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

炎黄春秋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炎黄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1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史篇、求实篇、春秋笔、问道坊、征战记、亲历记、鏖战录、人物志、艺海花、往事录

主管单位: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1170
国内刊号:11-281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91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2
总发文量:233
总被引量:24
H指数:1
立即指数:0.0538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57
  • 重新启蒙:九十周年反思

    作者:余孚 刊期:2009年第10期

    一、启蒙运动的失败与教训 今年,2009年,是我国启蒙运动九十周年,九十年前的今天,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宰割和瓜分,国家危在旦夕。而全国人民却仍然处于宗法制度、三纲教义和纲常伦理的束缚之中,做顺从的奴隶。袁世凯在1915年5月25日在二十一条卖国条约上签字,12月12日宣布登皇帝位,

  • 《将革命进行到底》究竟针对谁?

    作者:秦立海 刊期:2009年第10期

    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著名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长期以来,人们皆认为此文是由国民党的求和活动而起,然而从其行文内容来看,却是主要针对各派和人民团体的政治立场而发,因为当时真正让担心的不是国民党的求和,而是革命阵营内部可能出现的分裂。

  • 青海二·二三事件

    作者:孙言诚 刊期:2009年第10期

    1967年发生在青海的二·二三事件,是中首次爆发的大规模血案。四十多年过去了,事件的经过连同死去的冤魂,都被历史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也许,只有那些幸存者,还忘却不了心中的痛,但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它已化作一缕飘渺的轻烟。这样一件血案如果任其湮没,那么,我们为所付出的惨痛代价,也就白费了。

  • 入党年月考

    作者:向继东 刊期:2009年第10期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9年3月2日发表陈述先生文章,《的入党时间:1920年》。陈先生说:“关于长沙建没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中共历史界在二十世纪80年代曾经进行过激烈争论,经过广大党史工作者的调查考证和专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长沙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还有,作者更得意的依据大概就是1956年参加中共八大时自己填写的一份表,说“...

  • 目睹新中国开国大典

    作者:郭英 刊期:2009年第10期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远被我们和后人铭记的日子。在新中国诞生60周年之际,回忆起半个多世纪之前,我目睹的新中国开国大典时一桩桩一件件激动人心的盛况,依然是兴奋不已。

  • 前苏联外交官目睹九一三事件现场

    作者:阎明复 刊期:2009年第10期

    今年7月,前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古达舍夫·里萨特·萨拉甫京诺维奇(中文名“顾大寿”)托当代中国出版社的同志给我带来他新近出版的回忆录《我的中国生涯》(俄文版)。

  • 我们生产队的“阶级斗争”

    作者:李世华 刊期:2009年第10期

    我老家在安徽省砀山县唐寨镇套南村,当年全村分成三个生产队。我们队只有二十来户人家,多是逃荒漂泊最后定居在此的穷苦外来户。欧四奶奶家算是我们队最富有的,她和她的四个儿子住着一座大院,房子是瓦顶和浑砖到顶的墙。的时候,四个儿子刚分家不久,每家平均分得的土地并不多,被划成“上中农”,是我们队里最高的成分,其余的都是贫农、下...

  • 终身的遗憾:李汉俊与陈独秀的关系

    作者:徐云根 刊期:2009年第10期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笔名李人杰、人杰、汉俊、汗、海晶、先进等,他是中共建党时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理论家之一,被认为是党内“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陈独秀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被誉为“思想界的明星”、“新思潮的首领”、“政治革命之前驱”。他们两人不但都是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先驱,还同是上海中共发起...

  • 《语录》编辑出版内幕

    作者:吉元 刊期:2009年第10期

    如今,对45岁以上的人来说,有一种现象是难以忘怀的。那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狂于60年代中下期“”的《语录》热。因为这本书的封面选用的是红色塑料皮,人们对它看得很重,视为宝贝,所以,大家又习惯地把它称为“红宝书”。据有关档案资料介绍,仅“”开始的几年之内,国内外就出版了用50多种文字印成的、总印数达50余亿册《看录》。

  • 揭秘台湾地下党

    作者:蒋益文 刊期:2009年第10期

    20世纪中叶,对台湾和大陆来讲都是历史的十字路口。风云变幻、波澜诡谲的历史大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爱恨情仇。岁月慢慢流逝,一群为理想奋斗拼搏,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人,几乎隐没在历史的深处。他们是当年肩负使命,在台湾秘密潜伏的人。在当年台湾当局的口径中,他们是“匪谍”、“共谍”,在海峡对岸的记忆中,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台湾地下...

  • “克虏伯”大炮的沉思

    作者:余良明 刊期:2009年第10期

    在福建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上,至今保存着一尊一百多年前从欧洲引进的巨型大炮,它就是“世界现存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后膛海岸炮”——“克虏伯”大炮。据说它已载人“吉尼斯之最”。福建电视台曾经以它为线索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春秋克虏伯》,详细介绍了它的来龙去脉。笔者有感于它的沧桑身世,于是重游炮台。

  • 卡廷惨案:历史不能永久地被掩盖

    作者:陈继礼 刊期:2009年第10期

    我国原驻波兰大使刘彦顺在2004年2月北京《纵横》月刊上著文,详述二战期间苏联当局枪杀25000余名波兰被俘军官的所谓“卡廷之谜”,使一桩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空白”越过了“控制者们——当局已经设计好的那种结论”,以见证人的资格,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 彭涛是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访姚依林

    作者:彭定安 刊期:2009年第10期

    1979年冬季的一个明朗的下午,我就一二·九运动的经过问题,访问了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同志,他详细地谈了他的亲身经历和了解的情况,并交给我一份打字材料,允许我加以引用。

  • 来函照登

    作者:郑伯承 刊期:2009年第10期

    尊敬的编辑同志大鉴: 顷读贵刊2009年第8期,于第64—68页发表《姚依林谈一二·九运动——姚依林同志访问记录》一文,署名“彭定安”,我不胜惊诧!这是一次严重的编辑工作的失误。

  • 安徽特殊案件的原始记录

    作者:尹曙生 刊期:2009年第10期

    最近十几年来,一些书籍、报刊、互联网,时不时披露上个世纪“”年代中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人相食现象。大多数作者由于没有确凿的数据和例证,文章说服力不强,善良的人们不太相信,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