文简称女附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卞仲耘被学生批斗、殴打致死(后文简称“八五事件”)。我们是当时的女附中学生,算是知情者,近年做了一些调查,现将我们所知道的有关“八五事件”的情况简述如下:

  • 匿名信让我错杀

    作者:张红云 刊期:2010年第08期

    我是广西解放后第一批进入南宁,在原省委研究室工作。那时还是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1950年冬随省委工作队下到邕宁县心圩乡搞。经过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发动了群众。饱受专制压迫的老百姓,苦大仇深的弱势群体,敢于和压在头上的统治者面对面地开展斗争了,敢于控诉他们的罪恶了。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